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枕,针刺全部的套路【2】

 武医同修 2019-01-25


从经络辨证的角度去治疗落枕,可以参考“落枕,针刺全部的套路【1】”。



相信运用经络辨证去治疗落枕,基本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虽然效果不错,但是也会遇到有不太灵的时候,没法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这时就需要开辟另外一条路子了。


远端下手不行,就改为近端进攻。近端也就是局部取穴了,虽然是靠近局部下针,但绝不是一上来就弄两排夹脊穴,如果真这么干,我相信很多落枕患者扎完之后,疼痛情况还是一样,也许明天会改善很多,但是谁知道,只能赌一赌。


根据疼痛的部位下针,这是学习贾海忠老师的“纬脉刺法”,其实原理是根据人体脊柱皮神经的分布图,在病变部位所相应的皮神经分布区内下针就能起到治疗作用。



为什么叫“纬脉”?因为传统的经脉是纵行的,而脊柱的皮神经在人体是呈横状分布,两者纵横交错类似于地球仪的经纬线,因此叫“纬脉”。



经络辨证是将颈椎纵向分区,而脊柱脊皮神经分区是将颈椎横向分为3段,上段在C1/2椎体,中段在C3/4/5椎体,下段在C6/7椎体。经络辨证法与皮神经分区法,两者刚好纵横交错,互相补充其治疗中的不足。



颈椎上段的疼痛用风府穴,属于C2、3的皮神经分区。或者配上承浆穴,后病前治,任脉治督脉。


颈椎中段的疼痛用臂臑穴。在CNKI能找到,贾老师针刺臂臑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这是他的特殊经验。



不过,文献里的用穴解释有点牵强附会,为了写文献而写。其实,真正原理是脊柱皮神经分区理论。


颈椎中段大约是C4、C5、C6的皮神经分布区。臂臑穴的位置,正好在C5、C6皮神经分布区的交界处,因此有治疗颈椎中段疼痛的效果。



如果主要在C5、C6皮神经分布区的位置就能处理颈椎中段痛,那不用臂臑行不行?当然可以,臂臑只是一个大概的定位,而没必要精准地去取这个穴。


那为什么取臂臑?我想一个是贾老师临床用了效果好,成了习惯了,再者这位置取穴也方便,只要把袖子卷起来。


平时,我用的时候,我就常取同侧董氏奇穴的肩中穴,扎在三角肌的隆起处,离臂臑不远,效果也满意。


肩中这个穴治疗落枕,也算是我自己无意中发现的经验吧。


曾处理一位得了落枕,同时又伴有对侧踝关节痛的患者,当时本想用对侧的肩中穴治疗踝痛,结果扎上后,患者说同侧的落枕马上就好了,从此就记住了。


至于,颈椎下段的疼痛(C7、C8、T1皮神经分区),即大椎附近的位置,直接用大椎穴。大椎穴用的时候不要直刺,要斜上45°刺,因为C7颈椎的棘突不是直接往后,是往后下的方向斜着,斜刺才能进到C7与T1棘突之间。


斜刺的好处是,扎上针之后,颈椎还能自由地活动而不受影响。


此外,颈椎下段痛,贾老师还会扎前面的璇玑穴,或者内关大陵穴来治疗。


璇玑穴在胸骨柄上,大约C5、T1皮神经的分区,内关穴也是C5、T1皮神经分区的交界处,大陵穴就更多,是C5、C6、C7、C8、T1的皮神经分区的交界处。


因为,上面的穴位都有与颈椎下段类似的皮神经分区,因此有治疗的效果。



而我平时临床,更爱用大椎,觉得大椎就挺管用了。再者,扎在后面,患者也看不见,又没什么感觉,能把恐惧针的感觉降到最低。


最后,还有一个是颈椎两侧痛,落枕常见于左右旋转脖子时出现单侧侧面疼痛,用风池上,即在风池上一点的枕骨边进针。


在这里不能说,是根据脊柱脊皮神经的分布取穴。


原理是因为,左右两边痛多见于上斜方肌的问题,斜方肌起于枕骨上项线,大概在风池上的位置,因此取此穴主要是扎斜方肌的起点。



这用的是肌肉起止点疗法,实践证明如果是肌腹疼痛,扎肌肉的起止点比直接扎在肌腹上能更快地放松这块肌肉,就这么一回事。


这个风池上,取穴有个诀窍,在枕骨的上按压寻找最应的压痛点,先按压一会,并且压住穴位的同时,让患者左右转动脖子,如果有减轻现象,就是最准的穴了,在这里下针。


如果找到几个压痛点,但是按着转没有缓解,怎么办?那就都给扎上,最好贴着骨扎,因为枕骨的上项线才是斜方肌的起点。


最后,提醒一下,以上说的所有穴位,扎上去之后,都必须让患者进行颈椎的活动,即动气针法,最好一边活动一边微微的调针。


要能坐着,最好就坐着扎,因为方便活动,而且如果遇到落枕严重的患者,你让他上床去趴或躺着,这真的是在折磨死他了。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