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材料广泛,茅草、玉米秆、麦秸都可以用来种植竹荪,但使用不同材料栽培竹荪的方法也不同,今天为大家介绍利用竹叶栽培竹荪的方法。 一、栽培时期的确定 竹荪属于中温型菌类,春、秋和冬季均可接种栽培,通常气温稳定在8~30℃即可进行。但须掌握好播种期气温不超过28℃,播种后2~3个月子实体发育期不低于16℃。 室外栽培应以自然气温来确定,通常春播以“惊蛰”开始,3~5月均适,当年夏秋季可收获,秋播“立秋”之后,8~10月间播种的,要到第二年初夏收获,室内栽培可以人为调节温度,因此冬播可以在11~12月播种,加温发菌3~4个月后到翌年春季,气温适于子突体生長,春播2~4月,此时气温适合竹荪菌丝的生长。经过栽培,早春2月播种的,5月后菌球长成子实体。但是,不同竹荪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短裙红托竹荪3-4月份和9-10月份栽培为宜,棘托竹荪只能在5-6月份栽培,才可以在当年取得效益。 二、播前准备和播种方法 选避风阴凉、能避开阳光直射、土质肥沃、疏松、透水性良好林地作栽培场地,播种前整地作畦,畦宽1.5~1.7米,长不限,床面做成两条等宽的小阳畦。 每亩林地用培养料4吨,其中竹叶占1/4以上,其余为堆制腐熟的竹鞭、竹根、竹片。竹叶是影响菌丝成活定植的关键。所有栽培原料均要晒干保存,播种前,用营养液煮泡。营养液组成为蔗糖75~100公斤,尿素25公斤,磷酸二氢钾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膏粉50公斤,鲜松针350~400公斤,加8~10倍清水煮沸,然后投入干料,煮泡5~10分钟,捞出沥干,即可上床。 上床前,先将畦床表土向外扒开3~6厘米,再挖深13~15厘米,然后下料。先在床面铺竹节竹块,用少量碎土填病缝隙,连放三层,上面加盖竹叶,厚10~12厘米,在竹叶层播菌种,每平方米用1瓶或0.25公斤,播种后,随即加盖一层竹叶,再将两侧泥土培于畦床上部,呈龟背形。 三、播后的管理和采收 初期含水量控制在60%~75%.播种后半月内如遇大雨,要加盖草被、薄膜r若久早不雨,要喷水保墒。播种后2~3个月,菌丝发透,选晴天揭去菌床覆盖物,加盖松土,厚0.3厘米,促进菌蕾分化,并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当菌蛋表皮光滑变软,顶尖有裂纹出现,即可将菌蛋采收回来。置背风阴凉湿润泥土上,使之集中开伞,比在野外自然开伞的品质要好。采收后,摘去菌盖、菌托,用铁丝吊起晒干或烘干,分级包装。注意竹荪子实体形成都在上午8时~12时,应抓紧采收,否则孢子胶体自溶。采收时用手轻抓菌柄带,稍播动即可拔起。干品易潮,晒干或烘干后立即放入双层塑料食品袋内。在袋内放入变色硅胶(用棉布包裹)吸潮、防止变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