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当今的生活给孩子们带来了卓越的物质条件,孩子们在家就是家里的宝贝,在父母的呵护下,衣食无忧。爸爸妈妈们可能因为工作原因,只顾上了孩子的学习,老师因为平时需要带几十个孩子,很难做到每个孩子都能够全面兼顾到,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孩子的心智思想成为了很薄弱的环节。 咱们不得不提一个让人非常沉重的话题,在义务教务的12年,每年都会有很多孩子因为一些事情,一时间没有及时心理疏通,而发生一些悲剧。 作为老师,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内心都是深深的疼痛,为这些家长,也为这些孩子。这些家长含辛茹苦的养育这些孩子,最后换来的确是一个悲剧,令人心寒。一个个还未绽放的花蕾,为什么就这么枯萎了呢! 心痛之余,咱们要进行反思,导致这些悲剧的真正的原因是孩子缺乏挫折教育。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集家里长辈的万般宠爱于一身,很少有机会能够面对挫折,然而挫折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在生命的成长历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风雨阴晴。熟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小丽是朋友家的孩子,现在5年级了,下五子棋下得非常的不错。周末去朋友家,饭后,孩子嚷嚷着要我陪她下棋,拗不过孩子的邀请,勉为其难的和小朋友一起下棋(我平时不怎么爱下五子棋)。 开始的时候,孩子玩得特别的嗨,因为我不太会下,所以孩子赢了很多次。这个小不点,赢了我就哈哈大笑,一双小嘴因为大笑而张开,露出一排排洁白的牙齿。 熟话说“骄兵必败”,一会儿功夫,孩子的下棋方式就被我摸清了,后面局势瞬间大逆转,孩子没有了赢的机会。孩子气得满脸通红,不说话,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不自觉的翘了起来,不停的发出不满的声音,那感觉是火山要爆发的前奏…... 果然,当我赢孩子第三局的时候,孩子终于忍不住了,双手把棋盘一扔,大叫到“我不玩了,不玩了!!!!!!!”说着说着居然大哭起来了。我连忙安慰孩子,孩子还是不为所动,反而哭得更大声了。 朋友从厨房出来,略表歉意,说孩子就是难以接受失败,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如此,又哭又闹,她也没有办法。 小丽这孩子就是典型的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以及如何对待“失败”这件事。这样的孩子现在很多: 比如几个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时,只要一输就嚷嚷不玩了的; 又比如孩子家庭作业遇到难题,直接把作业一扔,不写了的; 还有更加强烈的,孩子做错了事情,咱们父母只要语气稍微重一些,就要闹着独立门户的…… 其实这些问题的本质都是孩子缺乏抗挫折的能力,很多家长可能认为挫折容易打击孩子积极性,对孩子弊端很大。事实上,适当的挫折对于咱们的孩子来说,利大于弊。因为它可以引导孩子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古代有句话叫做“吃一堑,长一智“,其实古人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的社会,对人的压力承受能力要求非常的高,所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需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把日后现实生活之中的压力提前分解和消化。 如果一个人面对挫折,只知道自怨自艾,一味的逃避,逃避现实,那么可能永远不能独当一面,成长起来。咱们父母都期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质上的财富已经不再是最宝贵的了,咱们更应该给孩子留下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这样更能让咱们的孩子一生受益。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回想80、90后成长的那个年代,教育相对粗旷,印象之中那个年代孩子肯定没少挨打,挨骂,这种以现代的眼光可以称之为“野蛮”的简单的教育,反而更容易让孩子养成坚毅而又乐观的性格,无忧无虑的健康长大,在这样的粗放教育下孩子性格坚韧,至少心智非常坚强,抗挫折能力强。 当然作为教师的我,是不赞同这种教育方式的,咱们应该用有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咱们可以通过这几步来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第一步、讲故事+实际示范树立榜样。 故事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更喜欢听故事。咱们就要给孩子讲一些榜样的故事,让孩子们去尝试模仿。比如贝多芬,高尔基,张海迪等名人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古英雄多磨难”,“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道理。 让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明白挫折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成长的阶梯,让咱们更快的成长。 另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榜样就是咱们家长自己,咱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就是孩子学习的对象。比如有的家长会和孩子一块玩玩具,例如非常流行的拼图游戏,当咱们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咱们可以故意拼错,然后又从新拼,直到成功。 这就是给孩子展现失败是什么情形。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明白是失败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连大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只要继续做尝试,成功是必然的事情。 第二步、让孩子体验挫折,认识挫折。 咱们这里先让孩子感受挫折,关注孩子的举动,当咱们发现孩子尝试很多次找不到解决方案时,再伸出援助之手,这个很重要。这是培养孩子当他处在某个情境中一直无法解决困难,无法面对,十分无助,或者是想不通的时候,想到还会有其他的解决方案,或者求助外界的力量,而不仅仅是憋在心里。 比如孩子做作业,做一道题,咱们知道很难,但是仍然先让孩子尝试,当孩子花了很多心思都没有解决的时候,咱们再伸出援助之手。 第三步、接受挫折,让孩子明白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强,因为家庭的培养,让孩子养成了争强好胜的习惯,凡事都自以为是,很难接受批评失败。这个时候咱们就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批评,并且指出他的缺点,告诉孩子失败是暂时的,成功是必然的。 比如在和孩子玩一些游戏的时候,咱们可以适度让孩子尝试失败,告诉孩子失败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大不了的。同时当孩子赢的时候也要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挫折,勇敢的坚持下去,成功是迟早的事情。 第四步、告诉孩子一句话:面对任何事情,至少从三个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面对挫折,往往只是想到了糟糕的一面,其他好的有利的一面往往没有看到。咱们要培养孩子这样的思考方式,面对挫折,多想想积极的方面。 比如班上一个孩子,平时成绩总是班上第一名,有一次考了第二名,遭遇挫折,非常的不开心。我跟孩子说,咱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这个事情: 1、从咱们自己来看,考第二名,有利于咱们发现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可以及时改正。 2、现在有了新的第一名,咱们又有了成绩增长的空间。 3、咱们可以学一学那位考第一的同学是怎么考到第一的,可以有了学习的对象。 咱们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让孩子百炼成钢,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可以让孩子面对生活,面对苦难,面对挫折,不逃避,勇敢的去面对,获得更加美好的人生。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分析情《100个好习惯》系列25——孩子做事情是马大哈,怎么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