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发烧,比买不到药更让人揪心的是不知道从那么多药里面选择哪一种。 现在光药店里有的感冒药都有十几种,这还不包括医院和一些小诊所里的注射液。 这么多种药里面肯定有好有坏。 前不久,国家药监局表示「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存在心脏毒性不良反应,使用风险大于获益,决定自即日起停止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相关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 特酚伪麻片和特洛伪麻胶囊是什么药品? 其实就是两种复方感冒药,跟常见的复方感冒药不同,这两个药含有特非那丁的成分。 特非那丁是具有心脏毒性的,能导致心率失常。 稍微留意一下会发现,整个2018年,国家药监局陆陆续续出台了多个文件,严格规范了多种药品的使用说明,儿科用药的重灾区主要还是感冒、发烧和呼吸道疾病。 ![]() 下面罗列的这些药品,都被通报过,新的一年,大家可就要注意规避了。 ![]() 退热药
18年5月29日,用了几十年的柴胡注射液被要求修改说明书了。在禁忌项下,要求列出“儿童禁用”,还要求增加“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的警示标语。 而早在2007年,柴胡注射液就被列为“部分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注射剂品种名单”。 柴胡注射液作为一个混合物,成分较为复杂。 包含挥发油、柴胡皂苷、多糖、柴胡醇、糠醛、柠檬烯等几十种成分。成分越多,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越大。这次修改说明书,算是广大儿童的一个福音。 ![]()
(3个月以下禁用,16岁以下慎用) 赖氨比林是退热针的常见成分,在国内,退热针的成分通常都是尼美舒利、氨基比林、安乃近或者赖氨比林,还有一种PV退热针叫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是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精神药巴比妥的复合成分。 ![]() 这些药品,由于会导致严重的粒细胞缺乏问题,早已在国外禁用,国内还在使用。 一方面是孩子发热,有些家长希望医生快速退热;另一方面,有些医生也想着快速解决问题,通常会给孩子打“退热针”。 这些不理智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 ![]() ![]() 化痰药
(儿童慎用,尤其不推荐婴幼儿使用) 可能大家比较熟知是化痰药氨溴索,氨溴索其实就是溴己新在体内的代谢物。 前段时间,国家药监总局要求发现溴己新压根没做儿童用药相关的实验,要求更改说明书,写明“儿童慎用,尤其不推荐婴幼儿使用”,适应症也要进行修改。 生活中,孩子有痰我们都希望能化痰止咳。 可现代研究表明,化痰药的帮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效果也不比和白开水好,建议大家能不用就不用。 ![]()
根据说明书介绍,匹多莫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事实上,这个药自从1993年在意大利上市后就一致没有得到美国和欧盟国家的认可。 反倒是在国内火了起来,许多家长觉得孩子生病就是增强抵抗力不足,对匹多莫德深信不宜。 其实这个药也是效果不明、疗效和安全性不明。 增强抵抗力最有效的手段还是保证充足营养和锻炼,然后按免疫计划接种疫苗。 ![]() 止咳感冒药
(18岁以下青少年禁止使用) 可待因是强效镇痛药吗啡的衍生物,也是鸦片中的成分。含有相关成分的药物有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磷酸可待因糖浆,常用来止咳、止泻、止痛, ![]() 另一方面,它也属于滥用易上瘾的药物。 成瘾后,除了对大脑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外,还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丧失。 2018年11月,国家药监总局发布公告,要求在禁忌症和儿童用药方面,将相关内容修订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这是继去年调整为“12岁以下儿童禁用”后第二修次订,足以说明国家整治可待因的决心。 ![]()
今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注销多潘立酮混悬液等5个药品注册批准证明文件,其中就包括儿童常用药“艾畅”。 艾畅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伪麻黄碱和氢溴酸右美沙芬。 伪麻黄碱是一种中枢兴奋剂和血管收缩剂,使用不当会导致失眠、焦躁、兴奋、眩晕等问题,国外已不用。 而右美沙芬是中枢止咳药,美国FDA和美国儿科学会建议4岁以下儿童不要用。 ![]() 中药感冒药
4月28日,药监局要求对参麦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进行修订。 其中明确提及,禁忌项应当包括:“新生儿、婴幼儿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
6月11日,药监局要求对双黄连注射剂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禁止4周岁及以下儿童、孕妇使用该产品。 ![]()
7月3日,药监局要求对清开灵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进行修订,新生儿、婴幼儿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 如果不仅仅包括感冒药,这个名单还会很长。早些年被通报过的茵栀黄注射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这些药物都有一个显著共同点——成分过于复杂。一提到他们,总是脱离不开药物过敏的风险。 难以想象,把那些不明成分的东西注入到孩子身体里,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而除了2018年报通报过的这些药物,在儿童常用药领域,还有一些反复提及的药物还在被误用和乱用。
感冒清是一种中西复方制剂,目前市场上的感冒清颗粒、片剂、胶囊都属于这类。制剂中的西药成分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吗啉胍。 马来酸氯苯那敏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副作用比较大,国外已经不推荐用于低龄儿童。 ![]() 吗啉胍,又叫病毒灵,是一种抗病毒药,1999年国家曾经宣布停用,理由是药效不确切,虽然后来改了国家标准后又继续生产了,但药效依然缺乏证据。 2016年,国家药监局要求修改感冒清制剂说明书,规定禁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慎用于婴幼儿。
金刚烷胺是一种常见的抗流感病毒药,通常和其他药物混在一起形成感冒药。许多带有“小儿”字样的感冒药都含有这个成分,比如优卡丹、快克、感康、可立克、氨金黄敏颗粒、感愈胶囊。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季节性流行大流行时的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有耐药性,也就是说,吃了这个药可能白吃了,还莫名承担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因此美国不再推荐金刚烷胺作为感冒药,我们国家则建议1岁以下禁用。
尼美舒利是一种比较强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1997年上市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收到关于尼美舒利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案例,所以,2011年后,国家就明令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 现在有一些小诊所,可能还在偷偷的开这个药,大家拿到药后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果是注射液也要问清楚打的是什么,从而避免选药不当对宝宝造成伤害。
阿司匹林是一个经典的甚至可以称之为神药的药,但是用于儿童退热,容易出现瑞氏综合征(Reye Syndrome),造成儿童脑、肝脏等多器官功能损害,死亡率很高。 ![]() 看了这么多感冒用药,总结性的讲: 只要是儿童,只要是注射液,就比口服药危险; 只要是用复方感冒药,都比用单一成分药品风险大。 而单一成分药,目前安全有效的退热药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安全有效的减轻大喷嚏的药有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安全有效的缓解鼻塞药有生理性海盐水。 黑名单上的这些药品,有些国外已经淘汰多年,有些国内禁用的力度还没有国外那么大,有些已经在撤离市场...... 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避免在孩子身上使用这些药物。即使以前使用过没出现过问题,以后就不要再让孩子冒一次生命风险。 有书君语: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点击链接,即可参与活动 |
|
来自: pengjun836 >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