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悟空消灭六贼,唐僧为何不问名字,反而恶语相向?猴子修为暴露

 松竹同音 2019-01-25

取经需要团队合作,作为主心骨的唐僧和孙悟空最先磨合。谁曾想,孙悟空这等天骄人物,和已经是凡俗一等和尚的唐僧之间并不对付。孙悟空虽然感激唐僧救命之恩,却并非能够全遂唐僧心意,曲意逢迎之人。

在孙悟空没有带紧箍儿之前,孙悟空曾遇到过六个名字别有深意的盗贼,并将其消灭。唐僧因此和孙悟空发生争吵,让孙悟空第一次主动想离开团队。

刚出了五行山的孙悟空不复齐天大圣的威风,只是诚心想报答唐僧的恩情,所以,凡事尽心尽力。初冬之后,在一段“霜凋红叶千林瘦,岭上几株松柏秀。未开梅蕊散香幽,暖短昼,小春候,菊残荷尽山茶茂。”的风景过后,出现了西游记名字最为巧妙的六个盗贼:

他们分别“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在《涅盘经》二三所说:“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大意就是六贼是众生愚痴的原因,因为六贼的存在,而无法修心悟道。

这六个盗贼出现在南赡部洲和西牛贺州交叉口这种不毛之地,并且以这种颇具禅意的名字出现,并非全然无因的。孙悟空自己就说,这六个盗贼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孙悟空一扫六贼,也代表着自己遁入空门。

然而,唐僧去不高兴了,他对孙悟空说”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

假如唐僧先问一下孙悟空,六贼的名字,通读佛经的唐僧是否会对孙悟空说出不同的话?过去有”六贼戏弥陀“,弥陀不为所动的典故。作为颇具慧根的唐僧,假如直到六贼的名字,联系过去的典故,肯定不会对孙悟空说出如此恶语。

然而,唐僧不过是一个凡人,在经历过三妖吞掉侍从哦那个,然后又遇到孙悟空从五行山一跃而出的奇幻之后,内心肯定开始慌张,有些失常,面对孙悟空时有些内心的害怕,才会想要建立先入为主的一种师道尊严。

在西游记后文中说到,唐僧只是想要单纯的说教孙悟空,当孙悟空走后自己也是非常后悔。

”长老孤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

本质上来说,唐僧和孙悟空的角色形象并非电视剧中那般,一个深明大义,一个无理取闹。原著之中,唐僧因为是凡人,不但是非难辨,人妖不分,还经常感叹西天路远,难以到达,甚至心生怯意。

真正对取经无所畏惧的人一直都是孙悟空,他曾对唐僧说到,”上西天拜佛走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我老孙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倘若府上有什么丢砖打瓦,锅叫门开,老孙便能安镇。”

猴子的修为不但表现在法力高强之上,其实孙悟空修成太乙散仙之时,就已修成道果,佛道殊途同归,一通百通,孙悟空在觉悟的修行上,也是要远远超过唐僧的。

因为孙悟空觉悟高,所以取经路上一直都是唐僧冤枉孙悟空,孙悟空不断适应唐僧的言行,这也是佛祖对孙悟空最大的考验,无关实力和悟性,而是看看五百年下来,孙悟空明不明白大闹天宫错在哪。

孙悟空、唐僧、沙僧都修成正果,为何就八戒不行?原因家喻户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