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治疗反应性网状细胞增生症

 柴桂苓 2019-01-25
反应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又称反应性组织细胞
增生症,是网状内皮系统多种增生性疾病,即组织细胞病的其中一类。该病是由多种刺激因子引起的体内局部性或全身性组织细胞的良性增长,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黑热病、疟疾等),结缔组织疾病和药物过敏等。

王某,女,22岁,工人。患者1个多月前,颈部右侧耳垂下方有鹅蛋大小肿块,高烧,曾去市内各大医院就诊,均诊为急性淋巴结炎。分别用多种抗生素均未见明显疗效,体重减轻十几公斤,遂来我院治疗。诊见:消瘦,懒言,发热,上午略低,下午高达39.8℃,不思饮食,口苦咽干,口渴,二便如常,舌红,苔薄白略黄,脉弦数。查体:颈右侧耳垂下方肿块如鹅蛋大小,表面皮肤不红,质硬,表面光滑,不活动,轻度压痛,其下方尚有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性质相同。经会诊,多数怀疑淋巴肉瘤,建议做病理检查。患者要求边检查边服中药。根据患者证候及肿块位置,拟用小柴胡汤加减,药用:柴胡15g,黄芩10g,太子参12g,银花60g,生石膏30g,山甲10g,甘草10g,3剂。水煎服。
2诊:患者体温基本正常,肿块缩至核桃大小,质硬,不活动,压痛不显。继服原方3剂。
3诊:患者体温已正常,肿块不显,余症基本正
常,为巩固疗效继服原方3剂。病理报告为反应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经1年随访,患者未用药,体重恢复,已正常工作。


1)反应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是网状内皮系统多种增生性疾病中良性增生疾病的一类,临床上较为多见,但一时难于与恶性增生疾病鉴别,稍有不慎易于误诊。因此要特别注意病理检查,防止盲目用药,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时间。
2)投以小柴胡汤,是在病人等待检查期内,实属投石问路,偶见奇效。拟此方主要依据:(1)肿块位置是在少阳经循行部位上;(2)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第96条和第263条。患者发热特点有其规律性,暂视为往来寒热,口苦咽干,懒言,不思饮食等,是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也是少阳病的主症。邪在半表半里,用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从外宣发;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从内清;太子参甘润补虚;甘草和中;口渴不呕去半夏;发热,口苦,咽干,口渴,舌红苔略黄,脉弦数均为毒热所致,故去姜枣之甘壅;加银翘清热解毒,加生石膏除热解渴,加山甲通络软坚消肿。
3)按经络循行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不可忽视,
特别对外科某些非急症手术而又一时难以诊断的疾病,结合正确的辨证,边检查边用药尤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