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唐代的词,很早是上不了台面的民间文学体裁。毕竟从词的最开始的叫法“诗余”,就能够看出这一种文学体裁在当时是多么不受人重视。甚至很多词人虽然写出了很多精美的作品,但是怕有损自己在文坛的形象,不承认那些精美的词作品是自己所做。 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北宋宰相晏殊。 这个人官位很高,文采也很好。著名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出自他的笔下。但是在他当上宰相之后,对于这样的词作品,不承认是自己所写。由此可见词在当时的地位。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文人们创作词的热情。毕竟相对唐诗的表达,词作的长短句、错落有致的词句,更有助于表达词人的思想情感。而且因为词牌名的应用,这些词作品从一开始创作,就是明显带有音乐的基因细胞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自身的传播。 这也是在宋词当中多有对于伤春、相思主题表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首宋词,题目是《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作者是北宋知名词人秦观。我们对于这个词人最熟悉的诗句,莫过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给很多的相思男女带来了心灵的安慰。 不过这一首宋词却是以景取胜。尤其是在下片当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把女子的相思情感和背后的春景描绘完美融合,清丽景色背后的淡雅闲愁随之而来,带给人无尽的审美感受。 在这一首宋词的上片,写出了一个女子相思的背后剪影。她“漠漠轻寒上小楼”,感受到这春玉的清凉,“晓阴无赖似穷秋”因为春寒料峭,甚至带给了她一种深秋之感。回望帘中画屏,看到“淡烟流水”,意境悠悠。 而在下片当中,把抒情主人公的这种伤春情感,和春天独特的景色之美完全融合。“自在飞花”如同梦境一般飞舞,“无边丝雨”如同抒情主人公内心剪不断的愁绪,把个人的情感凭借外在的清丽景物外显表达出来,勾勒出了一种绝美的境界。 最后再看“宝帘闲挂小银钩”,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地悬挂在银钩之上,伴随着春风轻轻摆动,像极了抒情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情感摇曳。 所以这首宋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凭借外在的景物形象的表达出来。看上去清丽的景色,却带有不尽的心神摇曳之美。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