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国:告别“粗放”时代,用服务“说话” 作者: 范晓菲 姓名:王文国 年龄:43岁 职业:物流企业负责人 格言:生意里面有仁义,买卖里面有温度 盛泽是一座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是很多人打拼、奋斗乃至创业的热土。15年前,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来到了绸都,他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仅凭自己一股冲劲和志气在快递行业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15年过去,当初那个二字头的年轻人已过不惑之年,他从满街跑的快递小哥变成了企业老板……他就是义达国际物流盛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文国。 从“快递小哥”到“企业负责人” 他嗅觉敏锐,找了大展拳脚的天地 “我是安徽金寨人,从农村出来的。”王文国说。多年前,金寨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王文国在自己所在村庄上经营了一家小卖部,维持生计。2004年,他发现村庄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剩下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连日常的消费能力都比较弱。“东家李婶拿了一瓶酱油没有付钱,西家张妈赊了一袋盐……这是常见的事。”王文国说。他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就这么穷”的问题,决定走出农村,看看外面的世界。 2004年3月,王文国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盛泽,在亲戚的带领下,成为了一名快递小哥。当王文国还是一个快递小哥的时候,他接触到一批从事纺织进出口贸易的客户,逐渐领悟到物流环节在贸易链条中非常重要。当时,快递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市场空间非常大,这让敏锐的王文国嗅到了创业的契机,他心想:或许,这就是我未来要大展拳脚的天地。 “夏天的时候,身上的衣服一天都不知道要湿掉几回,冬天的时候,手上的口子不知道要裂开几回……”回忆那段岁月,王文国说了两个字“蛰伏”。有了积累后的王文国成立了义达国际物流盛泽有限公司,主营国际快递业务、国内空运、国内快递业务…… 从“粗放运营”到“用心服务” 他思路清晰,把握转型升级的机会 “现在快递行业生存越来越不容易。”王文国坦诚地说。在物流行业摸爬滚打了10多年,王文国发现业内竞争日益激烈,运价也逐渐透明,利润空间被压缩、用工成本上升……这是物流行业普遍遇到的问题,业内流传着一句话“不涨价等死,涨价找死”在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王文国找了应对这种危机的办法。 “我们就加强管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开发员工潜力。”王文国说:“自从物流市场开放后,'粗放运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用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争取让每一个客户满意,这样才能稳定住客户。物流圈子说大不大,口口相传,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就不愁没有生意做了。” 面对行业的不断洗牌,王文国读懂一个信号:强者永远不会停歇扩张的脚步,固步自封是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大环境,终究会被淘汰掉。他说:“转型升级将会是另一个发展壮大的机遇,是积蓄战斗下去的新能量。” 从“独善其身”到“惠泽员工” 他目光长远,开创人文关怀的模式 工作之余,王文国喜欢看书,崇尚传统文化,特别喜欢出自《庄子·天下篇》中的一个成语:内圣外王。他致力于心灵的修养,他表示要想让一个单位或一个公司可持续发展,想当好这个“王”,必在“内圣”上先下功夫。 在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的同时,王文国不忘关怀员工。他说:“我们公司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员工们彼此间像朋友家人一样融洽相处。”义达国际物流盛泽有限公司有个大院子,那里像是一个小型的“服务区”,轮胎充气、洗车、洗浴、吃饭等基础服务都是免费供应的。 由于业务量的扩充以及行业的合作,进出义达公司的车辆有部分车辆并不是自己公司的,在行业内被称为“回程车”。对于“回程车”司机,王文国也一视同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他总是叮嘱厨房的烧饭阿姨,多准备一些饭菜,让司机们吃饱吃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剧,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企业所处的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竞争环境,而是运用文化、知识、信息、科技等手段推动生产力的时代。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下,转变思维和观念,为企业制定最佳发展战略,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所有物流企业需要钻研的课题。王文国表示,在以后的发展中,他会找准公司的发展方向,打通盛泽物流服务的“最后1公里”为盛泽物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