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浦东味道•图说民俗(2) || 农村的这些事,你经历过吗?

 昵称2736950 2019-01-25


深视微语


这些农村的一些事,是当时的一种习俗。有些农事,是那个年代的辛劳,也是农人智慧的创造。

这些远去抑或消失的农村的一些事,今天的回味,有着不尽的感慨。

感谢作者的绘说,让我们在回望中感知了时代的进步。




图文 /  潘水春


这是时代过往的记述,是过去时光的定格。



1


扬谷麦


是农村谷麦等收成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新收上来的谷麦经脱粒后,用畚箕盛起,由一人站立高处,根据风向,利用自然风扬去谷麦粒中的杂物。




2


搬船人


就是人力拉纤,那可是一种重体力活,需要人力在岸上拉着纤绳使船前进。船运是农村生产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生产队农用物资的购进、生产出的粮油棉等上交都需要船运。




3


吵新房


民间婚俗之一,是当时农村难得的娱乐活动,也是对新郎新娘贺喜取乐的一种方式,通常在婚宴后的晚上进行。至时,亲友不分辈分长幼,聚于新房中嬉闹,且皆无禁忌。




4


摸鱼人


冬天鱼类活动性差,它们通常隐藏在水草下,容易被抓。有人会穿着橡皮衣下河徒手摸鱼,摸鱼时人的大半身子都要沉入水底,用双手伸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感受鱼的位置来摸鱼。




5


压帘子


农村河沟两边长满芦苇,芦苇经霜打后叶子掉了,芦苇更结实了。压帘子实际是编帘子,农民把收割的芦苇编织成帘子,用于盖屋、铺床、当门帘等,但通常把帘子放于搁架上,用于晒被子、棉花、谷物等。




6


踏踏帮


那年代,公共交通不发达,有人用自行车到车站拉客赚钱,解决你到家的最后一公里,相当于现在的Taxi。




7


上中梁


农村造房到了中梁架顶时非常热闹,要放炮仗,中梁披挂红布结,此时房子主体结构已完成,东家大摆筵席,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被邀去吃“圆场酒”,以恭贺新房建成之喜。



8


做布鞋


剪鞋样、纳鞋底、做鞋帮,这是我们母亲辈几乎都会的手艺,她们白天干农活,晚上还挑灯夜战做布鞋。




9


刮锅子


农村灶头烧柴做饭,烧段时间后锅底就会结层灰,如果不把这些灰去除,那么烧饭或烧水时间就会延长,所以在烧段时间后就要把锅底的灰刮下来,刮锅子实际是刮锅灰。




10


腌咸菜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保存吃不完的菜类,把它腌制成咸菜,这样既不浪费,也可在没有菜类的季节能够有菜吃。




11


卷蕰草


蕰草由河底长出,卷者手持二根竹竿,夹住蕰草朝一个方向转动,卷上来的蕰草用于积肥。




12


炒年货


快过年了,母亲便把家里平时积攒起来的一些葵花籽、南瓜子、花生、蚕豆等拿出来开炒。炒的时间不能太提前,因为怕我们这些小馋猫偷吃了,等不到过年就剩不下多少了。




13


做圆子


遇到喜庆事件或逢年过节时,农村一般都要做圆子,原料主要是糯米粉,馅有豆沙、芝麻、青菜萝卜碎肉等。




14


娶嫁妆


这是流行于南汇农村地区婚姻风俗,一般由男家在娶亲的当天派人驾车船到新娘家取嫁妆,嫁妆在阿舅指挥下摆好堂,让众人过目后即可发嫁妆。在当时交通不便的年代,总由一段小路须人力来扛,引来人们观瞻。



15


磨剪刀


“磨剪刀嘞戗菜刀”,这是农村再熟悉不过的吆喝声了。童年的记忆中,磨刀的手艺人,总是穿梭农村在各个村庄之间。




16


罱河泥


罱河泥就是用“网捕”把河底淤泥取上来放入船仓,再用“滑勺”将淤泥甩到岸上,把草和河泥结合在一起,堆积发酵后可作农作物的有机肥料,同时,罱河泥有清洁河道的作用。




17


掸遗尘


快过年时,家里会来一次最彻底的大扫除。用长竹竿一头扎上扫帚,将屋檐等家里凡有悬尘、蛛网、积尘的所有角落掸扫干净,以崭新面貌迎新年。




18


弹棉花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棉花匠的工具比较简单,一弯弹弓、一张磨盘、一个弹花锤,弹花时全仗人手用弹花锤击打弓弦,将棉纤维弹松。




19


扎扫帚


乡下农村广泛种植的芦粟可是一样好东西,除了可以解渴、制糖外,芦粟籽可以做扫帚。




20


刮痧


小时候一旦感冒严重,就会被老妈抓来刮痧。在农村,那是一种相当有效并且广为流传的土方法。




21


换糖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我们的童年时代,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一个生活封闭的年代,小孩没有零食可言,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副“换糖担”,“斩白糖”是我们这一代人儿时向往的美味。




编辑 | 妮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