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小说中的权威效应

 江山携手 2019-01-26

某高校举办一次特殊的活动,请德国化学家展示他最近发明的某种挥发性液体。当主持人将满脸大胡子的“德国化学家”介绍给阶梯教室里的学生后,化学家用沙哑的嗓音向同学们说:“我最近研究出了一种有强烈挥发性的液体,现在我要进行实验,看要用多长时间能从讲台挥发到全教室,凡闻到一点儿味道的,马上举手,我要计算时间。

 

说着,他打开了密封的瓶塞,让透明的液体挥发……不一会儿,后排的同学,前排的同学,中间的同学都先后举起了手。不到2分钟,全体同学举起了手。此时,“化学家”一把把大胡子扯下,拿掉墨镜,原来他是本校的德语老师。他笑着说:“我这里装的是蒸馏水”。

 

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

 

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则他所说的话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使人相信其正确性,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在《射雕英雄传》中,就有一个让人唏嘘的关于“权威效应”的故事。

 

桃花岛上,郭靖和欧阳克都想娶黄蓉为妻,于是黄药师给他们二人出了三道试题,其中一道就是背诵《九阴真经》。由于在岛上周伯通教了郭靖很多《九阴真经》中的东西,让后者倒背如流,一举击败欧阳克。

 

而这一切被贪婪狠毒的欧阳锋看在眼里,他使用奸计,将洪七公和郭靖困在回途的船上,并逼迫郭靖将《九阴真经》默写出来。洪七公心生一计,让郭靖窜改经文,把经文中的一些关键字句稍作修改。此后欧阳锋照此修炼,竟然走火入魔,变得疯疯癫癫。

 

由于《九阴真经》威望极高,而欧阳锋并没有读过真正的经书,因而即便是这样一位武学高手,也分辨不出经书真伪,只能迷信权威,坠入魔窟。

 

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少见?一位老师,无意地将一道题目讲错了,学生们大多都不假思索地接受和学习,因为老师是权威;一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有的读者心生疑问,却也会对自己的看法产生动摇。

 

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一定不能迷信权威,而要有自己坚定的思考和见解,唯有如此,才能不被“权威效应”迷惑了双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