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最后的夜晚

 华晨宇的火星村 2019-01-27
 

能够让我倾注不止一次的笔墨来写同一个人,足以见得我对她的喜爱。


一个版本的《萧红》和另一个版本的《黄金时代》,两部电影的两位主角竟以这样一种方式重逢在光影里,想想还真是蛮宿命的。

萧军和萧红,黄觉和汤唯。

 

 

在2018年的末尾,汤唯再一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十年前幸得李安赏识,那部让她名声大振的《色戒》,给了她光辉与荣耀,也给了她诋毁和枷锁。

 

 

纯良澄澈的女大学生,非要假扮成刺杀特务头子的美艳娼妓。

我在《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里精析过《色戒》,大家可以重温一下。

该是辜鸿铭说的吧: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舍生取义”的民族大义都不如将王佳芝洗脑成麦太太来得直接。

那年的选角轰轰烈烈,章子怡、舒淇、大S、刘亦菲等著名女星都来试镜,可最后落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汤唯身上。

理由竟是:她看起来像是做那种傻事的人,而且周身散发出的书卷气质,知性又迷人。她的好在于,站在你面前,浑身上下都是个女人。

仔细想想,这里边可真是有大智慧所在。

汤唯为了这个角色,去上海进行特别训练,一天拿出十个小时学习打麻将、穿旗袍、踩高跟鞋、说粤语、唱苏州评弹、品读张爱玲的小说、阅读民国史料……历时三个月,才被初步认可。

哪怕是几场打麻将的戏份,也丝毫没有敷衍,每一个镜头、每一张牌面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牌桌上的眼角眉梢也都是戏,原来果然不是一场误会。

她在日式歌姬馆给易先生唱的那段《天涯歌女》,我自己也学得七七八八,可是难得精髓,不过是个貌似。

李安都说,从未花费过这么多的精力去栽培一个演员。

拍摄118天,有114天都在拍汤唯。

李安曾经说过,拍摄《卧虎藏龙》时,章子怡是不需要找角度的,她的脸360°无死角,哪一个角度都好看。

 


可是汤唯不同,每次拍之前,都要先找好角度,才能拍得好看。

这是一位资深电影导演对张爱玲、对色戒、对王佳芝,甚至是对汤唯衷爱的最好体现。

张爱玲能够遇到李安,是她的幸运;李安能够遇到汤唯,是他的幸运;汤唯能够遇到王佳芝,是她的幸运。

到底是谁成就了谁呢?

 


《色戒》毫不夸张地说,简直算得上李安的封神之作了。

这本来是多好一个起点,影片却被简单粗暴地定义为“三级片”,她的事业才刚起步,就被宣判必须鸣金收兵。

之后她沉寂的那些年,是为涅槃重生的那一天韬光养晦。

《晚秋》、《黄金时代》、《三城记》、《北京遇上西雅图》等作品相继问世,奠定了她的“文艺女神”之路。

 

 

 

韩国颁奖典礼上,在中、英、韩三国语言中自如切换的她,耀眼得很是夺目。

拍摄《晚秋》时,她幸福地收获了爱情,女神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我真的很为她开心。

2016年,她平安诞下一女,女神已从人妻变为人母。

可是十年后,2018年,你看《地球最后的夜晚》,她还是那个眼波流转、顾盼生姿的清纯女大学生王佳芝。

所以2018年,我想还是属于她的年份。

岁月只是令她蜕变得更加美好了,清冽干净的眼神,多了一丝成熟与妩媚。

 


       癫狂迷醉的世界。
       错乱,斑驳,深远。
 

 

我喜欢有韵味的女人抽烟的样子,实在是太性感了。

火光明灭之间好多情绪都在里边了,台词反倒显得多余,什么也不必说。






致观众:

这不是一部3D电影,但是请在合适的时间

跟随男主角一起佩戴眼镜。


To the audience:

This is NOT a 3D film,but please join our protagonist

in putting the glasses on at the right moment.


那晚去影院抱着“浪漫”、“跨年”心态的情侣们,不占少数。

不过又有多少人因剧情的“冗长”而昏昏欲睡?然后走出影院,说一句:没看懂。

我是怀揣敬仰、膜拜、虔诚的心去探索美的,所以我一直看得很认真。

影片还没开始,这个奇怪的要求吸引了我。

 


 

色彩是有一点光怪陆离的,庄周梦蝶,梦蝶庄周。

万绮雯的一根头发丝里也全是戏。

墨绿色的丝质长裙,在漆黑潮湿的甬道里,经车灯一打,那股莫名的韵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那个疑似噱头的亲吻——

热汗和水汽朦胧了彼此,他们被情爱蒸腾上了天堂。

 

 

豆瓣评分由最初的7.5跌至7.0,略有些尴尬。我想,这个分数还会继续变化的,而它的变化则预示着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期待一下。


劣行总是改不掉,总想着还有下一次,总想着得过且过。

就像明知道 instant noodles 是 junk food,却依然在饥肠辘辘的深夜无法抵制它的诱惑。

喜欢它的影迷(包括我),仍愿意去维护这部艺术电影最后的体面。

但我不会因此而与那些谩骂它的人进行唇枪舌战,逞一时口舌之快。看电影这事,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强加主观意愿寻求来的认同感,骗不了自己。

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快意恩仇,也就憋屈的时候独自爽一下,有时候还挺见不得人的。

生活里更多的是借坡下驴,处处看人眼色行事。

 


 


夏加尔的《散步》与《地球最后的夜晚》海报,你可以理解为致敬或是灵感来源,但如出一辙的画风让致敬与模仿甚至是“山寨”的界限变得暧昧起来。


       那种甜蜜苦涩的液体,滑进我腥甜的喉头,悉数滚进胃里,和我的胃酸合二为一。

我喜欢把故事结局写得很隐晦,我喜欢对每一个笔下的人物吝啬到只有只言片语。

导演毕赣很明显也是同一类人。

影片中这样类似的中产阶级趣味符号还有很多,比如片名《地球最后的夜晚》就是表意最明显的符号之一。

影视、书籍里数不清的主人公们,热衷小打小闹、嬉笑怒骂,最后一起含泪谢幕,挥挥手告别……作者只是截取了一段梦给我们看。

至于梦外的大多时候,他们想怎么生活下去,俨然与作者没有多大关系了,我们这些看客也如此。

因为他(她)是他(她)自己的,不是我几句话就可以写得明白的。

我给他(她)生命就好,样貌他(她)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就自己去造吧。

当下这个年纪的我,实在没有洞悉人性的本事。这世上最繁复、最无常的还是人心吧。

人在绝望的处境还尚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憧憬可期,迷信文字的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利人利己的东西可期。

 


说它烂,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导演不负责任地将片子扔给了一群错位的受众。我想普通观众压根不知道什么叫“长镜头”。

简单来说,如果观众没有一定文化基础,没有经历过非常规叙事电影,不具有乡土情怀,多半难以接受这样冗长琐碎的情趣展示。

太过碎片化的故事主线,稍离魂一下,线索就断了。

我听说还有砸坏屏幕的。

看懵逼了,看迷糊了,看愤怒了,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这是一部中产文青情趣式拼盘电影。

导演毕赣似乎有意采用一种剥离大众式的电影表达方式,让所有期待它像《前任3》一样的观众大失所望。

怎么说呢,他内心深处蓬勃但无法定义的情绪,并没有以内生于他一再书写的故乡本身表达出来,也不是外植于他本人的经历或者视野,而是被塞进知名大师创造过的框架和意向里,是一种完全趋附于阶级化的高雅艺术。

这部片子作出的尝试,并没有像“巴黎公社”那样悲壮,除了流血牺牲的表面文字流于世间激起了一点波澜,挺苍白的。

它既是电影便可以留存于世,我相信扑街是暂时的,但是最起码,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在于,将它视作烂片的人终有一天会知道,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


我说了这么半天,依然没有告诉你这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我想,这可能需要你自己去找答案了。

 


话说回到演员本身。

她秀丽的六角脸是张爱玲笔下的神还原,如果你拿原型郑苹如来比对,更会啧啧称奇。

如果十年前的那次是她二十六年平凡中得到的一次不平凡,那么之后的每一步,我作为她的影迷都看在眼里,绝不是靠运气。

大学时她“曲线救国”学了导演,依然挡不住想要做演员的热忱。

能够容易共情,真的是演员需要天赋和感知力的。

汤唯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出色。

这样的她,我相信文艺片市场会始终有她的一席之地的。

不,我不想用“文艺片女神”的标签去标榜和限定她,她值得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也一定会有的。

我想,汤唯最大的魅力在于,她将每一次命运的安排看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同时又深知一切来之不易。

功与名的兼得,在她看来,真的不重要。她真正做到了不悲不喜,宠辱不惊。

那是因为她体验过最好的,经历过最坏的,最重要的是,她享受着属于她的一切。

能够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角色中完成一次什么样的蜕变,从角色中得到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与感悟。这样的经历,本身就是她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胸中有丘壑的大女人,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她的身上,有如野草一般旺盛的生命力,也有一种诗性的恬淡。

这样美好的她,岁月怎么忍心辜负。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

算来何必奔忙。

人生碌碌,竟论短长,

却不道,荣枯有数,

得失难量。

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

阿房宫冷,铜雀台荒;

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

机关参透,万虑皆忘。

夸甚么龙楼凤阁?说甚么利锁名缰?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

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

逢时遇景,舍翠寻芳;

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傍;

或琴棋释兴,或曲水流觞;

或说些善淫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

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

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

优游延岁月,潇洒度时光。

 


我期待着女神下次带给我的惊喜,她一定不负众望。

祝安!




我准备这辑内容快一个月了,从看完影片开始。

无数次落笔,又无数次推翻。

生病的这段日子里,我做的梦也都是墨绿色的长裙。

恍恍惚惚,如梦魇一般。

最终定稿后,我如释重负,为我那一点执拗的仪式感暂且画上了一个句号。

导演不想让观众看明白他的内心,我想我也是,至少在某些方面是。

轻而易举地被人看透,其实挺没意思的。

讲真,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

胶片时代的死去,数字时代的崛起。

众所周知之前,总是会经历暗无天日。

该是黎明前的黑暗吧,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还是免不了渴望被读懂的心。

世事这般无常,人心这样叵测,但我依然期待着能够携手另一个懂我的你,without end, 直到同登彼岸的那一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