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的逍遥 | 梅墨生画展

 半山记 2022-07-21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梅墨生

艺术简介

梅墨生;(1960—2019)号觉予、觉公,斋号化蝶堂、一如堂,河北迁安人。书画家、评论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书法及绘画受业于宣道平、李天马、李可染诸先生,曾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理论部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二十世纪中国画名家作品系列观摩活动”项目主持人,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法院、台湾艺术大学、荣宝斋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大学与艺术机构客座教授、研究员。

作品赏析

文章图片2

供养云烟 135cm×69cm 纸本设色 2002年

文章图片3

溪山图 136cm×68cm 纸本设色 1999年

文章图片4

云入山怀图 135cm×68cm 纸本设色 1998年

观展“大方无隅”梅墨生画展

引 言

十余天前的下午,我造访住在望京的画家曾三凯,很愉快,聊至晚间11点多还没离开。那天,聊关于书法的事,受益良多,离开前他便说:“你可以去看看梅墨生的画展,相信你会喜欢。”我说:“我知道,原本也有计划去看。”两日后,我邀上好友唐书安,一起去中国国家画院。

文章图片5

哥俩跳舞 45cm×35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文章图片6

马上封侯 45cm×35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文章图片7

李铁柺 45.5cm×31.5cm 纸本设色 2014年

6月27日下午,与几位朋友一同参观展览,了解到本次展览的缘由和布置情况,信息满满。展厅里呈回字形观展线路,另分有两个小区间,加上一个辅助空间,共四个展区,内容各不相同,主次分明。进门右侧由院长卢禹舜写的前言和梅墨生的几则画语,转角南墙是梅先生最大一幅山水画和最后时光里画的一批山水画(2018年),而对面的墙上是20世纪90年代的山水画作品,有很多具有探索性的图式技法,此通道的尽头是两幅六尺整张大幅山水,这样的山水,很少见,展览仅此两件,颇有新意,顺着展墙是梅先生最主要的代表作,也是这次展览的重头,以山水、花卉竖式为主,效果很好。

其对面的第一个小空间里,展出花鸟专题,笔精妙趣,颇有文雅。旁边挂了几幅少见的人物画作品,戏剧题材,得几分关良遗风,关良趣味颇高,简洁明了,意味深长。北侧是书法墙,通道正面是一件最大的书法作品,其风格可以代表梅先生的水准,右手边是一组四条屏花卉,牡丹、荷花、梅花、芭蕉。

文章图片8

黄山云松 138cm×6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文章图片9

寻源玄素图 138cm×6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文章图片10

三清山印象 138cm×6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文章图片11

巢云松 138cm×6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然后,就进入写生作品展区,展柜里展示了梅先生出版过的画册和主要发表的文件,其中一个展柜还有一件自作诗手稿,精彩。墙面上,陈列出梅先生的绝笔花卉作品,此区间多是小品,陈设特别用心,也特别感动。最后观看的是梅先生在一个不同时期的创作稿,颇有一些探索性,山水画的幅尺都不大,四尺三开以内,由此能全方面地看到梅先生的各时期的作品,与之前从发表与言说的方面还是有了很不一样的感觉,整体上重新认识了梅先生的艺术价值。无论是交往还是他的艺术的成就,艺术界却略有低估。

无论他是沿袭传统还是改良创新,无论他是以书入画还是自然里的造化,无论他是理论先行还是敢于破局和大胆尝试,在笔墨里的一种新意,看上去,大家认识他仍然会觉得保守,此次画展看过以后,发现他不是保守,而是一种有度的创意、有理念的突破。他重视人文修养,在书法、诗词、绘画、理论、武术、国学等诸多领域的探求,自然是有道可循,自然会法理求韵,写尽山川丘壑,花鸟鱼虫以及自然而然地通达艺术境界,这也是我们一起看完展览的共识,也重新认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谓的学问、品性、格调、语言、气息、个人认知等,依然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书画最重要的集合和能力。

我们从梅先生这些书画作品,可以看到,可以觉察到他的方法是对的。比如2018年创作的作品《黄山云松》《寻源玄素图》《三清山印象》《巢云松》,以纯水墨来写尽江河山川,在以前简约风格中加上了此刻的生拙,无论是笔法还是构图上的精进了,那些穿插的云,那些勾勒出的树木山石,有长线条,也有短线条的搭配,中锋用笔,有平塗也有积染,虚虚实实彰显气局大象,尤其《巢云图》里的云形布白,真可谓云水相拥、奇趣无比。白云的动态里,那真实的山脊被包裹了,那枝条的细腻之处,正好映衬了云大气象,以云为主,山川灵活而生动,包括《黄山云松》里的石与云的关系,也显示出非常巧妙的构思,最远处的用墨与最近处的留白,大虚大实赋予画面节奏而意象万千,此跋文写到:黄山西海门云松写,四上黄澥印象,戊戌觉公于京。

文章图片12

偶然的风景 136cm×68cm 纸本水墨 1997年

文章图片13

山水意象 136cm×68cm 纸本设色 1996年

作品《偶然的风景》是1997年的画作,属于主观构成式的山水画,在那个年代,无数的画家为了出新,有特色,选用了西方构成思维来改造中国画,成为一种潮流,是创新的心意,梅先生也顺应时代,笔下的那些云水、树木、石头、瀑布随意组合形成图式,浓淡干湿也随图形需要而变化莫测,成为符号化的组合方法,方形、圆形、三角形,竖的、斜的、粗的、细的自然就没有了顾虑,道理却是新的,这个阶段还创作了《山水意象》《水云乡》等,比较别出新裁,2000年之后,这类作品少见了。此展厅里最大的作品是《太阿一团气》其结构图上虚空之意很明显,用笔上勾勒赋色以简括明了,中锋用笔,却能将画面充满起来,勾勒的笔法线条造型时的硬朗之气和疏密结构的搭配自成味道,反而简而不空,疏而不软,那松枝上的每一笔都有劲道。

山石、树木与溪水、远山、丘壑穿插得当,由近及远,由景入境,此处也明显吸纳了潘天寿、赖少其等先生的笔法以及结构上的创新思路,以中锋行笔达到了气韵和性情的完美感,其他的如《大壑松战图》跋文中有:“余入深山多矣,每见松相战,昔曾作一《松战图》,今又为之,境不达意,奈何,觉公。”此幅画作,颇有新意,心中有画,自然成型,松树在画中成为穿插几让之势,与石、瀑、云紧密相拥,相形而成,精细处,笔法率性,突出了粗放的气息,结构硬朗而虚处丰盈耐看,与这一时期的画作《开天图画轴》《地久天长》颇有相似度,以简为妙,大胆用笔,精细收拾。

文章图片14

大壑松战图 245cm×123cm 纸本水墨 2005年

文章图片15

天开图画轴 245cm×123cm 纸本设色 2005年

文章图片16

地久天长 65cm×40cm 纸本设色 2005年

作品《一团元气》是2004年的作品,这里明显的笔墨语言变得丰满起来,生动而又有意境,用笔用墨松通活泼,率性而作,苍茫浑朴,云烟灿漫放逐而凸显山形雄浑。作品《大山图》满纸苍韵,山行云动活泼泼,其用笔的灵巧与铺陈的节奏,让整个画面活鲜富有灵气,留白处精妙有度,笔墨层层叠叠生机无限。作品《雁荡人家》山水之间显苍韵,平远之法构图,山之特色,以主峰云壑为山水画的气质,虚实相映,自然是笔墨浑朴苍劲,浪漫之意的形式,成为一道独到的景观,写意笔墨,自然为师的造化里丰盈,独具春意。

文章图片17

一团元气 65cm×40cm 纸本水墨 2004年

文章图片18

大山图 65cm×40cm 纸本水墨 2004年

文章图片19

雁荡人家 65cm×40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据说作品《绿万年》《雪天香海冷烟云》《吾生荷月》《墨痕别种》一组,是在某次朋友聚会上,梅先生一气呵成完成的,看了真过瘾。虽然四幅花卉题材不同,但用笔上的特色自然形成,《吾生荷月》里的用墨用笔,枯湿浓淡,打开大合之结构,疏密间墨色的变化,让读者心悦之感由生,由此而生发似乎既注入了齐白石先生的天趣浪漫气息,又加进了吴昌硕先生的笔笔中锋的理念,二者融合中得到大雅正气,温和开明之境,其《绿万年》中的芭蕉,造型与荷花的笔法用墨均有同等的品相,虚实与浓淡里的那种姿态,又没有趋向粗野,而是气象意远,足能见到由有此手段的画家,在当下甚少,这说明传承有度,自由自在出己意难。

一则,需要守正传承,能出己意;二则,一味改造和形式上的出新,气韵难以雅正;三则,笔法上的修炼,需长期对书法的研究实践与理解,决定了画作的笔墨品位。这恰恰是梅先生的一大特点,又是当代诸多画家所缺失气韵的主要因素。

文章图片20

绿万年 233cm×53cm 纸本水墨 2002年

文章图片21

雪天香海冷烟云 233cm×53cm 纸本水墨 2002年

文章图片22

吾生荷月 233cm×53cm 纸本水墨 2002年

文章图片23

墨痕别种 233cm×53cm 纸本水墨 2002年

另外一组写生作品,2017年的《婺源瑶里写生》以勾勒写来,淡淡疏朗之间,用笔简而有劲,眼之形,自然与画之间的关系,在一帧一帧的造化里各有不同,生机便是画里的骨,拙朴便是画里的气,笔法的变化,形式的多样成为写生的基本能力,这也成了梅先生自然造化的功夫,加之跋文书法文词,增添出一股清雅格式。

文章图片24

婺源瑶里写生 37cm×4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文章图片25

婺源瑶里写生 34cm×45cm 纸本水墨 2017年

文章图片26

婺源瑶里写生 37cm×4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文章图片27

婺源瑶里写生 37cm×4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作品《海棠一枝》,此作是梅先生的绝笔之作,见此画时,便生伤感,如此简洁与浪漫的手法,让人想到黄宾虹的花卉作品,色墨相合,几净温暖,那海棠温润饱满之气息,此画一笔一技,一叶一花成了一种象征。跋文题有文徵明的《咏海棠》诗,一古一今,有些可惜,也有些遗憾。

文章图片28

海棠一枝 34.5cm×3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我感觉,艺术家的生命走到尽头时,自然是圆融散淡,高洁无比的。那绵柔温雅之格,自然印出,艺术家的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的心声,当看了《海棠一枝》中的绵柔笔法,温雅气质,以柔克刚的美感和不俗的气韵,正是梅先生的精神所在。

文章图片29

行书杜甫诗 95cm×29cm 纸本墨笔 1999年

文章图片30

行书明人诗 137cm×35cm 纸本墨笔 1996年

书法作品中最具代表的是一件《行书明人诗》,其字里行间之间与整体的关系处理非常恰当,拙巧中的起收,碑帖字形的动感,方圆结构加上字与字的连贯,得到了非有效的安排,正所谓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手畅于心,借此条幅可独步书坛,正是梅先生的代表之作,出版发表曝光度高,值得欣赏。

文章图片31

甲骨文自撰七言联 137cm×34cm×2 纸本墨笔 1995年

文章图片32

行书五言联 198cm×45cm×2 纸本墨笔 1996年

在书学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他对历代书家的一种吸纳,碑与帖的兼融,使其风貌雅正、变幻、稚拙,行楷隶草,借笔势随机可出,尤其感受到他对何绍基、于右任、曾熙、谢无量几位近现代书法名家笔法的用心,浪漫里又有规矩,用笔变化,呈现方圆气质。当然,还有许多书画作品这里不一一解读,期间最大的收益,还是通过观察这次画展的作品气格去理解作者在每一件作品里的用心和专注,得益于一次又一次的画如其人,字如其人的那份道理。

文章图片33

行书·安禅 136cm×34cm 纸本墨笔 1996年

文章图片34

行书东坡·望江南 94cm×58cm 纸本墨笔 1991年

文章图片35

行书七言联 132.5cm×33cm×2 纸本墨笔 1997年

在当下,我们社会进程中无数的思想理念在汇集和多元化的个人精神在呈现,东方的、西方的、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分别在同一时空里散发价值观,成为这一时代的特色,个人经验的价值也需要我们去尊重和推崇,包括当下,看到梅先生的书画展,给予我人的某种启示,自然也成为我们艺术爱好者前行的能量与光芒。

文章图片36

杭州写生 38cm×21.7cm 纸本水墨 2015年

文章图片37

杭州写生 38cm×21.7cm 纸本水墨 2015年

此处摘录两则梅先生的画语:“中国的文化精神,第一点是超越、反功利,第二点是和合、秩序美,这是中国的审美境界,是中国艺术的追求,是最本质的东西。中国画传统与中国文化精神是互为表里的。”

“笔墨是中国画的'全部’,传神、写意、画气、状物等等,笔墨要包含所有的元素,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画难画。”

文章图片38

胸中清气 100cm×68.5cm 纸本水墨 2011年

文章图片39

六月 100cm×68.5cm 纸本水墨 2011年

文章图片40

追缶翁 100cm×68.5cm 纸本水墨 2011年

从这两点看梅先生的认识自然是一种公共价值,也是一种个人价值。故此,一切的问题都是个人问题,正所谓:“什么样的认知做什么样的事,画什么样的画!”这恰恰也证明了人世间的道理不多,有智慧的人呈现出的道理,依然是好的道理,就像梅先生这样在书画等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会得到后学以及有缘人的认同和推崇,此展览的呈现,也是对梅先生去世三周年的一次纪念。

我们且珍惜此刻的彼此,更觉得随缘相遇,注定会心,感恩彼此,心源同理,如画展“大方无隅”也是一种境界。

2022年7月6日

子游于北塘

文章图片41

太阿一团气 145cm×365cm 纸本设色 2011年

文章图片42

六月西湖 145cm×365cm 纸本设色 2013年

文章图片43

秋潭 70cm×45cm 纸本设色 1999年

文章图片44

鹊舞霜林 70cm×45cm 纸本设色 1999年

文章图片45

水云乡 136cm×34cm 纸本设色 1998年

文章图片46

溪声喧语 137cm×34cm 纸本设色 20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