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浴美斋 2019-01-27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近日在日本展出,引起众多国人义愤填膺。台湾政府的某些官员确实讨厌,但作为爱好艺术的平头老百姓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能用眼神鄙视他们,把更多心思用在研究艺术上。《祭侄文稿》本身就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悼念侄儿颜季明的草稿,极具感情的用心之作,人称“天下第二行书”。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颜真卿《祭侄文稿》

我们习惯把注意力放在颜真卿的书法上了,而很少去关注卷后还有历代著名书家的题跋,也是极致的艺术。今天我们说一说在《祭侄文稿》卷后的三家小楷题跋,分别是元代鲜于枢、清代的王顼龄和徐乾学。三人小楷书写的很是精绝完美,看后不禁心情舒畅起来!

★《祭侄文稿》元代鲜于枢小楷题跋: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鲜于枢(1246-1302),元代著名书法家,与赵孟頫齐名,并称“二妙”,但影响力小于赵孟頫。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

鲜于枢,字伯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 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他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气,身材魁梧,胡须浓重,朋友们称其为“髯公”。兼长楷书、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祭侄文稿》清代王顼龄小楷题跋: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王顼龄(1642-1725)清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张堰镇人(现属上海金山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太常博士。后升侍读、侍讲学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为康熙帝讲解《资治通鉴》,娴熟史学,触类旁通,每讲一篇,必获康熙帝赞赏。年轻时即负诗名,一生著作不断,工书法。王顼龄卒于任上84岁,此题为83岁所作,可谓人老字不老,依然劲美。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祭侄文稿》清代徐乾学小楷题跋: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江苏昆山人,顾炎武外甥,与弟徐元文、徐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得中探花,官至刑部尚书。他才学过人,曾入南书房教习皇子,以诗文书画供御。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家有藏书楼'传是楼',是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不要太关注《祭侄文稿》的悲愤,其后的三家小楷令人尤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