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纽约的雪

 风临酒把2 2019-01-25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81.3×65.5cm
【年代】1902年
【作者】罗伯特·亨利
【收藏】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前天提到要看一看纽约的雪,这是一句真话,不妨今天就从康定斯基有些光怪陆离的画作中走眼脱身,重新回归到写实具象的绘画世界,来欣赏一幅美国画家罗伯特·亨利的作品《纽约的雪》(Snow in New York)。不过此处的回归一说,说起来也只能是适用于偏爱写实画风的观者,对于喜爱抽象表现画风的就不能如此说了。不过,择一端而栖息的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不会太多了,都有所好、有所取、有所品,或许是当下人们艺术欣赏的现状。六月总是相信,艺术鉴赏的能力会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而变得更为豁达和包容,内在有所变化的是心量,外在有所延展的是眼界。


《纽约的雪》得以欣赏,要得益于同为国际都市的巴黎,从巴黎的雪景到纽约的雪景。雪并没有不同,只因落点的不同,就有了归属的不同。如同天上冷静的月亮,就那一个,没有不同,因着人的地域或是热心的不同,就有了各自的月亮,哪个更圆,哪个更亮。其实因着投射观看的角度不一,的确是存在观感上的差异,那只是观看个体的不同,仅只是感观上的差异,月亮依然是那月亮。通常转眼之间远不及人的转念之间来得敏锐迅捷,此时六月的念头就转到了一句古老电视剧的台词上,《北京人在纽约》里的:“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如今听来依然经典,似乎也依然合情。其实就在罗伯特·亨利创作这幅《纽约的雪》的时候依然适用。


我们知道强调单纯化和平面化,注重装饰性,尝试摆脱传统绘画在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上的现代绘画,正是在当时起步发展起来的,而且艺术之都中心也正从法国的巴黎,逐渐向着美国的纽约作着位移。纽约天堂和地狱全有的姿态包容接纳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前来发展,现代绘画艺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机会和市场虽然是给足了各位前来发展艺术家,同时也正做着不上则下的审判,这或许是纽约让人爱恨交加的原因



在《纽约的雪》中首先给人不同的感觉是表现在建筑上,那是与巴黎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因为巴黎那座城市古老的规划,画面中难以出现像《纽约的雪》中林立的高楼,对,是林立的高楼,高楼的出现,而且是成批量的高楼的出现,或许这是要表达这个国度更为自由的缘故。六月会在想,如果不是建筑技术上的受限,纽约客会不会把楼造得通了天,如圣经里所记的巴别塔一般。不会,似乎纽约客从五月花登陆就一直心怀一个天平,目前的世界最高楼不是所在可能就是一个证明,目前最高楼是位于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据说即将被沙特正在建造的王国大厦超过,王国大厦设计的高度将超过1千米,不过,传说迪拜又将建王国大厦PLUS,消息说会比正在建的王国大厦还要高。


这种建楼的启示,是否与现代绘画的流派繁杂,层出不穷有类似,或许有点儿。亨利的这幅纽约雪景描绘得鲜明,直接,大胆,单点透视的构图,没有琐碎的细节直截了当地画了一个极为普通,并没有显出这是一条有着地标式的特别的街道。这种不作美化的绘制,显得率真朴实。个中笔触有莫奈《日出印象》的味道,像是一个未完成的习作,不过与印象派的笔触又有所不同,因为其中似乎含有一种纹理,更具一种复合错综的表现力。可能正是这种笔触的效果,使得雪景被亨利描绘的阴沉,有种黑暗降临的感受,夹杂着压抑的气氛。


如果观者是一位资深戏精的话,或许还能从画中发现许多的端倪,给这幅画加戏。近景处有一辆马拉的大车停在路边,运货的马车夫正工作着,似乎让人联想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尤其是街上的大雪让人很容易想到马车夫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疾苦。不过,再细看去,还有小朋友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中玩耍,好像还有毯子之类的覆盖着,并非是以稻草充棉花的状态。看见和体会与事实如何能达到一个客观和主观的平衡,也算是艺术欣赏的修养。好比朋友圈玩笑的,同样都是降雪几十厘米,在米国就是一种灾害,飞机延误、出行困难,在某些地方就是祥兆,预示着大地被滋润和丰收。亨利是一位有故事的画家,容以后慢慢评说。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