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有一说系纪念湘灵而作。湘灵即传说的湘水之神,系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此至今影响最大的《临江仙》,是明代才子杨慎所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被放在卷首,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歌词有引用。 以下小编整理了几首个人比较喜欢的,同好者一起欣赏。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跟一些歌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有“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之句,写的就是歌女。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不过是他的好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上片写内心因思念而倍感孤单寂寥,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回忆初见小蘋的情景。上片写今日之相思。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蘋的难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轻柔自然。感情深挚,优美动人。 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首《临江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词,用含蓄曲婉的笔法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愁苦心情。词的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身世;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全词格调凄凉沉郁,几乎全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彼时的心理。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词的上片,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体现出词人旷达超脱的人生观和人生易逝的悲伤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体现出词人淡泊超脱的襟怀和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纳兰性德《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长记碧纱窗外语,秋风吹送归鸦。片帆从此寄尺涯。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春云春水带轻霞。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 这首词描写春天到来,而分别是在去秋薄暮,长别既久,今又相思顿起,故于起句劈头就“长记”别时的情景。继之又叙别后天涯孤旅之景和凄迷之情。过片接前意脉,再伸欲归不得,连秋去春归的小燕子都不如的恨憾。最后宕出一笔,描绘想象中与伊人春光共度的悄景,化虚为实,极其浪漫,这就使小词更富深情远致了。 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这首词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这首词以鸟能人言、人鸟共鸣的巧思妙句,外化了词人自身微妙复杂的隐秘心态,可谓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全词意境凄清幽冷,情感深沉。此词除了极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另一特点是善于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切合词旨,手法成熟。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寻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朱敦儒《临江仙·几日春愁无意绪》 几日春愁无意绪,撚金剪绥慵拈。小楼终日怕凭阑。一双新泪眼,千里旧关山。 苦恨碧云音信断,只教征雁空还。早知盟约是虚言。枉裁诗字锦,悔寄泪痕笺。 这是朱敦儒所作一首春愁词,实则是写闺怨,望眼欲穿,与爱人音信全断,早知盟约空付,又何必含泪寄锦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