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细节解密》之 智真长老能预测未来,却暴露了作者的秘密

 大锤说史 2021-01-23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本期第七十二回!

在后台回复“水浒传”三个字,看梁山好汉的精彩故事!

咱们上一期水浒细节解密,讲述了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北宋末年法术界第一实战高手罗真人的来历。既然涉及宗教题材,大锤本期就要讲述,《水浒传》中另外一位、与罗真人对应的佛家高人,这就是五台山文殊院的智真长老。

不同于罗真人的历史渊源和宋元前例,《水浒传》中的智真长老,是施耐庵的原创人物。作为在书中与道教罗真人并肩设置的等类齐观的人物,在法力攻击性方面,智真长老远远不如罗真人,但是在预言术方面,智真长老则与罗真人不相上下,罗真人曾以八句预言统领梁山好汉的兴亡,而智真长老则参悟天道、洞悉鲁智深的佛性在先,又以四句偈[jì]语,预言了鲁智深的一生,最后更送给宋江四句预言,以东阙不全和双林福寿,暗示了宋江等好汉的最终命运。

而且除了鬼神莫测的玄机之外,智真长老的智慧也是一等一的,比如在多年后重逢鲁智深时,智真长老当面劈头盖脸第一句问候竟然是:“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这其中的禅机甚深,既可以理解为鲁智深以杀成佛除害人间的安慰,又可以理解为鲁智深杀人无算罪孽深重的反讽,堪称经典语句。可以说,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的点化种种,足以当得起《水浒传》称智真长老是当时北宋末年活佛的称赞。

其实,在《水浒传》中,除了智真长老与罗真人是对应设置的人物关系之外,类似的佛道对应关系还有不少,最直接的,在梁山好汉108人之中,有四个人有佛道背景,其中两个人是佛家的(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另外两个人是道家的(入云龙公孙胜和混世魔王樊瑞)。在梁山好汉的对立面上,这种佛道各掺一脚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比如,罗真人的道家这边刚出了一个强抢民女的飞天蜈蚣王道人,被行者武松杀了;佛家那边就要冒出来一个勾引妇女的和尚裴如海,被拼命三郎石秀宰了。

类似的还有鲁智深大闹瓦罐寺时的两个对头,佛家这边的反派是生铁佛崔道成,道家那边的反派则是飞天夜叉丘小乙。到了后期,田虎这边有道家出身的乔道清能使法术,方腊那边有佛家背景的宝光如来邓元觉。

这种佛家道家的对等安排原则也反映出,作为市民类型的话本出身的小说,主题其实更偏重市俗,《水浒传》对佛家和道家的基本立场,其实是差不多一样的。

当然,大锤在这里说差不多一样,只是一个宏观上的笼统判断,其实在具体的情节中,《水浒传》对道家和佛家的待遇,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一碗水可并没有端平。总体上来说,在《水浒传》中,佛家要比道家要差那么一点,这也导致了相关话题的持续性争论,很多学者都提出,《水浒传》虽然追求世俗,但是相对而言,更倾向于道家。

最直观的,佛家的代表人物智真长老,要比道家当时的代表罗真人的综合战斗力,要差一些。在梁山好汉内部,花和尚鲁智深和行者武松的戏份虽然要远远超过道家的两位代表入云龙公孙胜和混世魔王樊瑞,但是他们俩的佛家背景其实并不浓厚,都属于半路出家,而且行者武松的佛家氛围更淡薄。活跃在人间的佛道两家都有些许差距,更不用说《水浒传》中道家还有九天玄女这个级别的神仙直接出头替梁山好汉站台,这可是佛家在全书中都不曾有的待遇。

在反面人物这边,我们一样可以在对等原则之下,发现一些细微的处理差别,比如说同样是书中的大反派犯了奸邪之罪,飞天蜈蚣王道人和裴如海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大战蜈蚣岭时,面对王道人的罪行,行者武松只是斥责其不守道家规矩,把王道人一个人的罪恶,当成了个体案件来处理;而裴如海勾引潘巧云一案,作者可是从裴如海的罪行推广给了全体和尚,把整个佛家都纳入了地图炮的攻击范围,甚至还搞了一段和尚勾引妇女的世俗分析,最后还高呼“不贼不秃,不秃不贼”。

在这方面,作者最耐人寻味的处理,其实出现在对智真长老和罗真人的一次对等处理上。——在《水浒传》梁山好汉攻打辽国前后,宋江带领一众好汉,先跟着公孙胜去拜见其恩师罗真人,后来又跟着鲁智深去拜见智真长老。这两段同类情节的比对,我们可以得出很有趣的推论。

在这两段相似的拜见情节中,宋江都分别从两位牛人那里得到了大预言术的加持,可谓受到的待遇是相同的。不过,宋江对罗真人和智真长老的互动,就互动出了细微的差别。在拜见罗真人时,宋江等人送给罗真人一批金珠彩缎,罗真人的态度是坚决不收,宋江又恳求,书中又明文交代,罗真人还是坚持不收。

而到了拜见智真长老的时候,鲁智深和宋江也送了一批财物给智真长老,智真长老也坚辞不受,但是鲁智深和宋江后来都找了其他理由来说服智真长老收礼,诸如大师固然不要,这些财物给寺内其他僧众也是可以的,聊做心意。智真长老到底收没收这批财物,书中没有明确的交代。在大锤从前后文来看,八成是收了。同样是世外高人,对待财物的这种细微差距,体现的不是现实中佛道的差距,而是作者对佛道的基本态度。从同一类情节的相似互动中,也暴露出,在施耐庵的内心深处,对道家和佛家的态度,多少有那么一点点细微的差别。

热门推荐

《水浒细节解密》之 呼风唤雨的罗真人,是哪里冒出来的

《水浒细节解密》之 保正是如何从万人迷到万人嫌的

《水浒细节解密》之 金庸与水浒传的不解之缘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