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花专栏 | 花下之思:良知的智能动源

 昵称33542116 2019-01-26

以上图文作者:粤夏探花


小湛:运用性善论,是阳明心学对儒家传统的自觉回归。

探花:性善论,客观论据不太给力。如果用性善论去证天,相容度不高。另一方面,人类文明选择道德传承是实证。

小湛:理论,始终是“人择”。性善,是天的禀赋,还是人择而推导天?我倾向于是前者,上天之德经过宇宙演化、生命进化、人类进步而发展出人性之善。

探花:自然之天没有道德,人类有;自然之天运行无需道德,人类文明发展需要。两者有一个共同、可以兼容的特点,是生生。

小湛:“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儒家所言的天,一般不是自然之天,而是一个道德本体,言天理也是主要指道德之理。

探花:儒家经典是这样说,然而还是缺乏客观依据。

小湛:这正是你提到的人寻求主观心和客观世界的贯通吧,这种贯通是精神层面的。


大儒程颢对“生生”的理解

程颢提出“天理”说,并强调理是“生生”之理,“生生”即天地化生万物的力量。他说过:“生生之谓易,是天之所以为道也。天只是以生为道,继此生理者即是善也。”

喜欢“观万物自得意”,程颢的“生生”其实是儒家追求的“自然”,是一种发挥天性之善而与万物为一体的精神境界,与道家所谓的“自然”有所区别。



本期编辑:学者小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