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1-27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话题,可是说了好多好多次了。什么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啊,什么造山运动啊,什么大洋中脊、大陆裂谷啊。可说的再多,也难以想象出这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今天小编就找来一些动图,生动诠释了海、陆壮阔的变化。你想了解的,尽在以下这些动图当中!

变化的地壳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地壳受各种应力的作用会发生各种复杂变化。

图示岩层原始状态是一系列水平层状的沉积岩;

受到挤压应力作用,发生褶皱作用;

发生褶皱之后,岩层上部被剥蚀;

岩层被带到海平面以下,

沉积物不整合地覆盖在岩层之上,并发生岩化作用;

地壳受到拉张应力作用,形成正断层和地堑构造;

新沉积物沉淀并岩化。

大陆地壳的组成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陆壳由三部分组成:造山带、大陆地盾和稳定地台。

造山带是指线性山脉;

大陆地盾是由古老的结晶质基底岩石组成;

稳定地台主要是由沉积在大陆地盾上的沉积岩组成。

陆陆碰撞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图示两块大陆的汇聚过程。

大陆间的洋壳在俯冲带被摧毁,

大量沉积物在两个大陆之间的盆地内出现,

增生楔带来的沉积物(绿色)从海底被擦掉,

临近大陆边缘的沉积物(黄色)被侵蚀掉。

大陆碰撞,右边的大陆将沉积物/沉积岩推到左边大陆之上,

洋壳的逆冲岩席和沉积岩被挤到两块陆壳之间。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大约40-50Ma前,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

印度板块最北部被挤压到欧亚板块下面,

地壳明显增厚,形成巨型山脉。

山脉衰退的两种机制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1、大陆地壳的侵蚀和隆起

山脉形成之后,

硬的岩石圈为了在软流圈之上保持均衡状态,

地壳会扎的比正常情况下深。

山脉遭受侵蚀,逐渐变得平坦,

为了保持平衡,地壳根部会随着山脉的剥蚀而上升;

山脉被剥蚀殆尽,

其根部也会上升到与该处地壳厚度差不多的位置。

2、造山垮塌

山脉隆升太高,会沿着侧面发生垮塌。

地壳上部脆弱部分会因正断层作用而发生垮塌,

同时,地壳下部发生延伸变形,

山脉根部地带的物质会向两侧和上部流动,

陆壳变薄。

板块边缘类型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图示为两板块的三种运动方式:

1、两块板块背向运动——离散边界;

2、两块板块相向运动——聚合边界;

3‘、两块板块平行运动,但方向相反——转换边界。

汇聚型板块边缘——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图示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

俯冲板块和上覆发生地幔发生部分熔融,

熔融形成的岩浆以火山形式喷出地表,

俯冲带上面形成连续的火山岛。

汇聚型板块边缘——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图示为陆陆板块碰撞,俯冲带洋壳的消亡过程。

离散型板块边缘——大洋中脊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洋壳由4种岩石类型的岩石序列组成:

枕状熔岩、席状杂岩、辉长岩和超基性岩,

合称为蛇绿岩套。

离散型板块边缘——大陆裂谷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两个大陆板块相向运动时,会形成大陆裂谷。

大陆裂谷之下,地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沧海桑田,尽在图中!

本文素材摘自微信公众号:桔灯勘探

动图来源:webgeology.alfaweb.no

挪威特罗姆瑟大学,Kare Kullerud

翻译:龚俊峰,季建清

版权归所属方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