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情境教学 内容提要:实施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以及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出发,说明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教学;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兴趣 一 情境教学 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像、表格,辅之生动的故事,并借助实际场景等,再现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能,增强学习兴趣等方面确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它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它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文化价值。在数学课中如果加入数学史的讲授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任何一个知识点,如果和它的发展历史联系起来,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超常的记忆。例如:教师讲解一个定理,如果不仅仅给出它的推导和证明,还指出它的思路以及当初发现定理的经过,课堂气氛会立刻活跃起来。如果再适当介绍和本定理有关的典故和趣事。还能大大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讲述定理的来龙去脉,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二 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创设情境教学 1、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产生探索问题的情趣和渴望 例如:在初一“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如果老师用投影(或图片)先出示以下问题:“如果你是某商店的经理,在一段时间内某商品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亏不损?”这样让学生以商店经理的身份来研究这个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比较熟悉而且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中学习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激情.然后老师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出第二个问题:“若这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如果卖出后盈利25%,那么商品利润是多少?若卖出后亏损25%,那么利润又是多少?”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渴望求知中会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的习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解题思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又如:在八年级几何的“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将知识书本化地交给学生,学生即使知道这个结论,却不知其中的道理。缺乏了对知识、方法的领悟过程。因而学生对这个定理的掌握不会很深刻。不如先给学生讲“勾股定理”的历史及其一些著名的证明方法,把学生带入勾股定理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介绍:《九章算术》记载:今有勾三尺,股四尺,问为弦几何。答曰:五尺。 这个问题一提出,就让学生倍感新鲜、有趣。当教师告诉学生它的证明方法前人总结了将近有500来种,更让他们吃惊。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上几种著名的证法。 (一)割补法----刘徽以割补术论证这一定理(图1) (二)代数法-----赵君卿注里记载的证法 (图2) (三)等比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法 (图3)(实际上是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ABC,AD为斜边BC上的高。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两式相加得:AB^2+AC^2=BD×BC+DC×BC=(BD+DC)BC=BC^2 (四)割补法(或拼图法)-----如图一: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a,b。它们的面积和为 a^2+b^2 如图二:在图一的基础上,构造了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c。 在图二的基础上把两个直角三角形平行移动,构成了如图三的正方形,且它的边长为c,即面积为c^2。定理得证。 通过这几种证明方法,让学生清楚运用割补法、等比法、代数法等各种证明方法。使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为之惊叹!教师可抓住这时学生产生惊诧,思维正处于积极活动状态的教学情境,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 2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热情。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使其深入其境,尝试失败和挫折,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初一数学“密铺”这一节课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让学生利用任意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10个三角形和10个四边形拼成的既不重叠,也无缝隙的平面图案.准备在上课前让学生展示,然后通过拼图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 3、创设问题情境要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创造条件。 学生在认识某个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一般有一个陈旧稳定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通常距新知还有一段距离,即使就是只有一步之差,也要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合理的情境内容,作为新旧知识链结。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内容的有效链结创造条件,为实现新知的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为知识的过渡给人以顺理成章的感觉,使数学知识前后连接紧密,例如: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未知数”看成“变量”就可以看成一次函数;反之,把一次函数中的“变量”看成“未知数”就又可以变为二元方程了。 三 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以下几点 1、要紧扣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使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学到提问题的本领。切不要故弄玄虚,离题太远, 2、情景教学中应该包含着明显的数学概念与技巧。同时要不断地启发引导,使问题保持思维的持续性。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步步释疑,切不可不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超前引路,更不可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越俎代庖。 3、多给学生以鼓励,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即使对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也要尽量找出合理部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4、数量适宜,难度适中。其实,问题并不在多,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代表性;问题也不在难,而在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总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各样教学情境,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知识探讨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