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婚姻生活的“配与不配”

 菊花廿六 2019-01-24

婚姻大事,在中国讲究个“门当户对”,何谓门当户对呢?门当就是门道相当,挣钱的门道相当才能交往相处或落户成亲。说的直白点,就是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近很适合才能结亲。再不济也是要符合“郎才女貌”的标准,男的是事业有成,风度翩翩,女的肤白貌美,贤德淑惠,这才是大家所向往的才子佳人的般配吧。你是权贵人家子弟,就要要娶个富贵豪门的女子才能般配。如果你是一个丑八怪,那只能找一个同你一样丑或者更丑的人成亲才叫般配。或者一个漂亮女子嫁给穷小子那也是不般配的。

西汉时候,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应当是才子佳人“般配”的典范,卓文君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是个辞赋家,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这是很般配的一对了。但唐朝王宝钏与薛平贵的爱情故事,就很悲惨了。同样是相府千金的王宝钗出生富贵之家,又长的沉鱼落雁,王公大臣、世家子弟追求者多如过江之鲫。然而,王宝钏却看上了做粗工的汉子薛平贵。经过彩楼抛绣球,决定下嫁薛平贵,她父亲王允觉得很不“门当户对”,大怒,要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做要挟,但王宝钏选择薛平贵住进了寒窑。后来薛平贵外出从军,王宝钗在寒窑里苦等了十八年,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了,就吃山上的野菜度日,差点饿死在窑洞里,虽然最后等回来了当上驸马的薛平贵,结局实现了婚姻的美满,但是她就没有卓文君那么好运,她父亲是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的。

《水浒传》剧照 潘金莲与武大郎

《水浒传》中潘金莲和武大郎的结合大家就不能接受,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上身长下身则短;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而潘金莲长得美丽风流,妖娆出众,那些浮浪子弟还经常在武大郎家门前叫道:“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并且潘金莲她自己一直嫌弃武大郎生得丑陋,为人木讷老实,自觉武大郎与她“不般配”暗自哀怨,大有“好白菜都让猪拱了”的感觉。他觉得只有像武松这样的英雄和西门庆这样的富家公子哥儿才是“配”得上的她的,于是按捺不住自己的芳心在几番勾搭不上武松后,在王婆的撺掇下与西门庆勾搭成奸。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讲究“郎才女貌”,这是大家择偶的标准之一,有其存在的道理,因为婚姻,不再是单纯的随机结合,而是金钱、美色、权利、才华等资源的均衡和这些利益的最大化,这也就是大家都很在意而不愿意说出口的婚姻博弈理论。

于是“门当户对”和“郎才女貌”的婚姻搭配潜移默化的成了大家一条不成文的范式,婚姻爱情要美满幸福,就是要满足以上标准才是秦晋之好,才是幸福的样子。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想,既“门不当户不对”,也“郎才女不貌”的,就没有幸福吗?我看也不一定。

胡适与江冬秀

胡适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文学家,因为领导新文化运动而远近闻名,他不仅是个才子,还是个长相清秀帅气的男人,但是他的江冬秀老婆却是目不识丁还裹小脚的妇女,他这个妻子也是在胡适没有同意下,两家的老太太所定,也就是所谓的“包办婚姻”,定这门婚事的时候胡适才十四岁,江冬秀大他一岁。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竟娶了个乡村小脚夫人,不能说不是一件奇闻。一个新时代的文化才子和一个旧时代的裹脚女人结合,按照“门当户对”的标准来看,一点也不般配,用我爷爷一个农民的话来说“绸子和麻布衫配在一块”,但是他们确实一生婚姻幸福,胡适曾经和在他婚礼上当伴娘的曹诚英摩擦出爱情的火花,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他想和江冬秀摊牌,说自己喜欢了别人,想要与江冬秀和平离婚。但江冬秀绝对忍受不了这样的事,突然拿起剪刀,抱起儿子,对胡适说:“你要是敢和我离婚,先杀了我和你的两个儿子!”胡适被这话吓得不轻,也从此不再与曹诚英联系,就这样老实的过了一辈子。江冬秀是一位虎妻,嗓门大、脾气暴躁,所以才把性格柔软的胡适刚好互补。虽然没有知识文化,不能和胡适谈论诗词歌赋、治国之道,江冬秀却是一位有生活智慧的女人,有生活情趣,乐观开朗,懂取舍。会烧菜,特别拿手老家的安徽菜,经常做了好吃的菜,请胡适的学生、朋友来家里吃饭。爱打牌、看武侠小说。

胡适在台湾任研究院长时,胡太太也经常邀朋友来家打牌,胡适也从不干预,当四缺一时,她还要胡适来凑一角。身为院长的胡适,为了维护前院长(蔡元培)规定不准在公房打牌的好传统,所以曾对他的秘书说,请帮我买所房子给我太太住,因为太太打麻将的朋友多,在公房打牌不方便。看来,胡适对太太也够体贴的了。

他们两个人一点也不“般配”,但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

用世人的标准来衡量,同样看起来不搭配的还有国学大师季羡林和他的妻子彭德华的婚姻故事。季羡林在18岁的时候也是父母包办婚姻和彭德华结了婚,妻子彭德华比自己大4岁,只念过小学,当时大体与季家门当户对。但是后来季羡林出国留学德国十年,而且在德国与一个叫伊姆加德小姐坠入爱河,可是他毕竟是有妻子、儿女的人,虽然他的婚姻是旧式的包办婚姻,但如果他迈出雷池一步,无疑就意味着是对妻子、儿女的背叛和抛弃,他的亲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原谅他。他果断的放弃了这段横生的爱情,回国。

季羡林与彭德华

回国后的季羡林已经是个知识分子了,而她的妻子只念过小学,大家是不是感觉这两人在一起是不是“不般配”呢?

季羡林在他的散文《我的妻子》中写道:

她对我一辈子搞的这一套玩意儿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她似乎从来也没有想知道过。在这方面,我们俩毫无共同的语言。

但是他对妻子和婚姻还是认可的,他在在文中写道:

对我们家来说,她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上有公婆,下有稚子幼女,丈夫十几年不在家。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在这些年,她究竟受了多少苦,她只是偶尔对我流露一点,我实在说不清楚。

一九六二年,老祖同德华从济南搬到北京来。我过单身汉生活数十年 ,现在总算是有了一个家。这也是德华一生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候。我们家里和睦相处,你尊我让,从来没有吵过嘴。有时候家人朋友团聚。食前方丈,杯盘满桌。烹饪往往由她们二人主厨。饭菜上桌,众人狼吞虎咽,她们俩却往往是坐在一旁 ,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脸上流露出极为怡悦的表情。对这样的家庭,一切赞誉之词都是无用的,都会黯然失色的。

胡适和江冬秀、季羡林和彭德华都是包办的婚姻,也是不符合大家眼中“门当户对”、“才子佳人”的典型,是不般配的,但他们的婚姻也是幸福美满的。可见中国人平时受“门当户对”论的毒害之深。特别之处在于有些人对自己讲求门当户对,也要管别人的“配与不配”,但我想问别人的婚姻“般配”与否,为何也要操闲心?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林徽因与梁思成

民国史上最广为人知的“才子佳人”就是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了,两人的结合可以说是“郎才女貌兼女才郎貌”,可是到了林徽因51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那时候梁思成才54岁,人才方过中年。林徽因走了,梁思成的日子要过呀,在林徽因逝世七年之后,丧偶的梁思成与自己小27岁的学生林洙成婚,一个离婚的女人,前夫也是清华建筑系教授程应铨。很有趣味的事当时林程二人结婚时,主婚人正是梁思成。来京后林徽因生前个人私下资助过林。因为程应铨的缘故,即便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林洙还是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当时称营建系)任系秘书。

但是林洙怎么可以和林徽因相提并论呢?他们在一起是多么的“不般配”,他们无法容忍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前的“才子佳人”的光环被破坏, 这桩婚姻遭到梁思成生活圈子里各方面的激烈反对。

梁思成与林洙

当年,是梁思成亲自为程应铨和林洙做主婚人,而如今,程应铨的师长却娶学生的妻子为妻,这几乎超越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 梁思成与林徽因多年的好友张奚若曾对梁声称若执意与林洙结婚便与梁绝交,并果然从此不与梁来往。 杨永生先生曾记述有这样一件难以考证的趣事:“刘敦桢先生得知梁思成与林洙结婚,寄给梁先生一封信,既没有台头,也没有落款,那四个字是‘多此一举’。

因为这一桩大家认为“不般配”的婚姻,梁思成逐渐与自己的弟妹,自己过去的朋友甚至与自己的一对儿女渐渐疏远,但是梁自己清楚,在林徽因去世后他不想在做一个“榜样式”的才子佳人典范,榜样是不允许有污点的,他在给林洙的一封信中写道:真是做梦没有想到,你在这时候会突然光临,打破了这多年的孤寂,给了我莫大的幸福。当衰老、疾病、孤独与苦难蚕食鲸吞他的生命时,他贪恋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怀抱,一盏有人等待的灯火,而不是继续供奉一份被神化的爱情。

据林洙说,梁思成曾经说过林徽因太优秀了,以至于和她在一起的时候,自己时刻都要保持着智慧才能看起来和她般配,所以他活的很累。这应该才是梁思成又娶的真实原因吧,大半辈子一直活的太累了,晚年,只是想过平凡放松的日子了。可见梁思成还是想要一份真真实实的婚姻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相濡以沫细水长流的生活。

对于梁思成第二次婚姻除了异议之外,也有竭力赞成者,对此,杨永生先生也有一段文字记述,他写道:这里,首次向大家披露一件事实:梁思成与林洙结婚还惊动了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彭真同志。在他们婚后不久,北京市政府召开一些研究城市建设问题的会议,梁思成应邀参加。会后,副市长吴晗拉着梁思成说:“思成,坐我的车,到我家来坐坐。”到了吴晗家里,吴晗说:“前些时候,彭真同志问我,你们为什么反对梁思成结婚,他的生活需要有人照顾嘛!”梁思成向吴晗介绍了林洙的情况,评述了他们的婚姻经过并说他与林洙相识已有十四年之久了。吴晗同志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临告别时,吴晗又说,彭真同志让我转告你,他说“你告诉梁思成,‘我支持他们的婚姻!’”梁思成回家后,非常高兴地对林洙说:“现在我们的婚姻得到了第一书记的支持”。

大家七嘴八舌的认为梁思成与林洙的结合“不般配”,但梁思成他自己对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怎么评价的呢?

梁思成晚年沉疴缠身,需要人尽心操持服侍,她默默守候在他身边,精心照顾,无微不至,直到梁思成逝世。当老友陈占祥来看望重病中的梁思成时,梁思成感慨地对他说:“这几年,多亏了林洙啊!

1972年,梁思成离世,林洙才44岁。自他去后,她没有动过再婚的念头。“和孩子一起,也很好。”这是她的回答。

我们知道胡适,季羡林、梁思成的婚姻爱情故事,可以明白,包办婚姻也不全是悲剧,看起来“不般配”的人,婚姻生活也可以过的美满,“郎才女貌”和“门当户对”只是大家理想化的两种模式而已,爱情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而真正的婚姻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脚踏实地的去从自己的角度去测试“般配”与否。

现在提倡自由恋爱,但自由恋爱不光是自由选择追求对象的自由,那么选择拒绝不和自己“般配”的人谈的自由也是有的。自由恋爱跟包办婚姻比起来,问题不比后者少。

在中国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城里剩女多,农村胜男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因为自由,一个面容娇好,经济条件好又有文化涵养的女子,她在婚姻市场上配对,对另一半要求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眼光是很高的,是另一半配不上自己;而农村剩男多剩下,多数是自己“配不上”家女方,庭条件差,拿不出彩礼钱,熬成了剩男。对于后者,我抱有深切的同情,一切都是自由的市场规律。而对于剩女们的挑剔,我想她们需要该分析分析什么是婚姻生活中的“配与不配”。

很早以前,就有人从交易学角度分析过男女不同的择偶观:如果把男人、女人按照优秀程度分为ABCD四种的话,A男想找A女,B男想找B女,C男找C女,但ABCD女都想找A男。

优秀的大龄女青年会被剩下的原因是:条件太好,年纪又不小。通常而言,男性对女性审美基本就两点:一是年轻漂亮的;二是最好温柔一点。

兜了这么一大圈,女生之所以被剩下是因为一直在追求自己配不上的男人。

我的朋友L君谈了个女朋友,L君属相是鸡,他女友属相是狗,他父亲找阴阳师给他合了下生辰八字,送了四个字,“鸡犬不宁”,家里人不同意。L君女朋友反驳道:人和人不配的话,难道和畜生配么?

遂据理力争两人结合,现在孩子都七八岁了,小日子也过得挺幸福。可见婚姻般配不般配也无关生辰八字。

一段好的爱情并不等于是一段完美的婚姻,而婚姻是脚踏实地的,是要计较每日的油盐酱醋茶,是两个人放弃各自的生活,选择一种共同的生活过日子,是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一起面对生活的辛酸苦辣,相濡以沫,从一而终。所以一生不离不弃的陪伴才是最真情的、可贵的,也是最真实的。

你的婚姻生活中与另一半到底般配不般配?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只需静静的追问自己的内心,自己到底需要一个怎么样的生活。因为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在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上,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