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是怎样欣赏音乐的?

 liuhuirong 2019-01-26

《论语》感悟(一四零)

/王营

原文: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7.14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妙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7.32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感悟:这两章记述了孔子对音乐的态度。孔子非常喜欢音乐,他对音乐的喜爱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齐国听到有人演奏《韶》乐,他一直陶醉于这首音乐美妙的意境中,竟然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感到这支曲子优美,一定请人家再唱一遍,然后跟着他一起唱,最终一定把这支曲子学会。孔子一生除了从事政治和教育工作外,还专门学习过一些乐器弹奏,据《韩诗外传》记载:孔子访问卫国时,遇到旧友著名琴师师襄,孔子曾跟他学过弹琴。

孔子不但喜欢音乐、学习音乐,而且还懂得音乐鉴赏,对音乐有很高和造诣。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之,纯如也,(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八佾第三)。有一天,孔子和鲁国的乐官谈论音乐,他说:“演奏音乐的规律其实是可以掌握的:开始的时候,整齐而合乎音律;展开以后,音调纯正和谐,音节分明,悠扬悦耳而又连绵不断,然后完成。”他认为,好的音乐不但要做到艺术形式的“美”,还要做到思想内容的“善”,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尽美也,未尽善也。”(八佾第三)。正因《韶》乐尽善尽美,所以才让孔子如痴如醉,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由此可见,孔子不但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古代一位了不起音乐家。

从教育的层面看,教师懂得一点音乐欣赏,不仅可以调节生活气氛,缓解工作压力,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修养。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当教师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下课堂或者回到家中时,一首美妙的乐曲,可能会使你神清气爽,让一天的疲劳烟消云散;当同学或者朋友聚会时,伴随着美妙的乐曲引吭高歌一曲,也会调节现场的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更为重要是,音乐创造的意境可以陶冶人美好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我们听小提琴协曲《梁祝》,会被梁山伯和祝英台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所感染,特别是《化蝶》这一乐章,回肠荡气,常常令人潸然泪下;听《春江花月夜》,伴随着舒缓优美的曲子,我们的身心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江边,欣赏“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美好景色;听《黄河大合唱》,慷慨激昂的音调,铿锵有力的歌词,仿佛看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为帝国主义的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就是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的美,每一首乐曲几乎都是对心灵的一次美的熏陶。

还有一点需要批出,音乐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陶冶美好情操,还能开启人的智慧,启发人进行创造性思维。被称为“航天之父”、“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听音乐是他业余时间主要的休闲方式。他认为,音乐引发了他幸福的联想,“音乐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是音乐让我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更宽一点、活一点。”保加利亚教育家罗扎诺夫创造的暗示教学教学法,其中就包括音乐暗示,他认为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背景音乐对学生进行暗示,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在音乐的享受中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语文课上,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通过音乐创造的优美意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尤其是在学生朗读哪些优美的诗歌或散文时,配上适当的音乐,更能使学生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感情基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