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百科91】敏感的母亲能够创造安全的依恋 玛丽·安斯沃斯(1913年

 久病爱中医 2019-01-27

 

【心理学百科91】敏感的母亲能够创造安全的依恋 <wbr>玛丽•安斯沃斯(1913年-1999年)


背景介绍:聚焦依恋理论

此前

20世纪50年代:约翰·鲍尔比强调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的重要性。

1959年:哈里·哈洛的研究表明,幼小的恒河猴把自己的依恋对象作为自己探索周围环境的“安全基地”。

此后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莱恩·的研究表明,个体的依恋对象可能会根据家庭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玛丽·梅恩提出了儿童的第四种依恋类型——“混乱型”依恋——以描述那种对环境和依恋对象都有所畏惧的儿童。

 

    20世纪50年代初,玛丽·安斯沃斯与依恋理论专家鲍尔比密切合作,共同探讨母亲和婴幼儿之间的关系。1969年,安斯沃进行了众所周知的“陌生人情境”实验,探讨了幼儿在不同压力水平下如何平衡依恋和探索环境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每次实验中,安斯沃斯都把母亲和她一岁的孩子安置在一个房间里,房间里摆放了很多供儿童玩耍的玩具,然后观察在陌生人进入房间前后儿童的反应。这些“情境”包括当母亲离开房间时,儿童和陌生人独处的请境,以及母亲回到房间后的情境。

    安斯沃斯发现,母亲离开房间后儿童的反应并不是了解亲子之间情感联结的最为关键的信息,母亲回到房间后儿童的反应才是关键。她认为,儿童在母亲回到房间后的反应体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依恋。

依恋类型

    安斯沃斯的实验中,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儿童属于“安全型依恋”。这些儿童将母亲视为“探索周围环境的安全基地”。当母亲离开时,儿童表现出不适,但是只要母亲在需要的时候陪伴在自己身边,那么即使陌生人在场,儿童依然能愉快地游戏。

    有些儿童对母亲表现得很冷漠,母亲的离去也没有给儿童带来过大的影响。安斯沃斯将这种亲子依恋归为“焦虑——回避型”。这些儿童可以很容易被母亲或陌生人安抚,大约15%的儿童属于这一类型。

    还有15%的儿童属于“焦虑——抵抗型”依恋,这些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得十分警惕,即使母亲在自己身边也是如此。他们在母亲离开后表现出高度的焦虑,但是在母亲回来后又会愤怒且拒绝与母亲交流。安斯沃斯认为,母亲的敏感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儿童的依恋类型。她认为,敏感的母亲能够理解孩子的需要并会给予适宜的反馈,从而帮助孩子建立安全型的依恋。

批评

    对安斯沃斯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第一,依恋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儿童的依恋并不总是恰好完全符合某一个类型:人们还注意到,不同文化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实验中的儿童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焦虑——抵抗型”依恋,这可能是因为和美国相比,日本的儿童很少有与母亲分离的经历。然而,陌生人情境依然是依恋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之一,今天,该实验模型依然被广泛

运用。

 

玛丽·安斯沃斯

    玛丽·安斯沃斯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格伦代尔,她在五岁时和家人移居加拿大。

    1939年,她在多伦多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1942年加入加拿大女子陆军部队前,她在多伦多大学有过短暂的执教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回到多伦多大学,并在1950年结婚。之后,她和丈夫移居伦敦,在那里她曾与鲍尔比在塔维斯托克诊所共事。1954年,安斯沃斯夫妻俩搬到了乌干达,她的丈夫在那里获得了一份工作,而她也有机会研究部落里的亲子关系。她于1956年返回美国继续她的学术生涯,最终在1975年成为弗吉尼亚大学教授。

主要作品

1967年 《乌干达的婴幼儿》

1971年 《婴幼儿的服从行为与母亲的教养方式》

1978年 《依恋类型》

本文出自英国DK出版社《心理学百科》


【心理学百科91】敏感的母亲能够创造安全的依恋 <wbr>玛丽•安斯沃斯(1913年-1999年)
【心理学百科91】敏感的母亲能够创造安全的依恋 <wbr>玛丽•安斯沃斯(1913年-1999年)
【心理学百科91】敏感的母亲能够创造安全的依恋 <wbr>玛丽•安斯沃斯(1913年-1999年)
【心理学百科91】敏感的母亲能够创造安全的依恋 <wbr>玛丽•安斯沃斯(1913年-1999年)

【心理学百科91】敏感的母亲能够创造安全的依恋 <wbr>玛丽•安斯沃斯(1913年-199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