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谈《周易》中的符号思维

 看书童 2019-01-25

什么是符号思维

在周易里,卦的符号被称作象。

《说文解字》中说:“象,南越大兽。”可知无论古今,大象在中原地区的活动都很少,不能轻易得见,所以这种相似性只能是主观随意的。古人用象来命名的周易卦象符号,就在于用相似性或者类推性来表达抽象的意义。

八卦观象的三要素,首先是卦形(根据卦画所表现的形态,比如乾为天,为太阳),第二个是卦性(根据卦画表现的性质,比如乾为健,刚健的健),第三是卦属(卦形、卦性所产生的象的一种特指,固定化的配属,比如乾为金)。其实,卦形本质上就是用相似性表达抽象的含义,卦性就是类推性,可以根据卦画表现的性质,类推出更多的东西。卦属的本质就是卦形卦性,或者它至少是从卦形卦性来的。

由此可以得知,在周易的符号解释的层面上,有一个言象意的解释系统。言,也就是卦爻辞,言和象最终都是为了表达卦义而存在的,而象的表达卦义的功能是高于言的表达卦义的功能的。这个论断,我们有两个证据可以支持它:

第一, 象,也就是卦画的成型年代远远早于卦爻辞;

第二, 卦象和卦爻辞其实并不是同一个次序的东西,卦象是直接表达卦义,而卦爻辞是根据卦象或者爻的位置,才能解释卦义的。在以前的课中,船师在解释爻辞的时候,从来不会脱离卦象和爻的位置,单纯从辞出发去解释。这一点在刚开课的时候,乾卦的爻辞分论第一点讲的就是爻位的问题。

用象直接表达卦义的思维方式就叫象思维。象思维其实含义很广,因为它起源于周易,但后来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模式,所以在一些中国其他的哲学体系中,也能看到象思维的影子。可以说,象思维作为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是有其自身的生命力的。

符号思维的特征

对象思维有个大概的概念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考察一下象思维的特征,以及它是如何可能的。

这里我打算和西方传统的概念性认知做一些对比。

首先,我想介绍西方传统的,也是最经典的主客二分的认知模式。主客二分,简单来说,就是主体总是处于认知对象之外。西方人在提出一个理论的时候,第一件事一定是明确概念,而且是那种规范性的概念,也就是如果有个东西符合了定义里提出的那些标准,那就是定义所指的事物。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对桌子的定义是,有光滑平板,有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如果有个物体符合了这个概念,那就是桌子。这个桌子的概念,首先是个抽象的东西,它不特指任何一张桌子。

西方对世界的理解就是这样,从具体的事物中总结出一个概念,再用这个概念理解更多的事物。这种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中间那个抽象的环节就产生了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塑造了一些抽象的客体,它们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换句话说,这些抽象的客体,并不在我们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里,既然不在我们的世界,那和我们就更不可能是同一种性质的东西,我们有实体,这些概念没有,人和概念是彼此分离的,这就是主客二分。

在西方的历史上,有一批伟大的思想家认为那些抽象的客体(概念)才是真实的,我们这个世界不过是幻象,这种观点在西方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是西方思想的主流,他们之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近代以来,随着物理主义的强势崛起,这种观点才有些没落,但也从来没有绝迹过。它带来的一些影响是深远的,主客二分最直接的就是体现西方的概念性认知,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这样的一种模式。

反观周易,它的象思维是一种通感式的认知,它蕴含着个体对万物的一种融合性理解,具有自然与人文交汇的特征。作为一个符号性的认知体系,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整全性。概念性认知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即无法通晓全理。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语言往往很难描述出一个事物的全貌,事实上就算定义再精准,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都可以找出反例。这不是定义出了问题,而是语言本身的局限:正因为精准,所以有限。中国古人用四个字概括了这个道理:言不尽意。而符号就不一样了,符号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多样性,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一个符号往往不会有特别明确的,而且不变的指称。从这一点来说,符号性的认知与其说是与概念性认知全然没有关系,不如说是对概念性认知的超越。从这一点看周易是有某种卓越性的,正因为通过符号来解释卦义,所以能无所不包。

第二,非主客二分。刚刚我们已经解释过主客二分是什么意思。大概就是,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们,也就是人,和那些作为客体的抽象概念是不一样的,是彼此分离的。但周易就很不同,系辞传里说: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伏羲观察鸟兽羽毛的文采,和山川水土的地利,近的就取象于人的一身,远的就取象于宇宙万物。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对于取象这件事,人自身和宇宙万物是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第二,象思维不是概念堆砌出来的,它认识的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每一个物体。

周易也有定义,比如《系辞传》里解释象的那句话:象也者,像也。它解释了什么叫象,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解释,而不是一种规定,并不是给出一些标准说,符合了这些标准就是象。周易里卦爻辞和易传,首先就不是用来规定概念的,而是试图给出一些开拓性的解释。其次,因为卦爻辞对事物的理解是借助于符号的,所以语言在周易里反而是个次要的东西。因此,在周易的认知模式里,就不存在西方特有的那种抽象客体,当然也就不存在主客二分。

第三是类推逻辑,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也就是系辞传里说的,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八卦的作用,就是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并且类比,或者说归类万物的情状。西周思想家描述一个东西,必定先讲自然,然后再由自然类推出人事,尽最大的可能在自然那里找到人事的根据。

在西周思想家们那里,由自然推出人应该怎么做,这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其实这背后就包含着一种中国古人的基本价值取向,也就是人与万物是一体的,所以,当我们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融为一体的时候,对世界的交融感通式的理解,就有理由让我们相信,适用于自然界的规律,也会适用于人类社会。如果用一个东西来表达这些规律,最好的形式就是符号,因为这是一个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中介点,它既可以表示自然,又可以表示人文,就像周易里的这样。

我还是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乾卦的例子。乾卦的乾,本意是植物破土而出,生长的样子。第一节船课就讲过,植物生长有个特点,就是持续性。它不是暴长,而是有一个持续的过程。同理,人的成长也不可能是暴长,而是持续的。所以一句有名的话就出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似乎从来没有人质疑过这句话的正确性,好像它本身就是真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推论,非常符合直觉,人想要成长,确实要一步步来,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要坚持才会有成功的一天。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例子也证明了的确也是这样的。所以人们一听,有道理,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它。

但是,会有一种看法认为,天道是什么样的,这是客观的规律,人应该怎么样,这是人的价值取向,这是两个维度的东西,这两者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要让他们有关系,中间必须加一点,就是人应该服从客观规律,或者人和客观规律本就是一回事。

这也就是说:天意(或者说某种规律)是怎样的,人就应该怎样做。听上去也很符合直觉,但是这往往会导致一些让人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比如说,设想一个崇尚智慧的社会,偏偏有一部分人天生愚钝,那是不是可以说,天意让他们愚钝,所以我们应该顺应客观规律,放弃他们,再激进一点,应该消灭他们,以节省更多的资源供给那些天生聪慧的人。我想很少会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恰当的,因为野兽就是这么干的,只不过大多数兽群更偏向于崇尚力量而已。

但我们是人,所以我们更会倾向于认为,不是所有客观规律都值得服从,有时候人的愿望更为重要。就像上面举的那个例子,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那部分人天生愚钝,所以更应该好好教育他们,就算不能成才,也要让他们至少能像个人一样活下去,而不是被随意宰割。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该干的事。

这也就是说,规律是什么,有时候并不能决定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之所以能那么容易地接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因为从内容上来说,它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内容正确和背后的框架正确,是两码事。如果背后的认知模式是有问题的,我们怎么能肯定在它基础上的,那些默认为是正确的东西,不是一种群体性的错觉,或者说一种巧合的正确。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的历史上,对于这个问题,也可以算是有一些回应。这些回应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几乎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本质是相同的,或者至少它们背后有同一个来源或者终极。对于这种终极,我们不难想到例子,比如,天、道等等这样一些超越性的存在。这样的辩护往往深入人心,是因为中国人对于天理、道的信仰,几乎不需要任何理由,好像它们本来就该是这样,但它们真的就该是这样吗?我们或许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抛弃那些没有任何理由支持的,几乎诉诸于信仰的东西,究竟还剩下些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所有的知识、所有的理论,哪怕是历史上被公认为最出色的那些,其根基一定是一个默认为正确的东西,就是那种不需要任何理由,出于本能就能让人相信它是正确的。这一点中西方都一样。我们不难想到这样的例子,比如时空。

时空观是我们思考问题最基本的方式,时空这个概念,是绝大部分自然科学理论的根基,如果时空观是错的,可以想象我们现在的认知,有多少都会彻底垮掉。周易也强调时空,爻有时间性,也有空间的特征,这个船师以前也是讲过的。同时,时空又是我们本能就会相信的东西,我不需要提供任何理由,你就会相信。反倒是,如果我对你说,时空其实是不存在的,你才会觉得荒谬。然而,传统的时空观的确受到了挑战——相对论的提出。

天道,天理,符号,时空,这些东西似乎都是自明的。我在这里不是想证明它们是错的。我只是想说,这些自明的东西,其实并不一定真就是自明的,它们被考察的余地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自明的东西都是每一个理论体系的根基所在,周易也是如此。你完全可以选择忽视它,也不影响理解,就像大多数人不懂相对论也能好好活着一样。但我觉得,自明的东西是根基性的,换句话说,它已经是人类认知的边界了,追问它,可能会让你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因为它会逼迫你挑战自己固化的认知,离开自己熟悉的区域,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能取得很明确的进展,而只是停在一个困惑的阶段。但是我想,好奇心,不断地探索,这也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关于符号,关于周易的符号,有很多可探讨的话题。周易的符号学和西方的符号学之间的关系,可以算是当今的一个热点。它涉及的面挺广的,我只是讲了其中很小很小的一个部分。如果一定要划分一下,有关符号的话题主要还是美哲学的领域,这或许就暗示了,有时候符号在表达美和善的方面是卓越的,就像周易这样。

总结

现在我来做一个梳理和总结。首先,我们明确了什么是符号思维,或者说象思维,也就是用卦象直接表达卦义的思维。明确了这一点后,下一步是考察这样的思维是怎样运作的,有三个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第一个是整全性,不同于西方的概念性认知,周易对万物的认知没有经过概念化的抽象,这一点反而成全了周易的那种无所不包的博大。第二个是非主客二分,周易将人与万物视为一体,人与外在的事物是平等的,这就不是西方的那种将人与物分离的认知模式。第三个是类推逻辑,也就是从自然推出人文的一种思考,这种逻辑面临着一些攻击,对此,虽然也有一些回应,比如诉诸于天理,道,这样超越性的权威,但这些回应到底是否可靠,是我们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比起回答问题,有时候提出问题的意义同样重大。这也是我分享的目的所在,与其说是讲述某种知识,不如说是分享某些困惑,某些几千年也没有解决的,中西方共有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困惑。

最后,让我用《人论》里的一句话结束分享吧: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说,理性是个很不充分的名称。但是,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该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而不是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也就是,通向文化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