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解决人生问题 2019-01-25

【原文】《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1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小雅》不以于2污上,自引而居下,疾3今之政,以思往者,其言有文焉,其声有哀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古者匹夫五十而士。天子诸侯子十九而冠,冠而听治,其教至4也。

君子也5者而好之,其6人。其人也而不教,不祥。非君子而好之,非其人也;非其人而教之,赍7盗粮,借贼兵也。

不自嗛8其行者,言滥过。

【译文】《国风》所谓的好色,古书上说,它满足了人们的情欲但不会使人们的举止超过限度。它真诚的情感可与金石相比,它的声音可进入宗庙。《小雅》不会用过分的语言玷污上级,它自己引咎而居于下位。它担忧当今的政治,以现状而怀念古人,它的言辞很文明,它的声音充满哀伤。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是珍贵老师而且重视师傅,珍贵老师而且重视师傅,那么法度就能保存。国家将要衰弱,必然是贱视老师而且轻视师傅,贱视老师而且轻视师傅,那么人就有快乐,人有快乐那么法度就会损坏。

古时候,一般人五十岁也可以读书,天子诸侯的儿子十九岁可以加冠,加冠之后就可以听取政事,他们的教育是周密的。

君子行为很乱者然而很喜好,大概算个人吧。这个大概算个人的人乱为而不教育,就不吉祥。不是君子而很喜好,也就不是大概算个人的人。不是大概算个人的人而教育他,就是借粮给强盗,借兵给盗贼。

不自己谦虚自己行为的人,就会言过其实。

【说明】本节亦如同上节一样,是许多笔记摘录,但却是同一个话题,即关于社会行为规范的问题。其中要说明一点的就是“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这一段话,在春秋战国时期,师与傅是分开的,师是师,傅是傅,师,纯粹是教育、效法之意,傅是辅佐、辅导之意。所谓贵师而重傅,其实就是继承和学习历史的经验。由于私学的兴起,师傅们尽心竭力的教导,青少年们便感到有了很大的压力和约束力,而宠爱子女的父母们便顺着孩子的心意,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的后果就是这些青少年们快乐了。他们图着自己的快乐而不管不顾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也就导致了法度的损坏。

所以接下来是喜好混乱的行为,大概算是个人吧,对这种人要加强教育,那么他们就会逐渐改变自己,不再去喜好混乱的行为。而不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就是不吉祥。而对不是大概算个人的人,荀子则主张不教育,因为这种人受了一定的教育后,会变得更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