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路漫漫 我们一起走 嚎啕大哭、疯狂耍赖、踢凳子踢桌子……只要输了,大团就像发疯一样,甚至有段时间只要得了第二,就会很长一段时间,不和第一名玩。
我从来没觉得这事有啥不对劲,甚至还暗自庆幸娃很有上进心,永争第一,将来读书容易当凤头。
直到有一天,班主任给我写了封邮件,让我帮助他学会接受失败。老师的理由非常浅显易懂:不可能每一件事都是第一名,请您和我一起努力让孩子坦然接受失败的现实,管理好失败的情绪。
大团的性格属于绝对输不起,哪怕得了第二,他都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几个小时。
在家无论是做数学题还是打扑克牌,赢了自然高兴,但只要输了,他就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如果发现自己技不如人,他就开始修改各种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总之一定要让自己赢。
第一次在学校下棋,输了一盘棋,他居然在现场就嚎啕大哭,把桌子上放的棋子掀翻在地,拼命拉着赢的孩子,不允许人家离开,非要再下一盘。
班级助教愣是抱了他很久才慢慢平复了情绪,但整个一天情绪低落,上课都打不起精神。用班主任的话说,输了一盘棋,感觉他整个人都输了。
班主任非常正式地写了一封邮件,从今天起,请家长一起配合让孩子坦然面对失败,必须笑对输赢。不要在家鼓励孩子永争第一。
对于一个只能赢不能输的孩子,班主任让他看同学输棋后的表现,陪着他一起解读同学输棋以后的表现。和同学下棋时,老师故意判他输,有时候特意安排比他水平高出一大截的同学玩,很快他就败下阵来。
刚开始的日子里,他每次输棋准备哭时,老师就开始表扬他字写得漂亮,拼写第一名,还把他写的作文贴上贴纸,拿给他看。
班主任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你棋输给他了,但是你看你的拼写比他分数高,所以你拼写比赛赢了他。听到老师的表扬,眼泪还在眼眶里打转的大团就笑了。
在家的日子里,我陪着大团看了过去很多届奥运会的比赛,特别是他喜欢的击剑和游泳项目,很少和他讨论冠军,让他更多关注亚军。
中国花剑三剑客的亚军他记得比谁都清晰,就是那么一剑,冠军失之交臂,也许有裁判的误判,也许有各种的无奈,但输了就是输了,眼泪换不回结果的改变。
菲尔普斯赢了,而且可以赢很多次。但你可以努力游泳,但你一定赶不上菲尔普斯,因为你没有他的天赋。
在大团这个年纪,他很难理解天赋的意思,我只能告诉他有的人有些事你永远都赶不上某个人,哪怕你不睡觉吃饭,你还是只能得第二。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在家里不再催他得第一,每次输了,我们还是鼓励他,表扬他,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
一学期过去了,大团的抗挫折能力明显提高,他可以笑着接受失败,不再怨恨冠军,可以和自己输过的对手成为好朋友。哭声少了,笑声多了,当然他也拥有了更多的好朋友。
记得入学第一天,校长说他最讨厌的学生是每件事都要争第一,这会让学生失去很多幸福感。只要做到最好的自己,即便是最后一名,就应该为自己鼓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