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一路的巨變 一泓 2019-01-09 阅读1.0万 石門一路原名是同孚路,從延安中路始起,朝北一直伸展到南京西路,中間交叉了大沽路、威海路、吳江路,說長不長,講短不短,長度791米,全程步行約莫20來分鐘,過去兩邊商店林立,尤以服飾業居多,聽老人講,再早一些,這里的地毯業也很旺,總之商業店鋪占主導地位,六,七十年代,商業網點重新調整,石門一路是靜安區重要的商業街道,也是對南京西路的補充,我曾在石門一路工作過二年多,略有熟識...南面先從"瑞金劇㘯"開始,過去也叫"金都大戲院",越劇迷一定知道該㘯地長期被合作越劇團所包,上演戚雅仙,畢春芳的拿手戲"梁山伯與祝英台"或"白蛇傳"等傳統劇目,天天客滿,粉絲們的捧場熱度不亞於今天的追星族,劇㘯門前人頭攢動,引起一陣的交通堵塞,散㘯後還有人等演員卸裝后簽名和合影,好不熱鬧。文革中才子佳人戲種被禁演,"瑞金劇場"改以放映電影為主,如今延安中路立交橋在"瑞金劇㘯"原址有個開囗,仿若刀刺在喉,看到實在是傷感。"瑞金劇㘯"隔壁有一家小郵局,還兼買報刊雜誌,好像有二樓。還有一家照像館,名字叫"國華照像館",除了大眾化服務拍報名照外,藝術照卻拍得生硬。隔壁還有家小的理髮店,名字已記不得了。前不遠,便有一家單開間的吃食店,今天仍開着,門面對準大沽路,過去屬昇平食堂管理,不過囯營店終究馬虎度日,麺點普普通通,倒是它的牛肉煎包很出名。石門一路67弄到底便是上海中医醫院,有中醫專家坐堂,文革年代像陳蘇生、朱南蓀等名醫經常在此應診,病家求醫者眾,要限制掛號,過去出名的6,26門診就是這裡。朝北走便是一家瓷器商店,是否叫"麗華",經常有處理瓷器供應,有空就去看看。旁邊還有一家綢布商店,當年有好看的花布一出櫃,附近居民立馬排隊一搶而空。石門一路113號是大名鼎鼎的"三陽盛南貨店",因屬專賣店,客源還是有一定的保障,為配合石門一路道路拓寬工程,該店移至靜安寺,挾烏魯木齊路口的優勢,兼併了"大發南貨店",新店業務更上一層樓,土特產加南北貨,糖菓餅干一起賣,成功轉型為靜安區傳統名店,還有連瑣店,可喜的是終于保留下來。近威海路口的"吳苑餅家"雖然稱餠家,但是它出名的是生煎饅頭、鍋貼和咖喱牛肉湯,我也時有光顧,後來聽說對面同是石門一路的靜安區衛生防疫站,常有肺結核和肝炎患者驗血后便來此店吃早餐,有些患者不負責任,不將傳染病紅色筹放入進食後的碗筷,等於傳播擴大,得知消息后再也不敢前往"吳苑餅家"了。在新一輪城市區域改造中,"吳苑餅家"作為靜安區的名特店被重點關注,另僻新址在延平路(康定路)上,又一間保留下來的獨苗,但口味不如從前了。這一片居民住宅前的商舖現在全變成狹長的綠化帶。僅剩下的舊店舖由外地人承租經營。石門一路東段,在延安中路路口的"錦都食品商店"與"瑞金劇㘯"是平行的,它供應糖菓、糕餅、罐頭等,有段期間上海牛奶供應緊張,我有幸取得張年卡,可以每天取一瓶牛奶,記得這家店要開到每晚11點才打烊,不過生意很旺,店員難免會埋怨,忙死了!在它的附近還有一家百貨商店,四季用品應有盡有,附近居民和營業員多混熟了,又便民又有親切感。還有一間木器商店及一家水菓店,和"梧州文具店",有的記住名字有的記不住。稍前走一點是"石門木材商店",在計劃供應年代,木材也是緊俏商品,要憑戶口簿供應,那時結婚興自己打傢具,"石門木材商店"每天人山人海,排了隊貨被賣完的罵天罵地,黃魚車堵得大沽路很難通行,在吵鬧聲、吆喝聲和撳鈴聲中度過一天又一天,吵得附近居民不得安寧,這就是石門一路(大沽路)當時的狀況,近年來,隨着"中凱城市之光"住宅樓盤的建成,幅射效應到石門一路,過去這一帶脏,亂、差的現象已大幅改善。過了大沽路,有過去的靜安區衛生防疫站,此地是石門一路82號,它的灰色大門好似衙門一般,圖釘形浮雕反凸向外,有點戒備森嚴的味道,使人感到內里的深不可測,以往這是意大利人鐵爾健沙的住宅,他曾與虞洽卿一起合作,開創中意輪船公司,現今住宅被保留下來,記載了那一段遙遠的歷史。前行有一條弄堂,有個私人大院,解放后僻為"威海衛路地段醫院",文化大革命中該院院長,名醫張聾龎之後代張XX被作為反動學術權威而批斗,大字報,大批判貼滿該院內外,奇怪的是白衣天使們都不安心工作,捲入這些活動中,白大掛外系上"造反隊"臂裝,他們考慮得是怎樣來表現自我,有時門診醫生只有一人,病人的疾患顯得並不要緊,哪個年代都亂了套。出弄堂向北走,不遠就是聞名滬上的夲幫館子"四時春飯店",這是一家傳統的老店,金匾題名在上,十分耀眼。炒三鮮,炒時件,開洋跑蛋,大湯黃魚是其拿手菜,廚子炒菜肯下功夫,生意一直火紅,上下一共二層,店堂內保持着夲幫館子的特色,八仙桌配長板撜,加上伙計的熱情招呼,怎不令人心生喜歡?這家店在九十年代還開着,不知怎會倒在拆迁的洪流中,又一家沒保留下來的傳統名店。近威海路的石門一路東段路口,有中醫傷科佟忠義醫生開設的私人診所,文革年代,北京紅衛兵對其實行專政,嚴刑拷打,診所內的文獻醫案被視作四舊,付之一炬,佟忠義醫生受盡折磨,私人診所被勒令不准營業,文革中的這一頁,知情者恐怕不多了。在佟醫師的隔壁,有"新疆理發店",名字不起眼,但附近居民去得較多,很受歡迎。在八十年代,同時也是靜安區理發業的培訓機構。以威海路為界,北向的石門一路比南向的石門一路發展得更為迅猛,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巨变,不過要均衡發展,才能使石門一路更臻完善。石門一路西段(威海路)口,有座五星級酒店"四季酒店",剛開張時是上海最高級酒店,號稱超五星水平。它的前身原來是新成汽車配件廠和一大片拆遷民房,商業網點有一家老虎灶及一家中藥店,是否叫"一新中藥店"?該店也是石門一路上僅有的中藥店,中成藥夠多。前面有条弄堂叫"同孚村",弄堂不深卻很整潔,平時出入人很少,與"大眾里"隔路相望的是"威海街道軸承生產廠",石門一路243號在五十年代初曾經是同孚大戲院,聽人講當年越劇名角張雲霞曾在此唱戲,1958年"紅星軸承廠"併廠在此成立,後讓出旁邊一間作為軸承公司經營門市部,隔壁弄堂內有"石門一路合作食堂",鍋貼和牛湯麵十分出名,該食堂24小時營業,小寬條的牛湯面簡直是馬和記的翻版,麵條既韌又滑,下口很爽,牛湯清香濃稠,至今我還懷念這一碗牛湯面。在石門一路251弄內,還有"威海衛路糧管所"和"威海衛路街道里委會",原為莫家居住。弄底是上海轉速表廠,也是間深宅大院,其實這並不適合辦工廠,只有儀表行業勉強適應,近年來這裡成了儀表局老幹部活動室,原上海男排主力李家振也分配在此廠,後來去了美國。弄㡳與張家花園毗鄰,穿弄堂可通張家花園。![]() ![]() 出了251弄繼續向北走,這里有家綢布商店,附近工廠女工在午休時間,常常擠滿該店。緊挨着是"世界藥房",約有四開間門面,貨源很充實,我慢慢與營業員混熟了,緊俏商品如竹瀝油多會留一些。朝北還有一家鞋帽店,一家男裝店,"永泰針織內衣店"是婦女專賣店,"亞麗童裝店"也在旁邊,還有一家專賣床上用品的商店,名字叫"中艺"?最大的一間是"紅裝時裝店",擁有多間門面,在靜安區稍有名氣的女裝店,"鴻翔"之下便是"紅裝"了。在"紅裝"旁邊有一條死弄堂,它背忱張家花園,這里的大宅也是過去大戶人家的,加上改造,這里便是"上海公用事業職工醫院",也叫"惠利醫院",現在是"上海市公惠醫院"。在石門一路沿街處有一大院,"上海越劇院"早期就在此處,後來有"上海滬劇院"和"上海合唱團"相繼加入,都屬市文化局領導。靠近吳江路口有著名的"鼎日有南貨店",連續幾開間大門面,石階很高,記得這是石門一路最大的商店了,這家店集南、北貨之大全,貨品欄目整齊,還有熟食部⋯,其福建肉松、玫瑰乳腐、金華火腿很出名,甚至還有零買醬菜,很受附近居民歡迎,就是這樣一間有影響力的南,北貨店,競在大拆遷的洪流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穿過吴江路食品街,附近現在是地鐵站的出入口,前不遠就是"人民銀行石門一路儲蓄所",坐落在一幢半圓形的建築物上,但是人們只是為了存錢或取錢,甚少會聯想到此幢歷史建築?![]() ![]() 還是再從石門一路東段(威海衛路)開始,這里有姑蘇名店"采芝齋",生意一直很好,六十一中學同學放學後會在此買些零食,"采芝齋"又特多零食,什麼奶油話梅、甘草桃板、鹽金棗等,加上蘇州特產的玫瑰瓜子、白糖楊梅及松子,確實吸引人,加上"采芝齋"地處轉彎角,易招財,但不知為何要關門收㘯。前行便是石門一路214弄的"大眾里",布局上,"大眾里"有磚木結構二層樓房111幢,居住535戶居民,2002年底被香港興業國際集團以約13億港幣,取得了"大中里"板塊的土地使用權,同時先后拆遷還有吳江路上的"天樂坊"、"栢德里"及石門一路上的"華順里","大中里"是上海市內保存很完整的石庫門弄堂之一,現在這里建成集綜合商業體扵一身的興業太古匯,檔次很高,有酒店,有辦公樓,有星巴克烘焙工坊,還有一家特斯拉專賣店。香港興業國際的已故老闆查濟民先生也是上海人,由於眼光獨到,成功地將公司業務從紡織引向地產,他的媳婦查史美倫曾任證監會副主席,憑着廣泛的人脈關係,"大中里"項目的建成是遲早的事。記得"大眾里"弄口有個大餅油條攤,每天清晨便要排隊,不到八點全部售罄。前行是"紅村點心店",無非是包子加麵點,不講口味,只能填飽肚皮。薛XX是該店經理,說話吞吞吐吐,顯得整天無精打采,在他領導下的國營點心店怎能走得更遠?隔壁有一家"五州煙洒商店",這家的經理會動腳筋,熱衷扵拉關係,常常會以批發價,騎黃魚車送貨,煙酒成箱送到協作單位,所以該店看似無甚生意,實則不然,生意不做面上,這叫悶聲發大財。再往前走是石門一路"長江刻字商店",石門一路349號是"毓華木器廠",石門一路339號是"三友商店",還有"石門一路雜糧店",店有玉米,小米,黃豆等雜糧外,更有富強粉等,連餵烏食的白蘇子都有賣,平時人很擠,生意好到不能再好。石門一路306號是過去的"楊榮興服裝店",解放之後,老闆一家去了香港,據說裁縫手藝一流。吳江路口應該還有家糧油商店,穿過吳江路美食街就是"開開襯衫店"了,這家靜安區的名特店換了地址,搬去陜西北路(威海路)囗,幸好還保存着。![]() ![]() ![]() ![]() 石門一路現今徹底變了樣,新世紀的時代變迁,帶來了一系列市政改革,石門一路S型立交橋早已被拆除,軌道交通2,12,13號線有序地在地下排列穿棱,單純依賴公共交通23,41路的年代已一去不返了,雖然記憶是抹不去的,跨年代有五十年余,有些描述可䏻和地點、人物、背景、事實相違,還望知情者刪減或增補為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