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心太玄|孙汉军

 lm70cc 2019-01-25

承办单位 | 广州鲁逸文化

总  策  划 | 许晓生

策  展  人 | 于    洋

展览团队 | 林润鸿、詹伟杰、徐辉龙、罗笙匀、陶美坚、李怡丹、周学仁

展览日期 | 2018年4月15日-4月26日

展览地点 | 重庆美术馆(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1号国泰艺术中心



孙汉军  千里江陵  45cm×68cm  纸本水墨  2015年


画者,给养性灵,解决心灵之疾。孙汉军先生之画,心烦乱者,可细味众山映带下的河水,清澈、素明而宁静;无有斗志者,可体味其性灵之笔所勾勒出的激扬山峦;拘谨者,可体味近作潇洒放逸之笔墨,体味墨色浸染而下的自然。


——荣占国




孙汉军

1956年出生。现为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重庆画院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自放其意 意匠心营

——走近孙汉军先生的山水画


文 / 赵波  陈麟


按照常人的看法,工作经历与艺术追求可以两分,对于成功者来说,它们却是一回事儿。孙汉军先生无疑属于后者,而且是佼佼者。他以眼科专业名世,画是他的余事,其余事亦很卓然。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他,那就非得参观一下他的“小屋”不可;如果想要仔细欣赏与玩味他的山水画作品,那就非得听他娓娓道来不可。初识汉军先生,给人的感觉既干练又诚厚。医学专家、军医院业务工作的主管,又同时是一位中国画名家,在常人的意识闳域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汉军先生居然兼之,这不能不给人一种“诡谲”之感,就好像他拨弄了一下什么暗道机关,过程的操作就神差鬼使的运转起来,而他只须在门口随侍在侧一样。实际上,一个较大的计划从肇始到成功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它只需要周密的安排和不懈的努力。当然,前者要建立在经验与智慧的基础之上,而智慧有时可以理解为一种敏锐和准确的判断,它是创造源泉的“只眼”,它可以凭空造象(康德称为“图型”),然后,在经验层面付诸实现。如同建一座园林搭一所房子,首先要“纸上谈兵”,汉军先生在行事之前,要进行长时间的思考,他认为行动主线和和各个环节都“结构”好以后,就迅速起动、全心投入,大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概。 


舍其主要专业不论,汉军先生是一位卓越的山水画家。就哲学人类学的视角来说,山水的形象在本质上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作为视觉艺术的山水画创作,就必然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在表现技法上,如何处理空间结构,将大自然中纷纭生动的景物,艺术地再现到尺幅之间,正所谓“咫尺有千里趣”,达到“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二是绘画者以何种精神去理解自然山水,并在创作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意趣;这两者的根本问题是如何使技法与意境达到完美的结合,或者说找到一个成熟的能够指导山水画创作的艺术范式和美学理念。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理论主题。在汉军先生那里,娴熟的绘画技术,是他创作的前提,也是表达意境的手段。而意境又常常是在画技的锤炼与提高中自然达致的,“运指者心,成之以技,技进乃艺”。正如宋画家宋迪所说:“神领意造,怳然见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这很好地说明了技法与意境的互动融合关系,“丘壑成于胸中,既寤发之于笔墨”。


汉军先生山水画的笔墨运用从来都是和他的艺术境界浑然融合在一起的,所表达的是其独有的生命感受和艺术境界。他入藏乡,进羌寨,走三峡,宿青城……他在山水中宣泄着他的情感,倾诉着他的衷肠,《南山雨后》《头渡农家》《巴山之巅》《金佛山下》……一幅幅美景尽收他的笔底,雅俗共赏,悦志悦神。如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景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见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就绘画本身而言,创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笔墨用法之中自然内含着画家的体悟和精神。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笔墨的运用,可以视之为一种形式,然而这种形式,又是表达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理解的载体。概括来讲,中国画的美学核心就在于运用笔勾的线纹和墨色的浓淡直接表达生命的情调;其精神简淡幽微,正所谓“洗尽尘滓,独存孤迥”。中国画在其线纹和墨色的运用中,还贯穿着人品德行的表达。在古代,画作中见人品,显精神,彰境界,是不争的美学标准。时代虽有变化,但有些创作之理却具有普遍和永恒的价值。如技法必须内涵精神意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任何时代的绘画创作都应该遵循的艺术之理。


中国山水画之所以内含着人类的最高精神活动,是因为其艺术境界和哲理境界融而为一,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主要的体现为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以及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合。如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所谓“圣人含道应物”之“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道”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人生以及社会的整体性思考。“含道应物”倾向于人文主义;“贤者澄怀味象”之“象”,指自然山水之景象,是自然主义的表达。所谓“味”,不是味觉之“味”,而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享受,因此是审美之“味”。在审美境界中去观照理解宇宙自然与人生社会,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最深沉的精神内涵。汉军先生将这种精神内涵落实到绘画实践中,涤除世俗利害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去体味和观照自然山水,发现自然山水之美,达到真正的审美意境,像《生死救援》《红军医院》《烽火太行》等作品,慷慨悲歌,激奋人心。汉军先生画和字都很好,所以他的画充分利用、发挥了画上题跋这一中国画的特点,如《生死救援》的款识:“山崩地裂何所惧,人民生命大于天。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三军医大学战士牢记使命,第一时间挺进灾区,生死救援,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我想,《生死救援》的成功之处也许并不在于表现当时震区山川的笔墨,而是在于汉军先生的立意高远,情怀悲悯,因此画面特显张力,蕴涵极为丰富,从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时段去认识它,解读它,而它的魅力却是永远的。


汉军先生热爱艺术,而艺术之追求美的指向只有排除杂质方能端正。美不是身外之物,不是尘世得失,它是形上的理念,是在人性基础上的人类“共通感”。康德把美分为审美与崇高两部分,审美为知性提供“生气”,崇高则直接引发人的道德感。一句话,美就是理想。在对这一理想的追求与持守中,汉军先生“从容”地生活着,“从容”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其实,就人之为人而言,不怕自己是凡夫俗子,就怕心也俗气。如何使自己的心不俗气呢?汉军先生用其践行告诉我们,热爱艺术!追求美吧!这就是生活的道理。




艺术家作品欣赏



孙汉军  气清更觉山川近  136cm×68cm  纸本水墨  2016年


孙汉军  雨过山色清  68cm×68cm  纸本水墨  2015年


孙汉军  夏晨溪岸  45cm×68cm  纸本水墨  2014年


孙汉军  村边  45cm×68cm  纸本水墨  2014年


孙汉军  偏岩写生  42cm×68cm  纸本水墨  2013年


孙汉军  秋涧  50cm×50cm  纸本设色  2011年


孙汉军  晚秋  68cm×68cm  纸本设色  2011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