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被欺负了,比教打回去更有效的是教他这样做…

 笑到最后的我 2019-01-26

两年前一个朋友的儿子二年级,经常回来哭,说被同学欺负了。有一次朋友很生气,告诉孩子:“在外面挨打,回家哭没本事!”于是教了一套“功夫”,让孩子保护自己。接下来差不多两周的时间朋友没有听到儿子被欺负,但刚过两周就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说孩子最近在学校经常和其他孩子发生肢体冲突,最近几天经常打哭其他孩子。


朋友大概是觉得自己当时行为欠妥,所以接到老师电话后,没有第一时间和孩子对话,而是给了我电话。我把父母执照系统的核心信念和价值观以及做法分享给朋友,最后化解了这个父亲心中的焦虑,也给孩子做出了正确的引导。后期,这个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慢慢的就得到了支持和协助。

 

孩子被欺负了,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们一般会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 一定要清晰“发生了什么”。

 

从客观角度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把它叫做“欺负”。实际上很多时候,尤其是3~10岁之内的孩子,他们所谓的“攻击”性行为,多半是因为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与其他孩子相处或玩耍,所以他们会用于语言攻击,甚至是身体的冲突来表示“邀请”,因为这样的行为之后对方就会有回应。在幼儿园时期我们的孩子和孩子之间是需要相互去探索对方的边界在哪里,从而在接下来的玩耍过程中,才可以更好的链接。

 

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

第一是“发生了什么?

我们的心里发生了什么?

外面发生了什么?

孩子之间的这种“游戏”我们如何看待?

 

第二步,我们究竟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是协助孩子成长?

 

简单讲就是,你要协助事还是要协助人?


如果当我们听到孩子说:“我受欺负了。”,我们就认定孩子被“欺负”了,这个时候父母多半会错过孩子们之间真正的发生,也很难去发现和协助到孩子。从而导致下一次有这样的困难,孩子仍然会找到父母问:“我该怎么办?”

 

所以,我们要协助孩子还是协助本应该孩子去面对的那件事情,你的选择是什么?

 

如果选择协助孩子,而不是代替他做决定,我们就要做到认同和接纳,并且允许孩子情绪的流动。比如说,他哭了,我们做父母的可以讲:“是的,我看到我的孩子好难过,在学校里边一定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你愿意告诉爸爸/妈妈吗?”这时候孩子会哭的更凶,或者是点点头。我们只需要去聆听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获得了孩子愿意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第三步,你引导孩子练习什么。

 

佛家有一个观点“你不伤万物,万物自不伤你,即为平安。”每一个父亲和母亲都是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吉祥,事业生活各方面都很顺利,但是往往很容易忽略了和平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引导孩子练习对抗、练习以暴制暴,那么我们孩子就会是习惯性对抗和以暴制暴。

 

如果我们引导孩子从小去练习和感受什么是和平,这样的孩子长大,他们会非常熟悉和平的艺术和重要。

 

第四步,看到孩子。

 

看到孩子的情绪、看到孩子的需求。用积极聆听的方式去努力看到孩子语言背后想表达的那个核心意思是什么。

 

最大的陷阱就是父母会讲道理,放下一切的道理,感受那个孩子的愤怒,同时调集我们自己的愤怒:“气死了,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甚至是问孩子:“需要老爸做什么,我现在就要去找他的家长啊,我要把他打一顿。”当你真正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孩子多半会说什么?我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他反而会说:“哎,算了。老爸/老妈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了,我也打了他。”诸如此类。

 

还有一种可能,孩子们会很害怕,他会蜷缩在那里。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允许,接纳,陪伴,聆听他的恐惧,不要去逼问孩子。“我看到我的孩子好害怕,天哪,一定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这个时候你可以给他一个拥抱,长长的拥抱,但是不要去拍打孩子的身体(因为拍打的过程是拒绝,会打断孩子情绪的流动),只需要抱着他。让自己的呼吸平稳,等孩子的呼吸平稳的时候可以轻轻的问孩子:“看起来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愿意告诉爸爸/妈妈吗?”

 


当听完一切的时候,你就有了判断的能力。如果是十三岁以下的孩子们,那我们主要去陪伴孩子就可以了,因为他们的伤害通常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伤害。但是十三岁以上的孩子他们通常具备了破坏力,甚至会给孩子造成身体和心灵的创伤,视情况而定。很可能就需要邀请老师和对方家长的协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