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探访香溪源

 心静自芬芳 2019-01-25

本文参加了【背起行囊去旅行】有奖征文活动

□刘春红
 
 
   去往神农架的路是沿着一条叫香溪的河而建的,它们彼此相依。河两岸的路时而相交,时而平行,时而隐入茂盛的绿树丛里,各自带着使命蜿蜒向前。而那条香溪河像一位率真的青年,它自由地涌动内心的情绪,或高或低,或急或缓。
    看惯了平原湖泊的我惊奇不以,香溪河里都是石头,大大小小,形形色色,那水便从石上或者石缝流过。水透亮而清澈,隔着车窗都能看清水中石头的大小和颜色。两岸的高山和树木将自己曼妙的倩影投入河中,而白云也不甘落后,它们变换着身形,在河中照着镜子。
    “碧水源流长,神农百草房,佳人传美名,香溪水更香。”这条叫香溪的河它来自哪里?一路上我充满着好奇,想像着它的神秘和悠长。同行的俊芳姐姐说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木鱼镇,正是香溪源的所在地,并相约到时一起去探访香溪源头。我不由地兴奋起来,很想成为一颗石头长久地躺在香溪河里,亲近它,依偎它,让它的芳香氤氲我全身的每个细胞。“快看,昭君故里!”不知谁大声喊道,我一下子从梦中被拉回现实,我把头贴在车窗玻璃上向外望去,在公路的护拦上有一块牌子上写着“昭君故里景区由此去”,而车子正穿过香溪河上的一座桥。我知道我们只是路过,无法抵达昭君的故里,而那个叫昭君的女子却迎着阳光朝我走来。她在桥下的香溪边洗手,溪水里闪着波光,她皓腕凝雪,一串珍珠从手中滑落顺着溪水流向远方,她浅浅一笑就香了溪水。 我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虽然隔着车窗仍然嗅到了淡淡的清香。真想掬一捧香溪水,滋润我干涸的心灵,回味它的清甜,长成如昭君一样的美女子。车子穿过一条条隧道,仿佛穿越了千年,引导我们领略其间的画面,拼接成一路上绝美的风景线。
   8月23日下午3点半,木鱼镇终于到了。我们下车到酒店报道,早有省作协的工作人员在大厅里接待,热情而周到。放好行李,我们来到酒店门口,原来这门口便是我们一直顺流而上的香溪河,顺着它便能找到香溪源。酒店在河岸的左边,用一座桥连着公路。酒店的后面是山,前面也是山,河与公路就在这两山之间的脚下延伸。而公路两边都是店铺,除了饭店就是商铺。我从早上5点多起床开始赶车,先汽车,的土,再火车,汽车,转辗千里,耗时近10个小时,我以为会很累,但当我们在香溪街道上漫步,清风徐徐,流水淙淙,旅途的疲倦竟一扫而光。我们像飞出牢笼的小鸟,快乐地叽叽喳喳,新鲜而惬意。问及香溪源,卖松果的中年男子操着方言指点:顺着公路上走可以到,下走就是木鱼街。因天色已晚,我们只好作罢,回到酒店用餐,休息。接下来的几天学习任务紧,一直没能如愿去探访香溪源。直到28日下午结业,我们才有了机会,几个同学不约而同立即出发,向香溪源前进。 
    天气尚好,阳光并不浓烈,只有微弱的光在枝叶间洒下斑斑点点。我们从酒店出发,虽都是公路,也明显是向上的慢坡,越走越高。从路右边向下望,木鱼镇已在山脚下,左边是山,前面也是山,山山相连,绿树掩映,有茶园相嵌其中。在开阔一点的地方种满了格桑花,花开正艳,一朵朵随风摇曳,向我们点头欢迎;葛藤从山上垂下,一头葱茏覆盖住岩石。抬头望去,山依然那么高,苍翠而挺拔,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凡有点缝隙就会长出绿植,在岩石堆砌的山上张显着生命的顽强。我想正是有了这些树木植被,才让山有了活力生趣。而有水才有生命,人们喜欢依水而居,路也依水而建。山有多高水有多长,我有理由相信,山水是一对恋人,它们情深意重,永远不离不弃。
     大概40分钟左右我们来到一个有水车的地方。这里水声潺潺,从桥上往下看,是个半圆的深潭,流水回响在高山峡谷。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非常茂盛,有的几乎就长在水里,树叶绿得发亮。水湛蓝碧透,还没靠近便觉出清爽无比。这里便是香溪源了,我们买了票,进入景区,水离我们更近了,清澈见底,古木幽林倒映其中,这里面的气温比外面明显要凉。才走了几步便来到一座小桥上,桥边有一截木头用石围砌,木头上写有“天下第十四泉”的字样,听说这是唐代的茶圣陆羽用这泉水烹茶后留下的,可见这泉水甘甜得沁人心脾,回味无穷。我忍不住走过去,用手撩水,一股冰冰的凉气瞬间涌遍全身,滴一滴在口里,甘冽醇香。难怪说好水出好茶,这个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水在山涧沟谷跳跃,它们停不下脚步,在巨大的原石缝隙里穿行。据说那石头为古代冰川时期的遗迹,想必这泉水也是从远古流淌至今吧。因这山形地势,水也是时而平缓,时而激烈。平缓时,温顺乖巧,大有“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越往上走,水流形成的瀑布越多,一截一截的,远远望去,水珠飞溅,白色的水花调皮地翻滚,然后落在石头上匆匆离去。
   有人说“大凡世间风景秀丽奇绝处,往往在险峻处方能得见。”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蜿蜒曲折,多处有树木横立,也有大石悬在头顶。这恐怕正是考验人的意志,若是耽于安乐畏惧险地,又怎能欣赏到这绝美的景致呢?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飞流的瀑布、斑驳的石壁、沧桑的茅屋、浪漫的小桥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几丛小竹,一棵松树,三两点野花也都进入了我们的镜头。幽林里间或有鸟声、虫鸣,它们怡然自得地开着茶话会,而我们循声望去,怎么也找不到它们的身影。我想大自然造就的奇景,人类涉足也应留有余地,这样才能与万物更和谐吧。
    令人遐想翩翩的神农氏的洗药池突然出现在了眼前,我以为会在山顶,但这里分明有著名诗人徐迟亲手书写的“香溪源”三个绿色的大字,遒劲有力,鲜明惹眼。只是石头上长满青苔,若无人迹,定是苍凉一片。我们围着洗药池观看,它并不大,像个小水坑,也不深,水却是蓝绿蓝绿的,非常清非常亮。我在想这么个小池子怎么会有流不完的水呢?四下察看才知,那与池相连的石头缝中有水渗出,这些水注水池中,水池中的水不盈不亏,总是这么多。神奇的池水得到百草的精华,还有神农氏的精神,流过石灰岩裂缝,经洞穴过滤沉淀,纯净甘甜,一路向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香溪人,他们或如昭君般美丽,亦如屈原般崇高。
   那条奔流不息的香溪河,就是来自刚才见到的岩缝中的涓涓细流,它们悄然无声却穿透石缝渗出地面。一路上经过林林莽莽,沟沟坎坎,千回百转,面对阻挡、压力,它们不回头,不停息,集结奔跑终于汇入长江大海。时间是一条河,我们在人间来去的路上就是生活,生活也像一条河,人生的旅途深邃深长,不管我们会经历些什么,都应义无反顾地去奔赴前路,哪怕前路茫茫。
   我们在刻有“香溪源”的石头旁留影,然后依依不舍地朝山下走去。回去的路似乎快了许多,香溪河就在身边,顺着它的方向,我们可以找到来时的路。依然是在酒店门口的桥上,我们凭栏远望,香溪河还是一如既往向前奔流。同行的方姐姐问我愿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说,不愿意!她说,我也不愿意!是啊,我们不属于这里,我们欣赏它,赞美它,却终究是要回去的。而它在接受了无数人的赞美后,就是目送他们离开,它承受不了毫无节制地涌入,它是安静的,它也需要安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