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考研 | 【人物周刊】第十六期-依恋理论之母-玛丽·安斯沃斯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1-05-24

人物周刊:是心理学考研常考的心理学家的人物生平、重要理论、题目特色、以及考试要点等。

本文:2683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本篇幅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玛丽·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1913.12.01~1999.03.21),美国心理学家,依恋领域中的先驱。
出生于1913年美国俄亥俄州的格伦代尔市,逝于弗吉尼亚州的夏洛特维尔市。安斯沃斯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早期情感依恋方面的研究。
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13年,安斯沃斯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父母都毕业于迪肯森大学,父亲获得了历史学硕士学位,母亲是一名护士。

15岁时,安斯沃斯阅读了威廉·麦克杜格的书《性格与生活管理》,这使她立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1939年,安斯沃斯取得了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安斯沃斯一直在多伦多大学任教,直到二战爆发,她加入加拿大军队成为一名女兵,并因为表现出色获得上校军衔。

二战结束后,她离开军队,回到多伦多大学教授人格心理学,并在1950年结婚。

之后,她和丈夫移居伦敦,在那里她曾与鲍尔比在塔维斯托克诊所共事。1954年,安斯沃斯夫妻俩搬到了乌干达,她的丈夫在那里获得了一份工作,而她也有机会研究部落里的亲子关系。

1960年,安斯沃斯与丈夫离婚,这让她变得非常抑郁,并寻求心理分析的治疗。

这对她的日后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她对心理分析变得很感兴趣,尤其是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

1972年,安斯沃斯加入美国心理学会,并于1977至1979年担任儿童发展研究协会的主席。

1999年,她逝世于弗吉尼亚州的夏洛特维尔市,享年86岁。

安斯沃斯一生发表多部著作,包括与鲍尔比合编的《儿童照顾与爱的发展》,自己编写的《乌干达的婴幼儿》、《婴幼儿的服从行为与母亲的教养方式》、《依恋类型》等。

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1984年美国心理学会为发展心理学颁发的霍尔奖,1987年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专业贡献奖以及1989年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安斯沃斯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早期情感依恋方面的研究:
她设计了“陌生情境测验”,用于研究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此后,这个设计成为依恋研究的主要标准。
在“陌生情境测验”中,研究人员为婴儿创造了一些熟悉和不熟悉的情境,并分别让母亲与陌生人进入、离开测试场地。
主要包括如下八个阶段:

1.实验者向母亲和婴儿作简单介绍,二者进入实验室。

2.母亲与婴儿单独待在一起,婴儿自由进行探索活动,母亲不参与。

3.陌生人进入,与母亲进行交谈并接近婴儿。

4.母亲离开房间,房间里只有婴儿和陌生人。

5.母亲回来安抚婴儿,陌生人离开。

6.母亲离开,婴儿独自呆在房间里。

7.陌生人进来,与婴儿一起玩。

8.母亲回来,陌生人离开。

通过单向玻璃,研究人员对婴儿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进行观察,主要观察了婴儿行为的四个方面:
①婴儿的探索行为次数;
②婴儿与母亲分离的反应;
③婴儿与陌生人共处时的焦虑水平;
④与母亲重聚后的反应。
8个月至2岁婴儿的典型反应是,婴儿在母亲离开时会大哭(分离焦虑),当她回到房间时,婴儿迅速过来,寻求母亲的安抚。
陌生人进入房间后,3个月的婴儿看到陌生人会笑起来,而8个月的婴儿会担忧地看着母亲,甚至哭起来(陌生人焦虑)
不同婴儿的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一些婴儿的焦虑程度比其他婴儿更加严重,部分婴儿对情境的变化却漠不关心。
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安斯沃斯界定了三种基本的依恋类型:
1.安全型依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操作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地交谈。

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与母亲接触,并且很容易经母亲抚慰而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

这类婴儿占65%~70%。

2.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当母亲离开时,他们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也往往不予理会,自己玩自己的。

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作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约占20%。

3.反抗型依恋
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对于母亲的离开表现出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他们的大喊大叫。
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
但是,他们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因为他们会不时地朝母亲那边看。
所以,这种依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焦虑型依恋。这类婴儿占10%~15%。
安斯沃斯和其他研究者都认为,婴儿对母亲的依恋类型既具有明显的稳定性,但在家庭环境经历较大变化、母亲与婴儿的交往发生较大转变时,也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对于非安全型依恋的婴儿,通过提供关怀与支持等方式,可将其转变为安全型依恋。


如果将首先提出依恋理论的约翰·鲍尔比称作“依恋理论之父”,那么安斯沃斯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可当之无愧“依恋理论之母”。
她开创了“陌生情境测验”,发明了一些心理量表和方法,为依恋理论提出了实证性数据;界定了三种依恋类型,认识到依恋关系中个体间安全型的重要差异,推动了依恋研究的重大进展。
在当今的发展心理学领域,安斯沃斯设计的“陌生情境测验”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心理学考研中关于安斯沃斯的考试热点:

1.一个婴儿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拒绝母亲的爱抚,其依恋类型是(     )(2007.27)

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

D.迟缓型

2.在陌生情境中,以下哪种依恋类别的孩子会在和妈妈分离后仍可和陌生人玩的很好(     )(北京师范大学专硕,2016)

A.安全型

B.反抗型

C.回避型

D.混合型

3.下列方法中,不适宜用来研究婴儿知觉能力的是(     )(2015.24)

A.陌生情境法

B.视觉偏爱法

C.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D.操作性条件反射法

小阔爱们可以在评论区,留下答案哦~


参考书籍: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莫顿·亨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版

《2022心理学考研阿范题:刷题宝典》-文都比邻-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了解每位心理学家,明白他们的理论成就,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考试,还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常却相驳的问题。
22好课推荐:普心训练营开学系列课
考研干货内容:参考书目| 真题分析汇总 经验贴汇总招简解读汇总学科问题答疑汇总择校汇总 考研基础知识汇总
考研福利 :考研大礼包送真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