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皇帝在位末期,为何大量的京官,向户部借钱过日子?

 山地之仔 2019-01-26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黄河、淮河等河流发生了决口,搞得河南、安徽、山东等几个省份都出现了灾情。当时,清朝中央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银子赈济灾民。不是户部没有钱,户部的储备银被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借走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这与清朝官员们的工资标准有关。

首先,我们讲一下清朝官员的工资标准。早在唐宋时期,官员们的工资标准是比较高的,很多官员依靠工资就能过上奢华的生活。元朝统一天下之后,官员的工资标准开始降低,但还处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把官员们的工资标准定的非常低。如果仅仅依靠工资过日子,那全家人也仅仅是温饱而已。因此明朝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即使朝廷采用高压政策,也根本是治标不治本。清朝入关之后,沿用了明朝的工资标准,这就出问题了。例如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只有45两银子。即使是一品高官,一年的工资也只有100多两银子。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钱当然足够全家人生活。但是对于官员们来说,这些工资仅仅够自己用一个月。因此,各种贪污腐败的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那些地方官,想出了各种办法盘剥百姓们。对于京官们来说,则更加的可怜,因为大部分京官的收入都不高。那些位高权重的京官们不用担心,因为地方官每年都会有冰炭银孝敬。但对于那些清水衙门的京官们来说,日子就难熬了,依靠自己的工资肯定不够。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为雍亲王胤禛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官员。第一种就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借钱的官员,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中低级官员,确实需要依靠借钱过日子。

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在清朝的后期,曾国藩担任京官的时候,也借了几百两银子。第二种是为了发财而借钱的官员,看到其他的官员借钱,自己明明不缺钱,但也要去户部借钱。然后利用从户部借的钱做生活,或者干脆直接放高利贷。这都是无本的买卖,堪称了借鸡下蛋,这种类型的官员最可恶。还有就是第三种,自己不缺钱,但身边的同事们都去借钱,如果自己不去,显得自己不合群。因此,这些官员也会向户部借钱,但一般数额不大。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位官员甚至只借了1两银子,就明显属于这个类型的官员。

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后期,清朝的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国库的储备银总计只有1200多万两银子,但硬是被借走了1000多万两,搞得国库里只剩下了不到50万两银子。为了解决赈济灾民的问题,四贝勒胤禛前往扬州地区筹款,最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康熙皇帝来说,需要尽快追缴那些官员们的借款。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四胤禛走马上任,开始追缴官员们拖欠的借款。在这一事件中,做事尚不熟练的胤禛,出现了过于刻薄的现象,这个习惯始终没有改变,一直延续到了胤禛登基之后。

胤禛在处理公务的过程中,发现了田文镜这个人才,并且逐步提拔田文镜。在追缴欠款的过程中,田文镜成为了胤禛的急先锋,但也得罪了很多官员和贵族。惹得老十胤䄉当街殴打田文镜,而田文镜不敢还手,也不能还手。因此,老十胤䄉被关入宗人府圈禁了6个月,田文镜也被贬到了陕西地区。对于康熙皇帝来说,不怕皇子们做错事,只怕不做事。胤禛并没有完成追缴欠款的任务,但康熙皇帝并没有责罚胤禛。就是因为看透了这个问题,在清理刑部的过程中,老八胤祀才会那么积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