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每个月或一个多月一次使用肩扛的方式去换气站更换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劳动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 到这时,由于那瓶装液化石油气在北京发展的过快,我估计那气源已经发生了供应紧张的问题。因此,市政府决定,不再北京地区继续扩大液化石油气的供应范围,而对于市内原有的一些集中的居住小区,改为使用管道煤气作为民用燃料。 那时,我所居住的国家计委大院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老房子,原来住宅里没有管道煤气所需要的管道等的设施。于是,经过了工人们穿墙打洞,安装管道等的一系列的施工,供应煤气的管道被安装到位了。于是,某一天又开始免费领取煤气炉子,之后不久我们便使用上了管道煤气。 这时,三里河地区各个小区虽然都开始使用管道煤气了,但那液化石油气的换气站还依然保留着,还有部分居住在平房或临建中的人口在继续使用那瓶装的液化石油气。 不过,到了这时,北京地区的液化石油气的供应就更加的紧张。那些仍在使用瓶装气的人已经不再能够无节制的使用那液化石油气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那液化气的供应商开始为每一位尚在使用液化气的家庭发放了一个瓶装液化气的供应本,开始实行定量供气的方法。 具体的供应方式是,每一个家庭(家庭人口好像也有标准)每年可以按照每瓶(十五公斤)36元的平价换购十二瓶液化石油气,之外,还可以按照议价的方式(45元,属于半平价)换购四瓶液化气。如果因为家里人口多,每年十六瓶液化气还不够烧的话,那就只有换购异价液化石油气了。 那议价的液化石油气虽然价格比较高,但只要你需要,还是可以保证你家面的供应。因此,增加这个门槛,对百姓们使用液化气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