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顿没有被苹果砸到?被这几个故事“骗”了好久!

 lujialin86 2019-01-26


从小大大我们听过很多讲述科学家们小时候的故事,比如“牛顿与苹果”、“爱因斯坦与小板凳”、“伽利略与比萨斜塔”······这些鸡汤故事激励着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实现梦想,走向人生巅峰·····


但有没人告诉过你,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假的~



01


小学课文《苹果落地》中教给我们一个经典故事——牛顿被苹果砸到,从而认真思考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年轻的牛顿坐在自家后院的苹果树下,一棵熟透的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然后伟大的牛顿思考:为什么苹果是掉地球上,而不是蹿到天上去呢?于是乎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只要是稍微有点科学常识的人肯定知道这个这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事实上,牛顿不是第一个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相关内容的人,早在他之前有一个叫罗伯特·胡克的人在1671~1674年发表过有关天体运动的“引力”相关的论文。(胡克被人熟知,也就是一个有关弹簧的胡克定律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变化成正比)



而牛顿后来按照胡克的思路,依靠伽利略的理论以及自己发明的微积分,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对其做了详细论证,这本书的影响力巨大,被尊为“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科学基础”。也就是说牛顿的分析总结能力太强,光芒太强遮挡住了前辈们的贡献。而关于“苹果砸脑袋”的故事,只不过是后人给这位传奇物理学家编造的一个传奇小故事而已。


“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从小学时听过的名言了,实际上这句话不是牛顿在谦虚,而是一句讽刺。这名言最早是出现在了牛顿给胡克的一封信中,牛顿承认自己的很多成果是得到了很多前辈们的帮助,这些巨人们可能有伽利略、笛卡尔等人,但唯独不包括胡克(两个人谁都不服谁,撕了一辈子)。因为胡克身材不高、驼背得很厉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矮子”。所以,明眼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牛顿的这句话并不是一句谦虚的话、也不可能是一句恭维的话,而是一句表面文质彬彬的相当高明的“垃圾话”。




0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绝大部分的人都学过。文章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怀疑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即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讽刺/嘲讽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想法——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


 


这个故事最早是由民国时期传入的,逐渐的广泛的进入中小学课本用来教育孩子们。但很遗憾,这个著名的“比萨城斜塔实验”实际上只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趣的“传说”,而不是一个经过验证的历史事实事件。伽利略确实当众做过30多次“落体”实验,有一些也是在某些塔上,但没有一个可靠的历史资料记载过他和助手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比萨斜塔世界闻名,在这上边做实验并且“打脸”亚里士多德肯定是一件大事,不可能没有资料记载。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他学生维维亚尼所著《伽利略传》 之中,而伽利略自己的著作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当中,目前都没有提过这件事。所以,这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而已啦。



03


《壶盖为什么会动》是我们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上的一篇课文,讲的是著名的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瓦特的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话说幼年时期的瓦特,厨房里看祖母做饭时看到灶上的水壶里的水在烧开时,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小瓦特长大后,不断地研究这个问题。他吸取了前人的经验,经过一次又一次试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但这个故事也不是真的,很多人知道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而是蒸汽机的改进者和推广者。历史上记载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希罗于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这是蒸汽机的雏形。后来一个苏格兰铁匠纽克曼在1712年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用于矿井排水和农田灌溉,也就是后来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模型。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给蒸汽机加上冷凝器(1763年)、平行运动的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压力计等装置,才有了完善的蒸汽机,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由于瓦特的巨大贡献,为了纪念他,物理量中“功率”的单位以“瓦特”命名。



也就是说,瓦特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壶盖”的故事极有可能是假的,仍然是一个后人编造的用来教育小孩子的故事而已。




04


《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也是一篇广为人知的一篇课文,话说1752年一天,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著名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把装有一个金属钥匙的风筝放飞,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我被电击了!”。后来,富兰克林证明了人工电和雷电的同一性,还发现了尖端放电现象,之后富兰克林据此发明了避雷针。



虽然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但是富兰克林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做过这个实验,只是在《宾夕法尼亚学报》上简单地叙述过风筝实验的设计。曾有人按照富兰克林的设计,制作了相同的风筝,但这种风筝却飞不起来。就算这种风筝能飞起来,富兰克林也不太可能会让它再雷雨天飞起来······因为如果强大的电流从风筝经过人体,将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千安培,手拿风筝的人呼吸将停止,肌肉被撕裂,甚至燃烧。显然,富兰克林如果真的做了这个实验,不可能全身而退。



值得一提的是,1753年,俄国着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所以,“富兰克林放风筝”的故事很有可能也不是真的,咱们更不要去模仿了·····




05


《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据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三岁才会说话,九岁说话也不通畅,上学后成绩不好反应慢,老师们都不喜欢他······话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在学校交手工作业的时候交了一个做得很糟糕的小板凳,大家都笑话他,老师甚至说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更糟糕的小板凳了,但是爱因斯坦同学“魔高一丈”,他出人意料的又掏出了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来,这正是他本人做的前两个作品。这个故事教导人们,不要因为自己做的不好而自卑,即使板凳做得再糟糕也要坚持做下去,不断进步总比停滞不前要好。




但真实的情况是,爱因斯坦从很小的时候就是个天才。爱因斯坦9岁就进入高级中学,12岁就自学了平面几何,16岁自学完微积分,然后就开始开始思考经典力学理论的内在矛盾了~


有关爱因斯坦的传记中并没有关于“三个小板凳”的记载,和爱因斯坦一起长大的妹妹玛雅也没有提起过此事。因此,这个故事也是后人编造的而已,试想一下——一个天才小时候竟然这么笨,这真的是一件令人感到安慰而且励志的事情呀



有一点可以确定,因为少年爱因斯坦智商远超同龄人,并且充满了怀疑思想,对于任何约束都有抗拒,所以他对于学校里的机械式教育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学校老师不喜欢他傲慢的爱因斯坦,还把他说成是班里不受欢迎的人。也就是说,爱因斯坦做学生时,肯定没少惹老师生气~~~~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没有什么传奇的人物,有的只是传奇的故事。努力成为伟大的人,你的故事也将成为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