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玻利尼西亚文化 美国游记(165)

 野山的呼唤 2019-01-26

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 (Polynesian Cultural Center)位于欧胡岛北岸莱伊附近,距离檀香山约65 公里,占地42英亩,是一座规模很大的民族文化博物馆。由摩门教杨百翰大学建于1963 年,目的是保存波利尼西亚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并为他们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大门口有座波利尼西亚人雕塑,右手是夏威夷人见面打招呼的手势,名字叫“Shaka”,标准的动作是弯曲中间三指、展开大姆指与小姆指,并晃动手腕。手势的意思很丰富,可以表达你好再见好运祝一切顺利等等美好的意思。

 

 

1、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门口的雕塑

目前,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来自夏威夷、萨摩亚、大溪地(塔希提)、汤加(东加)、斐济、新西兰、马克萨斯(马贵斯)7 个太平洋岛屿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分别组成7 座村庄,有点儿类似于北京的中华民族园。通过村庄建筑以及村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反映他们原居住岛屿的文化传统与风土人情。来到夏威夷的游客,一般都不会错过这个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的机会。

 

 

2、游览地图

文化中心依山傍水,各种热带植物郁郁葱葱,高高的棕榈树和松树耸立在整洁的环形道路两旁和各种建筑设施周围,村落之间由假山相隔,山上松柏挺立,瀑布鸣响,常青藤盘绕,到处是花圃和碧绿如茵的草地。蜿蜒曲折的人工河把文化中心巧妙地分割成7 个自然村,游人可乘坐独木舟穿行于鸟语花香的村落之间。一座座小木桥横跨湖上,又把各个村落连成一个整体。

 

 

3、人工瀑布

波利尼西亚意为“多岛群岛”,分布于太平洋巨大的三角形地带,三角形的顶角为夏威夷群岛,两个底角分别为新西兰复活岛。人口约142万,多为波利尼西亚人。主要包括夏威夷群岛图瓦卢群岛汤加群岛社会群岛土布艾群岛土阿莫土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纽埃岛萨摩亚群岛托克劳群岛库克群岛莱恩群岛菲尼克斯群岛约翰斯顿岛瓦利斯群岛富图纳群岛皮特凯恩群岛· ·圣诞岛·贾维斯岛·迪西岛·复活节岛等。

 

 

4、波利尼西亚群岛分布于太平洋巨大的三角形地带

文化中心各村的建筑设施均保持本民族几百年前的传统风貌,虽然造型各异,但屋顶和围墙都是用棕榈叶、茅草建成的。波利尼西亚群岛的聚居方式可以分为小村落和村庄两种类型。在较大的火山群岛上,由于分布于不同的环境地带,因此居民一般采取小村落的聚居方式。这些小村落的房舍四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果园、芋头园、椰子树和面包树就环绕在房舍的旁边。村庄则由30或更多的房舍所组成,它们通常都有一道石墙或木堑以资防卫。

 

 

5、文化中心有7 个不同国家的自然村

    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到了文化中心才知道我们错过了2点半仅有一场的独木舟水上舞蹈表演 Rainbows of Paradise(天堂上的彩虹)。我们的导游就是来自台湾的杨百翰大学一年级学生。她热情周到,带着我们首先来到了象征新西兰群岛的村庄——奥特亚罗瓦(Aotearoa)。毛利语“奥特亚罗瓦”原意为“绵绵白云之乡”,现泛指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新西兰官方文献证明,毛利人是四千多年前从台湾迁出的原住民。毛利人参访台湾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祖祠,发现门窗开的位置、建筑梁柱等结构都和毛利人聚会所相同。

 

 

6、我们的导游就是来自台湾的杨百翰大学一年级学生

    毛利人村庄的主建筑顶上树立着一座雕塑,导游说那是毛利人的第一代国王。英国吞并新西兰后,毛利人仍然占有北岛的大部分土地,1850年代移民人数大量增加,导致政府需要购买更多土地。毛利人对土地受到日益增长的威胁的反应是1857年推选出了自己的第一代国王蒂·韦罗韦罗(Te Wherowhero),称为波塔陶(Potatau)世,拒绝出售土地。虽然在以后的战争中毛利人失败了,但建立起来的国王制度却延续下来。图黑提阿-帕基(Tuheitia Paki)是新西兰现任毛利王。

 

 

7、毛利人村庄的主建筑顶上树立着一座雕塑

我们走进主建筑,这实际上是一座布满图腾木雕的表演厅,毛利人为我们表演了欢迎舞蹈和战争舞蹈。在当代新西兰,许多毛利人的文化习俗仍被保存下来。一切毛利人的正式集会都伴随着毛利语的演讲、战歌、舞蹈,正式接待宾客时都要互相以鼻子摩擦表示欢迎。在毛利人村庄中用作开会和典礼中心的房屋都雕有图案。导游说,雕刻的凶煞人像传说是毛利人的祖先鲁阿。

 

 

8一座布满图腾木雕的表演厅

    新西兰的毛利人是世界著名的吃人族。现在已经有 200 多年不再吃人了,可是现代的毛利人仍然为他们的祖先的悍勇感到非常自豪。演员表演的是毛利人著名舞蹈哈卡舞。这是一种决战前鼓舞士气威慑敌人的舞蹈,它代表着毛利男人的活力。整齐划一的跺脚,伸展手臂,抖动手指,转动眼珠,舌头伸出,目的是为了展示战士的强健体魄。伴随口中毛利战词,大声呼喝,猛力表现自身威猛。最震撼人的是震耳欲聋富有节奏的合唱,舞者手执武器,带着森严的杀气。

 

 

9、毛利人的哈卡舞

哈卡舞用来欢迎客人,并经常被作为一种部落情绪的表达,这种表达是通过特别撰写的歌词进行,内容包括土地、食物、争吵以及盛大场面等。哈卡舞因多用在决战前鼓舞士气、威慑敌人,所以也成为新西兰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西兰橄榄球队、篮球队、足球队、冰球队等运动队与外国球队比赛前要先集体跳哈卡舞,以助声势,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0、威慑敌人的舞蹈

2010新加坡举行的青奥会三对三篮球赛(双方各上场三人),有一场新西兰对阵印度。新西兰队中算上替补一共四个人,比赛前先来个下马威,跳起了哈卡舞,一名球员在旁领“吼”口号,另外三人该瞪眼时瞪眼,该拍胸脯时拍胸脯,动作整齐划一,口号铿锵有力。一通拍打吆喝下来,不但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情绪,也完全盖住了对手的气场。比赛开始之后,印度队似乎受到哈咔舞的震慑,外围投篮屡试不中,突破上篮也频遭封盖,完全没能发挥出快速灵活的特点,被新西兰队打了一个80的开局。新西兰最终1712击败对手。

 

 

11、女性跳舞精于翻白眼

    哈卡舞最常见是由男人表演,或在男人后面加上女人助音。传统而言,女性因精于翻白眼(毛利人称pukana)之技,在哈卡舞主团旁边被赋予主要位置。多数手持武器,保护侧翼;她们的存在也是提升其他表演者的气势。也有小部份哈卡舞是主要由女性表演的,如著名哈卡舞“Ka Panapana”。

 

 

12、毛利酋长住的房间

我们还参观了毛利酋长住的房间,无论是顶棚还是墙壁,都挂满了漂亮的编制席,挂的越多,说明越有钱。这些席子大多用新西兰麻(金边剑麻)编织成的,那略呈灰色的扁厚而长的箭麻宽叶,经毛利人用铁梳一刮,雪白的叶筋就如尼龙丝。毛利人的编织技艺通常由妇女掌握。

 

 

13、斐济村

接着我们来到了斐济人的村庄,正好错过了他们表演舞蹈的时间,于是参观了酋长的住房。斐济位于南太平洋中心、介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它是由三百多个周围围绕着环状珊瑚礁、椰林摇曳的碧绿岛屿所构成的诱人度假岛国。斐济人生活在一个等级制度严格的社会中,酋长的头衔大多是通过男性血统世袭相传的。

 

 

14、斐济酋长的住房

部落里实行一夫多妻制。一个自然村落就是一个部落,我们探访的酋长,一人就拥有20位妻子。酋长的屋子很大,铺着干净的席子。有一张大床,上面铺着彩色棉毯。屋子有四个门,床旁边那个门只能是酋长进出,其他人胆敢从这个门进出要被杀头。大床只能是酋长睡,老婆们则全睡地上,越宠爱的老婆离床越近。远古以来斐济土著一直是食人族,听起来很恐怖。由酋长决定吃掉谁,通常被吃的是女人。

 

 

15、斐济酋长穿着裸露上身的草裙

斐济的男人们穿裙子最初是实用的考虑。自古以来斐济人就以打猎捕鱼为生,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的过程中不用穿太多的衣服,用蓑草编的裙子围在身上,既能够防止热带蚊虫的叮咬,也非常透气,下雨的时候还能挡风挡雨。随着时代进步,他们在裙子基本功能上面再加上编制工艺,涂上好看的颜色。使得裙子越来越漂亮。

 

 

16、夏威夷村

我们来到了夏威夷村,大概是刚刚游览了夏威夷诸岛,我们在此村停留很短时间。夏威夷玻里尼西亚后裔的原住民。最初在约公元4世纪由马克萨斯(Marquesas)群岛迁来,910世纪又从塔西提岛迁徙而来。1778年,当詹姆斯·库克船长发现夏威夷群岛时,人口约有30万。20世纪末,纯血统的夏威夷人已不足1万人(虽然还有大量部分夏威夷血统的人)。夏威夷人属褐色人种,发黑色,呈平直或波纹状,身材与新西兰毛利人一样,高大健美,语言也与毛利人相似。

 

 

17、夏威夷人在演奏

村中心的大屋正在进行夏威夷特有民俗文化表演,草裙舞是最让观光者念念不忘的。穿夏威夷衫的青年,抱着吉他,弹着优美的乐曲,用低沉的歌声,倾诉心中的恋情。跳舞的女郎,挂着花环,穿着金色的草裙,配合音乐旋律和节奏、表现出优美的姿态。纯洁的感情,如诗的气氛,如画的情调,令人陶醉,叫人流连忘返。

 

 

18、汤加酋长

接着我们过桥来到了汤加村庄,一位肥胖高大的男子迎接了我们,他是汤加酋长。东加王国--全名汤加王国,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由172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岛屿国家。该国以胖为美,认为越胖越美是有领导原因的。前国王陶法阿豪·图普四世,身高1.90米,体重150公斤,曾是当今世界个头最高、身体最胖的国家元首。其子民群起效法,全国的男子平均身高1.8米,平均体重超过90公斤;女人平均身高1.6米,平均体重73公斤。汤加人只要稍微瘦点,就自卑得不行,非得用布把自己一圈圈缠起来装肥

 

 

19、在汤加姑娘越胖越美丽

导游把我们带到一座室外演出场,汤加人的演出以吹海螺开场。其中一个眉眼秀气的姑娘相当胖,导游说她的体重超过200斤,但一点不影响跳舞。在汤加,姑娘越胖越美丽,最受男人青睐的姑娘必须长得肥胖,脖子要短,腰身要粗,要达到一定胖度才能嫁出去,让我不由的想起中国唐朝的环肥燕瘦,杨玉环以丰腴华贵之美为人知著。不知我们那些整天忙于减肥的女同胞对此有何感想。

 

 

20、汤加乐器

汤加战鼓表演十分精彩,除了敲鼓,还敲一个用面包树做成的巨大乐器。整个表演充满了趣味,表演到后期,他会请三位观众上台一起表演。这次请的是一个很搞笑的明尼苏达人,和一个高达魁梧的加利福尼亚人,以及一个超级搞笑的日本人。由于日本人不擅长英语,所以一些奇怪的举动惹得大伙哄堂大笑

 

 

21、设有舷外浮子的单体独木舟

汤加人制造石、木、骨、贝工具的技术很高,生产发达。汤加人多从事热带农业,擅长航海,能造大型单体独木舟、双体独木舟。汤加人以及其他波利尼西亚人发明了独木舟和根据星象、潮汐导航的技巧,练就了远洋航行的本领。设有舷外浮子的单体独木舟在岛民生活中扮演着本质性的角色。这种独木舟既便行于浅水的礁湖,也便于架放在礁石上,并易于拖回岸上。

 

 

22、乘坐双体独木舟

两艘独木舟装并在一起时便成为一艘双体独木舟。 无论是单体或双体独木舟通常都装有用席造成的帆。供岛际往来和移民探险之用的双体独木舟体形非常巨大,它可载运整个家庭的人、畜和农作物,在海洋上走一段极为遥远的路程。 一旦实现由西到东的跨越,对波利尼西亚的开拓便一帆风顺了,最终形成北抵夏威夷、东至复活节岛、西南达新西兰的一个大三角。

 

 

23、“复活节岛”

在汤加村落的河边上,我们坐上了双体独木舟。还记得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像么?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像也属于波利尼西亚文化之一。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建成了一座“复活节岛”,可以满足到你对巨大石像的好奇心。我们乘坐双木舟经过“复活节岛”,穿梭于椰林树影间,拜访了这里的巨大石像。

 

 

24、萨摩亚村的表演场

上岸后,我们来到了萨摩亚村庄,这里正在演出最后一场萨摩亚人的节目。萨摩亚位于太平洋南部,全境由萨瓦伊岛和乌波卢两个主岛及7个小岛组成。萨摩亚风情独特,美丽的风光和悠闲的生活让这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萨摩亚男性身体强壮、魁梧,身体抗打击能力强,出了许多美国摔跤和拳击界有名的人,例如萨摩亚籍的美国拳击手图阿、Mighto Mo,在美国拳击界非常有名。因此有人称他们为“世界上最强壮的民族”。

 

 

25、表演用锥角木棍打开椰子

   萨摩亚经济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种植椰子、香蕉和芋类。钻木取火用地灶烘烤食物。喜饮卡哇酒,爱穿树皮布,盛行文身。房屋多用树干和枝叶搭盖,有的高达6米,四周无墙,但挂有编结的垂帘。表演的项目有钻木取火、用锥角木棍或石头打开椰子、上树摘椰子等。钻木取火是以椰丝做燃料。

 

 

26、钻木取火(以椰丝做燃料)

    在萨摩亚,面包树随处可见。有人开玩笑说,一个萨摩亚男人,只要花1个小时种下10棵面包树,就算完成了对下一代的责任。12棵面包树结的果实,足够一个人吃上一整年。萨摩亚人把这种“面包”切成片,烤一烤就成了他们盘中的美食。不仅如此,面包树还是各种物品的原材料。用面包树做的小船是萨摩亚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用面包树建的房子,可以住上50年;萨摩亚人还用树皮做绳子和各种生活用品。

 

 

27、火舞

    火舞是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表演,火舞表演分成单支和双支火把秀,表演者点燃火把,接着分别使用舌头、手掌、肚皮等身体部位去点燃其他火把,并快速转动火把,非常危险。他们就好像火的使者,用身体将火的光明表现出来,尤其快速转动火把并将火把玩弄于手掌及身体各部位之间。每个表演者至少需要经过十年以上的严格训练,才能正式上台表演。曾是世界火舞冠军的Hogan Toomalatai就是来自萨摩亚岛,他五岁就开始学火舞的技巧。

 

 

28、夏威夷风味自助晚餐

看完萨摩亚人的表演,吃完饭的时间到了。因为人多,能容纳上千人吃饭的大餐厅按预定时间也要分批就餐。自助晚餐的时间是从500pm-8:00pm,分很多个等级:国宾自助餐、贵宾自助餐、夏威夷土著人正式晚宴等。文化中心的费用因项目不同而价格不同,每人30-180美元,参观是否请导游,是否吃饭、吃饭的等级、看演出位置不同而价格有所不同。我们既有导游,又吃饭看节目,还包括几十公里的来回接送,每人110美元,也只能吃一般的自助餐。

 

 

29、汤加人表演:欢迎新生命

晚上7:30pm-9:30pm观看大型歌舞表演《HA-生命的呼唤》HA Breath of the LifeHA,就是生命的气息,是生生不息的传承。大概是周末(星期六)的原因,能容纳数千人的演出厅座无虚席。因为套票的等级不同,看节目安排的座位也有不同,座位在愈前面的等级愈高,舞台前方的贵宾席是圆桌还有特殊餐点。夜幕降临时,文化中心最引以为豪的表演开始了。

 

 

30、毛利人表演哈卡舞;马纳成年后成为优秀战士

波利尼西亚文化中的一个关键信仰是人们相信万事万物(不管有生物或无生物)都各自具有一个马纳(创造神)。来自七个不同种族、有超过100多名的玻利尼西亚青年男女参与演出,讲述了马纳从童年、少年、青年,恋爱、结婚、生子以及保护家园与敌人英勇奋战的故事,巧妙地串联起七个部落的文化风俗和日常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波利尼西亚文明的特色,尤以尾声的草裙舞、火刀舞最为精彩。演出现场在真实的场景之外,用激光、立体布景等现代舞台设计技巧,声光电变幻,时而瀑布飞溅,大雨倾盆,时而电闪雷鸣、火山喷发,生动地烘托了演出效果。

 

 

31、马纳与拉妮相爱

波利尼西亚各个岛屿的文化、艺术和语言类似,他们似乎不是为了寻找土地和资源而远航的,他们也没有记载他们的先祖为什么远航?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对南太平洋热带岛屿的风土人情极为痴迷,1897年在大溪地(塔希提)群岛留下了一个永恒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32、大溪地人表演:庆祝马纳与拉妮的隆重婚礼

人类在19万年前起源于非洲,6万年前走出非洲,4万年走到世界各地。大约4,000年前,台湾的原住民开始向东南亚移民,他们是非常杰出的航海家,他们首先来到印尼群岛,然后一路向东航行,在大约2,500年的时间里占据了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超过1,000座岛屿。考古学家-人类学家-遗传学家已经查清世界各地的人类的迁移路线,只有波利尼西亚人群的航海路线至今仍不清楚: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远航。

 

 

33、演出在萨摩亚人表演的火舞中结束

    根据DNA检测分析:他们来自台湾地区,4,000年开始出发。他们整个部落集体登船出航,带着各种家禽,农作物,粮食和淡水一起远航。他们使用的是双体船:两个船身四个船头的非常稳定的双体结构,不用掉头就可以改变航向。人类走出非洲的6万年里“最不可思议的两场大迁徙”如下:

    1. 西伯利亚人群渡过白令海峡进入北美-南美的远征。

    2. 波利尼西亚人勇敢地向未知的大海深处的远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