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京东、永辉在偷学的Eataly,到底有什么特色?

 张东键 2019-01-25

2016年,马云先生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国内各行各业的新零售模式风起云涌。盒马鲜生、永辉的超级物种、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等超市零售+餐饮纷纷入局。

说起餐厅与超市的结合,意大利EATALY 可以说是这一零售形态的鼻祖,这家被称为“美食界的宜家”在欧美曾经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Eataly在纽约城开幕的时候,爆红的程度成为一个现象级事件,大概有12000多名顾客光顾了这家店,平均一分钟就涌入了17个客人。


阿里、京东、永辉在偷学的Eataly,到底有什么特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Eataly超市是如何做到迅速爆红的?他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 EATALY=超市+餐厅,倡导有机慢生活


阿里、京东、永辉在偷学的Eataly,到底有什么特色?



EATALY是餐厅与超市的结合。初次进入Eataly可能会有些疑惑,这到底是一家什么店?乍看之下,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生鲜市场,四处都摆放着新鲜的食材。但是你如果继续挖掘,就会发现这家店里居然还有厨房,厨师,餐桌和服务生,又像是一家高档餐厅。

在这里,顾客既可以在这里购买原料回家自己烹饪,也可以直接让这里的厨师为你准备美味大餐。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把农场、养殖场搬进了超市。

甚至在其打造美食主题公园 FICO Eataly World,除了超市及餐饮之外,还有游乐设施,以及酒吧、酒店。顾客可以在这里挤羊奶制成奶酷,也可以去果园农田采摘蔬菜和水果,还可以去坐坐摩天轮和旋转木马,可以说是超市、餐饮、游乐三位一体,提供了全新的购物餐饮体验和慢生活理念。

第二方面,美食界的宜家:场景化销售


阿里、京东、永辉在偷学的Eataly,到底有什么特色?



这种超市+餐厅的模式,被业界称为“美食界的宜家”,在于它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服务,更提供了场景化销售。宜家是将商场里一个个空间搭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家。

而Eataly虽然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在这里,你也可以仅将Eataly作为一个买完食材和生活用品就走的好去处,但是与此同时,你也可以将买来的食材做出美味的烹饪,你觉得好吃的话,还可以再买一些回家;去酒店觉得被缛睡得舒服,也都可以买回家,带给用户多层次的体验。

第三方面,战略与定位:打造差异化优势

Eataly的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零售模式,在其他领域,也是一样:

首先,在供应链上,偏爱小型供应商

一般来说,主流超市在采购方面,通常喜欢与大型供应商或经销商合作。Eataly反其道而行之,更加注重与小型供应商合作。因为在Eataly看来,这种采购模式在价格、质量、信 誉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其次,在品类上,专注提供个性化的手工产品

大多数主流超市认为,提供品类齐全的商品,是获客的重要方式。Eataly也并不是不重视品类的齐全,但是更专注提供个性化的手工产品,将每个品类做深做精,从而更加凸显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再者,在营销上,多途径“教育”顾客

Eataly的名字即是“Eat”和“Italy”的组合,分别是“吃”和“意大利”的意思。象征美食与意大利文化的结合。Eataly认为“透过教育才能创造新的顾客”,因此提出了“吃+购物+学习”相结合的零售模式,培养顾客的消费习惯。


阿里、京东、永辉在偷学的Eataly,到底有什么特色?



与主流超市只售卖商品不同的是,Eataly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将自身包装成为意大利美食的专家,通过标识、标牌或标语、课程等多种途径教育顾客,使其改变对食物的认知,从而培养顾客成为自己的粉丝。

最后,在功能上,增加社交性和娱乐性

无论是超市还是餐厅,都只能满足购物的功能,而Eataly将二者整合在一起之后,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一方面,Eataly作为一家超市,可以为顾客提供各种食品和餐饮调料;另一方面,这家超市还提供培训服务,包括烹饪课、品酒,以及小孩和老人的免费培训。


阿里、京东、永辉在偷学的Eataly,到底有什么特色?



Eataly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饮食空间与烹饪教室,将购物、饮食、学习融合进一个场所,赋予了这个场所社交性与娱乐性,比如周一倡导素食,愚人节的玩笑,情人节单身狗的“One Night Stand”活动,等等,同时也彰显其慢食哲学。

总之,在实体超市陷入“关店潮”的今天,Eataly用它的成功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做好供应链管理,用差异策略脱颖而出,用极致线下体验留住用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