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口中的“酸甜苦辣”

 为什么73 2019-01-24

脾开窍于口,口主迎粮,又为胃之门户。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脏腑皆禀气于胃,所以,五脏六腑之气亦皆发于胃。


若五味偏嗜,则又可因味之阴阳偏胜而破坏脏腑的阴阳平衡,使五脏各受其伤。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由上可见,口乃胃之门户,司咀嚼而知五味,五谷经口之咀嚼,胃之腐磨,才能化精微而充五脏,反之,五脏阴阳的偏盛偏衰,亦可通过胃反映于口而出现不同的味觉。


所以,口味的改变和所喜,可以反映脏气的盛衰,成为诊断的依据,而且可以通过对口味改变的治疗,调整脏腑功能的失调。


赵老在临床中,常把口味之异常感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之一。有时也单从口之味觉的改变进行治疗,取得调整脏腑及全身病变的较好效果。


现对口之味觉的辨证及治疗作一分述。



1

口 苦



苦为心火之味,但火常发于木,故口苦常见于胆热或肝火旺盛的患者。


《内经》云:“此人数谋虑不决,故气上逆而为之苦”,还把口苦称为“胆”;又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


可见,口苦一证,当消肝胆,常以小柴胡汤加黄连、龙胆草、栀子治之。



2

口 甘



甘为脾之味,口甘常是脾湿蕴热所致,《内经》称“脾瘅”。


必以芳香清化治之,常用藿香、佩兰、茵陈、通草、枳壳、厚朴之类。



3

口 酸



酸为肝之味。肝气偏胜则热,肝热则乘脾,脾之味为甘,甘遇热腐则为酸。


故治当辛开苦降,清热燥湿,制肝兼渗酸腐,用左金丸加苍术、厚朴、神曲治之。



4

口 咸



咸为肾之味。


口咸往往是脾湿,土不制水所致,故当从脾治,用二陈汤加藿香、吴茱萸、厚朴、苍术治之;或用胃苓汤亦可治之。



5

口麻辣



辛为肺之味。


肺热则口内有辛辣味或有腥气,或伴见舌上有麻辣感,须消肺热,当用泻白散加黄芩、桔梗、鱼腥草治之。



6

口 淡



《内经》云“脾和则口能知五味”,脾与胃相表里,实际上口淡不知五味,饮食不香,是胃气虚的表现,当以六君子汤为主,视其寒热而治之。


例如,口淡而流清水,属胃中虚寒,脾失统摄,治宜温中健脾,方以理中汤为主;口淡且腻,甚则呕恶,属胃中湿浊,用平胃散加藿香、白蔻仁治之。



7

口 臭



若无口疮或牙痛病而口臭者,多为食积,胃火熏蒸所致。需以消食为主兼清胃火,用平胃散合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黄芩、连翘、石膏治之。



8

口 渴



多属热证,亦兼见于湿郁津不上承等证,也是消渴等一些大证的一个常见症状,另当专论。



9

口 涩



往往系风热搏结所致,用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即可。



10

口 麻



“血瘀则刺痛,血虚则麻木”,故口麻为血虚不运所致。


妇女产后或大失血后,多出现口麻,当用圣愈汤(四物汤加黄芪、党参)治之。


总之,口属九窍之一,乃仓廪之窗,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识到口虽是局部器官,但它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口之所以能纳五谷、知五味,必须依赖于脏腑的精气上行灌输。


同样,当某脏腑功能失调,出现虚实盛衰,寒热偏颇时,即可引起口味之异常变化,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味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所出现的特殊口味,来辨察脏腑功能的寒热虚实,从而获得较好的诊治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