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重建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调节剂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刘雁辉 2019-01-27
专利名称:一种重建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调节剂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的领域主要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生物技术研究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所研究出的具有重建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调节剂。这种免疫调节剂用于患病的肌体、虚弱肌体免疫功能的调节重建,使破坏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从而达到抗病、治病的目的。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热门课题。许多科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认为21世纪是生物技术主导发展的世纪,是产业化的革命性技术。因此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攻克生物技术,企图尽快突破生物技术研究大关,揭开生命的秘密,从而创造出有效治疗和防御人类疑难病症的生物制剂。纵观世界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课题是集中在如何防治人类疑难病症方面。从1998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上可以了解到,美国生物技术研究经费其中有92%花费在医学研究上。剖析世界生物技术研究的历史可知,众多的研究集中在人类基因的序列测定、蛋白的结构等,试图找到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这种研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耗费了无数的资金,但得到的结果并不理想,至今也没有找到人类多种疑难杂症以及癌症准确的发病机制。各种各样的基因序列得到了测定,包括人类基因组这样庞大的工程,也于2000年宣告测序完成,但至今能够应用在人类疑难病症治疗上的产品十分罕见。一个基因虽然了解到了它的序列,但基因表达酶机制、酶催化底物的机制,以及酶催化活性依然是当今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难题,极大的限制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如上所述,为什么生物技术研究处于这种不利局面呢?本发明认为关键是一个研究方法的问题。常规生物技术研究采用的是生物化学、生物分子学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由常规的化学方法衍变过来的。化学方法基本上是研究非生命物质的化合、分解、氧化还原等变化。生物则是有生命的物质,这些生命物质每时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变化着,老一代死去新一代复生交替不变。在一个组成生物体最小单位—细胞内,各种物质的代谢、物质的转换等有序的进行着,从不会停止。当今生物技术研究把肉体这种有形的物质开作为生命全部实际上是十分不完全的。本发明的研究认为,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最基本的应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肉体,即有形物质;另一部分是常规理论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物质—“灵魂”。这里所指的“灵魂”并不是那种封建迷信所说的“幽灵”,而是存在于每一个生物体上的“生命波”。这种生命波如同一个无线电发射波一样,按照固定的频率和场强不停地发射着,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所在。在一个活的生命体上,这种生命波不停的发射才能标着生命的存在,当这种生命波失去以后,生命也就立即停止了,留存下来的只是有形的肉体物质。在物质不灭的理论上观察这种死的肉体物质和活着的肉体物质不会有物质组成成分和重量的变化,但却没有了生命。本发明认为活的和死的这两种形态的肉体发生了极其大的本质变化,生命的本质物质“生命波”失去了。纵观当今世界所有生物技术研究都是只研究肉体的组成、细胞的组成、基因的组成、蛋白的组成等,而这种研究看起来颇为高深、细致等,且这些研究大都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也就是世界最时髦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但却丢掉了生命波最根本物质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肉体是一种死的物质,“生命波”才是活的物质,肉体只是“生命波”的宿主,即发射源。只有当肉体和“生命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生命的物质—生物。综上所述,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上,“生命波”的研究比肉体的研究更为重要!当然“生命波”的研究一定要结合肉体才能是一个完整的生物研究。
本发明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获得用于多种疾病防治的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品,关键是采用与常规生物技术研究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研究,遵循了生命物质—生物的生命规律,既研究生命体的肉体特性,又要研究生命体活物质“生命波”。本发明研究“生命波”能够寄宿在肉体上的必要条件,同时研究“生命波”对组成宿主的组织、细胞、基因、蛋白以及各种各样活性物质代谢的指挥与调控。通过这种研究成功的获得了世界首创的生物免疫调节剂。实验表明,这种免疫调节剂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对那些由于患多种肿瘤、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乙型肝炎、糖尿病、功能障碍、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等造成的奇难杂症,都可以通过本生物制剂对免疫基因的调控,使肌体免疫功能得以重建,达到治病防病之目的。
本发明生物制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本发明生物制剂,具有以下特性1.模拟“生命波”方法,研究具有调控不正常表达免疫基因和激活表达能力弱的免疫基因,以及校正免疫基因应答能力等特性,是本发明的关键;
2.按照生命波特性研究出的生物制剂,对免疫B、T、K和NK细胞的免疫基因激活、调控和校正具有明显地针对性及显著效果;3.由于这种生命活性物质具有发射生命波功能,因此能快速调控、激活和校正肌体免疫基因的功能;4.本发明生物制剂通过对免疫基因的快速调控、激活和校正,使肌体免疫力快速得到重建,以达防治多种癌症、尿毒症、肝炎、糖尿病、多种病原菌及病毒造成的疾病。
5.本发明生物制剂不是中药,也不是西药,更不是抗生素类、干扰素类、激素类等,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二、发明的技术背景近200年来是化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后70年,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创造出数亿万计的化学产品,从人类使用的工具、穿着的衣服、食用的食物、居住的房屋以及使用的化妆品等都是化学产品;化学品使传统的农业变成了化学农业,使传统的工业变成了化学工业,传统的食品业变成了化学食品等,可说化学就像微生物一样无处不在。在农业上,无论是使用的肥料,还是防病、杀虫的农药,除草用的除草剂都是化学物质,而且为了获得农产品的高产,使用化学激素等刺激作物快速生长。在医学上,化学药品占据了绝对的市场,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占据100%的市场,就是在中国也占领了近82%的市场。大量的抗生素、激素、干扰素等各种各样的制品无处不在。今日的世界到处是玲琅满目的化学品。近年来许多科学家认为,化学工业为人类带来了高度的发展,但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健康的危害。这是因为大量的化学品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无论是人类食用的食物,还是饮用的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化学品的污染;大量的化学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类、干扰素类、激素类药物危害更大;就连从来不使用抗生素,甚至从来不吃药的人也无法逃避从农产品、肉、蛋、奶以及它们的制品,带来的化学物质对身体的危害。人类摄取了大量的化学物质,造成了奇奇怪怪的疑难病症无法医治。这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造成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降低甚至缺失。另外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诱发了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从近年来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报道可知,当今病原微生物无论从品种上,还是从致病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造成了人类的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奇怪,越来越难治疗。比如各种各样的肿瘤、肝炎、糖尿病、尿毒症等十分普遍,但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医治办法。纵观世界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到处可见,大量的科学家从事医学研究,各国政府投入了无数的资金支持医学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化学药物推向市场,然而不但传统的疾病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反而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奇难杂症不停的向医学界发出挑战!如艾滋病、疯牛病等相继出台,医学界束手无策!综上所述,按照世界目前的医学研究方向和方法发展下去,不但传统的疾病得不到有效地预防与治疗,反而还会诱发更多、更新、更难治疗的疾病,因此如何找到一个有效的、安全的控制疾病的办法是当今世界急不可待的大事。
有资料表明,当今世界上使用的抗生素多达100多种,激素也有几十种,各种化学物质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抗生素、激素不但在人体上使用,而且在牲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产业上的使用更为广泛,并成为饲料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在人身上的使用量。因此人类食用的肉、蛋、奶以及制品中残留着大量的抗生素、激素和多种化学药物,间接地残害着人类的肌体,不但造成了人体免疫力的下降,而且增强了人体的抗药性。众所周知,50年代甚至70年代,人类患了病,仅注射1-2次抗生素就会治愈,可到了今天,使用满货架子的抗生素未免奏效,甚至越发严重。回顾抗生素刚刚出世的时代非常有效,一种抗生素刚刚出世,很快在医学界广泛得到应用。随着人类对这种抗生素的使用,发现不但这种抗生素不再那么灵验,反而诱发了新的疾病、心的病原微生物,于是人类就又开始了新的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当这种新的抗生素又不那么灵验时,更新的抗生素研究与开发开始了。抗生素的研究与开发就是按照这种规律发展至今形成了庞大的抗生素系列,同时人类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也就随之得到了蔓延的机遇。这种恶性的循环规律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有的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变得十分慎重,然而食物和水带给人类的抗生素是很难回避的,致使许多人采取喝矿泉水、吃有机食品这种消极的办法解除化学物质的危害。
上述这种状况充分说明人类免疫功能已有了较大程度的伤害,如何快速、有效的解除这种状况的困扰是当务之急。三、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生命波”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使这些酵母变成具有产生激活人体免疫基因、调控免疫基因和校正免疫基因应答能力等因子的特异性酵母。再经过本发明“生命波”条件下的驯化培养,然后制成高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剂,并将这些生物制剂应用到人体免疫调节上,达到调节免疫功能下降、损伤或缺失的肌体快速重建,从而达到治病防病之目的。四、发明概述各种各样的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大地,也是造成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都是肌体免疫力不足造成的,当肌体的免疫力较强时各种疾病都不会发生。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肌体的老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激素等造成肌体免疫力细胞的损伤,免疫细胞代谢紊乱,免疫基因不能正常的表达,致使免疫功能的衰退。免疫力衰退的肌体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病原菌的侵袭,也会受到各种各样有毒物质的危害,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疾病发生。肌体免疫力的下降按照常规的检测方法是很难发现的。因为常规方法检测肌体会发现肌体内的B、T、K、NK等免疫细胞数量正常。本发明的研究认为,免疫细胞的数量正常与否只能是肌体免疫功能指标之一,但并表示免疫基因表达正常,更不能标志免疫酶的性质、活性也是正常的。这就是说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不应只是B、T、K、NK细胞数量的多少,还要辨认这些免疫细胞中的免疫基因所表达免疫酶的性质是否正常,免疫酶的催化活性是否足够,免疫基因应答能力是否及时等。本发明认为,免疫基因所表达的免疫酶不但数量要足,而且必须有足够的催化效力,也就是说,当肌体B、T、K、NK细胞数量正常时,所表达的免疫酶数量并不一定足量;当免疫酶数量足够时,也并不一定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免疫酶数量和活性正常时并不能标志免疫基因对有害因子应答能力没问题。免疫基因和其他基因一样,按照其作用分为两大部分(见附图
一),左侧部分为免疫基因的启动子部分。免疫基因的启动子部分包括启动基因、抑制基因和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担负着启动右侧功能结构基因表达免疫酶的数量、表达的时间等功能。右侧为免疫基因的功能结构基因部分,在这个功能结构基因部分,主要是结构基因。结构基因决定了该基因所表达酶的结构,即酶性质,也就是说只要结构基因的硷基序列和基因链的卷曲结构不变,其所表达酶结构及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但其所表达数量和表达时间并不一定正确。如基因对底物的应答能力、应答时间是否及时等。另外还需要基因所表达酶的时间曲线和底物的变化相对应,也就是说当底物出现时,基因何时做出酶的表达等完全受左侧启动基因的控制。当B、T、K、NK免疫细胞的免疫基因之启动子基因部分受到各种有害因子的影响,造成表达异常时,直接影响到功能结构基因所表达免疫酶数量、表达时间曲线等。当免疫基因的功能结构基因部分受到外因子干扰,造成其硷基或基因链卷曲形状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功能结构基因所表达免疫酶的性质或者是活性以及应答能力等。一旦有害因子影响了免疫基因所表达酶活性、基因表达的应答能力等,机体的免疫能力已实质性地遭到了破坏,在常规的检测中并不容易发现。另外当免疫基因所表达的免疫酶数量、性质不变时,免疫基因对有害因子影响,做出表达反应的时间是否相一致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所说的免疫基因应答能力,当免疫基因的应答能力下降,或应答时间提前或滞后时都会表现出免疫力的下降,造成肌体患病。为什么肌体的B、T、K、NK细胞的免疫基因会有上述问题呢?本发明的研究发现许多带有阴离子或阳离子的“自由基”、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等所产生的毒素类物质,以及多种神经障碍、各种辐射源等都可能造成B、T、K、NK免疫细胞基因变异或“僵化”,对这种“僵化”的基因,在本发明中称之为“隐性基因”,这种隐性基因不能及时、准确的表达,对外界病原微生物和多种致病因子不能及时的抵御,肌体即可患病。
本发明多年的研究发现,各种免疫基因在各自的生命活动过程中,都会发射出一种特异性的“生命波”,不同的免疫基因所发射的“生命波”不同,免疫基因靠这些“生命波”传输免疫信息对侵害肌体的有害因子做出免疫反应。因此当免疫基因发生变化时,所发射的“生命波”就会改变,那管是一种微小的变化都会造成“生命波”的改变。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发现了基因的“生命波”会因有害因子造成改变,但也可以在带有有益生命波物质的调控下恢复正常,因此可使用有益因子形成的生命波激活被有害因子造成“僵化”的“隐性基因”,使其恢复正常。
本发明根据以上原理,采用模拟肌体免疫基因“生命波”的人工电波,创造一种“有益因子”,并将这种有益因子物质制成生物制剂,使用这种生物制剂来调控变异的免疫基因,从而达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调控免疫功能,使肌体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使患多种病患的肌体快速恢复。
本发明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要通过人工模拟“生命波”获得一种能够调控免疫基因的活性物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本发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现,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人类利用的仅是“九牛一毛”,这是因为人们对微生物基因功能了解的不多。时至今日,人类所了解全部基因组成和功能的微生物仅有26种,而且这26种微生物也仅是结构简单的种类,对于复杂的真核微生物人类还不了解。特别是人类经常使用的酵母微生物中,含有大量没被利用的基因,这些基因由于长期得不到应用已经变成了“僵化基因”,本发明称这些“僵化基因”为“隐性功能基因”。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隐性功能基因”中存在着本发明所需要的,能够用于调控人类肌体免疫功能的有益蛋白类物质。本发明就是利用人工模拟生命波的方法激活酵母中能够表达调控肌体免疫功能蛋白物质的“隐性功能基因”实现的。
本发明采用模拟生命波方法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培育出了4种分别激活B、T、K、NK4种免疫细胞的特异性酵母,制成了调控肌体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剂。本发明为了使这4种特异性的酵母,食用后顺利通过胃,并保证在胃中不会被大量的酸性物质杀死,本发明又将这4种特异性酵母做了耐PH≤2.5的条件培养。培养后的酵母细胞将会顺利通过胃器官到达小肠。在小肠多种酶的作用下特异性酵母细胞被裂解,释放出包装在细胞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酶(蛋白)。这些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酶“专一性”的激活、调控肌体相对应免疫细胞中免疫基因的表达。本发明所涉及的4种肌体免疫调节特异性酵母,由于它们都是人类长期食用或生产上使用的微生物,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这些特异性酵母细胞内释放出的活性酶,具有瞬间激活、调节肌体内免疫基因正确、高效表达的作用,然后将会随着肌体内的代谢很快失掉活性转变成肌体的营养物质被吸收,不会造成在肌体中内残留。
本发明所涉及的调控肌体免疫功能生物制剂的作用机理简要说明如下调控肌体免疫功能生物制剂中的核心成分是4种带有不同频率特性和电压强度“生命波”的蛋白,这4种具有不同频率特性和电压强度“生命波”的蛋白,具有分别激活、调控和校正肌体B、T、K、NK免疫基因的功能,这4种蛋白又分别包藏在4种特异性酵母中。这4种酵母就是本发明采用人工模拟“生命波”激活的微生物,在本发明中称这4种被模拟“生命波”激活“隐性功能基因”的酵母为特异性酵母。这4种特异性酵母细胞中分别含有被激活免疫调节功能酶,这些免疫调节功能酶,专一性的激活肌体内B免疫细胞、T免疫细胞、K免疫细胞和NK免疫细胞免疫基因的功能,使不正常的免疫基因恢复、活化和校正,并高效正确表达。这些特异性的酵母是通过各自特异性的模拟“生命波”条件培养出来的。本发明所使用的激活肌体B细胞免疫功能特异性酵母,所使用的人工模拟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是由免疫B细胞的免疫基因特异性“生命波”决定的;激活肌体T细胞免疫功能特异性酵母,所使用的人工模拟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是由免疫T细胞的免疫基因特异性“生命波”决定的;激活肌体K细胞免疫功能特异性酵母,所使用的人工模拟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是由免疫K细胞的免疫基因特异性“生命波”决定的;激活肌体NK细胞免疫功能特异性酵母,所使用的人工模拟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是由免疫NK细胞的免疫基因特异性“生命波”决定的。这4种不同功能的特异性酵母,经过隐性基因激活、模拟“生命波”条件培养,使细胞内产生了具有激活、调控上述4种免疫基因的活性酶(蛋白)。使用这4种特异性酵母制剂时,特异性酵母进入肌体的小肠内,在小肠多种酶的作用下细胞裂解,裂解后的细胞释放出免疫基因激活调控酶。这些免疫基因激活调控酶立即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分别运送到4种免疫细胞内,从而达到激活、调控4种免疫基因正确表达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本发明免疫功能生物调节剂,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步骤实现的。第一个步骤是采用特异性的模拟“生命波”激活普通酵母,使这些酵母变成具有不同调节B、T、K、N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并将这些酵母经过耐低PH条件培养;第二步骤是在特异模拟生命波的条件下,扩大培育这些特异性酵母,然后将这些特异性酵母制成调控免疫功能使用的生物制品。这两个方面的实施过程是通过以下的步骤实现的。五、模拟“生命波”——激活酵母功能“隐性基因”方法程序在以上的叙述中,说明了本发明采用模拟“生命波”方法激活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普通酵母,使这些酵母细胞中,在常规条件下不能表达的“隐性功能基因”复活,复活后的基因在特定条件下(由原来不表达变成)高效表达的活性基因。这些变成的活性基因,分别表达出具有专一性激活、调控和校正B细胞非正常表达的免疫基因、T细胞非正常表达的免疫基因、K细胞非正常表达的免疫基因和NK细胞非正常表达的免疫基因功能的蛋白。众所周知,普通酵母是一类发酵淀粉、糖类、蛋白类等多种物质的发酵菌,多用于造酒、制作面包、制造各种食品、制造医药及其多种产品的菌种,虽然酵母菌的品种繁多,功能各异,但从没有人利用酵母所表达的特异性蛋白,分别激活、调节和校正B、T、K、NK不能正常表达的免疫基因功能,当然这些酵母细胞在没有使用本发明专利之方法进行隐性基因激活之前是不具备上述功能的。
五-1、激活用于调控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大量的基因技术研究证明,一个完整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由两大部分组成(见附图一),一部分为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另一部分为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决定了它所表达免疫酶的性质;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控制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所表达免疫酶的数量、免疫活性和免疫应答能力,即免疫酶的效价。因此,要保持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所表达酶的性质不变,必须设法保持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DNA序列不变,即不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要达到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高效表达,并保持所表达免疫酶最佳免疫活性和及时的免疫应答能力,必须设法使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高效启动。本发明通过人工模拟“生命波”方法,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获得具有表达调控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蛋白的特异性酵母。
参阅附图二,本发明所涉及采用人工模拟“生命波”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如下1.按照附表一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选择适当的酵母种类(可选择酵母见附表三),按照活酵母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附图二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37±5℃之间,培养24-56小时。
4.打开附图二所示模拟生命波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9142±0.6MHz范围内。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波场强度调节到230±15mv/cm范围内。
6.将装有酵母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附图二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调节到与发射仪所发射频率相一致的频点上。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100±20cm,并根据所确定的距离按照230±15mv/cm要求计算出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如距离为100cm,其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为(230±15mv/cm)×100=21.5-24.5v}。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37±5℃的温度条件,激活42-72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或低温干燥等方法制成安瓿、粉剂等保存。
例一激活用于调控B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举例如下1.按照附表一的成分配制培养基1000-2000ml,并灭菌处理。
2.选择IFFI1021酵母种类,按照活IFFI1021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附图二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37±5℃之间,培养24-56小时。
4.打开附图二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9142±0.6MHz范围内。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波强度调节到21.5-24.5V(以距离为100cm为例)范围内。
6.将装有酵母IFFI1021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附图二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与发射仪的发射频率调节到相同的9142±0.6MHz范围内。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100cm。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37±5℃的温度条件,激活42-72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IFFI1021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或低温干燥等方法制成安瓿、粉剂等保存。
五-2、激活用于调控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大量的基因技术研究证明,一个完整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由两大部分组成(见附图一),一部分为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另一部分为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决定了它所表达免疫酶的性质;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控制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所表达免疫酶的数量、免疫活性和免疫应答能力,即免疫酶的效价。因此,要保持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所表达酶的性质不变,必须设法保持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DNA序列不变,即不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要达到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高效表达,并保持所表达免疫酶最佳免疫活性和及时的免疫应答能力,必须设法使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高效启动。本发明通过人工模拟“生命波”方法,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获得具有表达调控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蛋白的特异性酵母。
参阅附图二,本发明所涉及采用人工模拟“生命波”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如下1.按照附表一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选择适当的酵母种类(可选择酵母见附表三),按照活酵母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附图二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37±5℃之间,培养24-56小时。
4.打开附图二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8998±0.5MHz范围内。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波强度调节到230±15mv/cm范围内。
6.将装有酵母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附图二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调节到与发射仪所发射频率相一致的频点上。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100±20cm,并根据所确定的距离按照230±15mv/cm要求计算出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如距离为100cm,其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为(230±15mv/cm)×100=21.5-24.5v}。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37±5℃的温度条件,激活42-72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或低温干燥等方法制成安瓿、粉剂等保存。
例二激活用于调控T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举例如下1.按照附表一的成分配制培养基1000-2000ml,并灭菌处理。
2.选择IFFI1212酵母种类,按照活IFFI1212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附图二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37±5℃之间,培养24-56小时。
4.打开附图二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8998±0.5MHz范围内。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波强度调节到21.5-24.5V(以距离为100cm为例)范围内。
6.将装有酵母IFFI1212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附图二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与发射仪的发射频率调节到相同的8998±0.5MHz范围内。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100cm。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37±5℃的温度条件,激活42-72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IFFI1212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或低温干燥等方法制成安瓿、粉剂等保存。五-3、激活用于调控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大量的基因技术研究证明,一个完整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由两大部分组成(见附图一),一部分为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另一部分为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决定了它所表达免疫酶的性质;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控制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所表达免疫酶的数量、免疫活性和免疫应答能力,即免疫酶的效价。因此,要保持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所表达酶的性质不变,必须设法保持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DNA序列不变,即不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要达到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高效表达,并保持所表达免疫酶最佳免疫活性和及时的免疫应答能力,必须设法使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高效启动。本发明通过人工模拟“生命波”方法,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获得具有表达调控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蛋白的特异性酵母。
参阅附图二,本发明所涉及采用人工模拟“生命波”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如下1.按照附表一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选择适当的酵母种类(可选择酵母见附表三),按照活酵母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附图二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37±5℃之间,培养24-56小时。
4.打开附图二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9563±0.5MHz范围内。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波强度调节到230±15mv/cm范围内。
6.将装有酵母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附图二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调节到与发射仪所发射频率相一致的频点上。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100±20cm,并根据所确定的距离按照230±15mv/cm要求计算出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如距离为100cm,其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为(230±15mv/cm)×100=21.5-24.5v}。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37±5℃的温度条件,激活42-72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或低温干燥等方法制成安瓿、粉剂等保存。
例三激活用于调控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举例如下1.按照附表一的成分配制培养基1000-2000ml,并灭菌处理。
2.选择IFFI1301酵母种类,按照活IFFI1301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附图二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37±5℃之间,培养24-56小时。
4.打开附图二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9563±0.5MHz范围内。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波强度调节到21.5-24.5V(以距离为100cm为例)范围内。
6.将装有酵母IFFI1301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附图二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与发射仪的发射频率调节到相同的9563±0.5MHz范围内。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100cm。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37±5℃的温度条件,激活42-72小时。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IFFI1301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或低温干燥等方法制成安瓿、粉剂等保存。五-4.激活用于调控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大量的基因技术研究证明,一个完整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由两大部分组成(见附图一),一部分为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另一部分为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决定了它所表达免疫酶的性质;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控制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所表达免疫酶的数量、免疫活性和免疫应答能力,即免疫酶的效价。因此,要保持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所表达酶的性质不变,必须设法保持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DNA序列不变,即不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要达到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结构基因高效表达,并保持所表达免疫酶最佳免疫活性和及时的免疫应答能力,必须设法使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的启动基因高效启动。本发明通过人工模拟“生命波”方法,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获得具有表达调控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蛋白的特异性酵母。
参阅附图二,本发明所涉及采用人工模拟“生命波”激活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步骤如下1.按照附表一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选择适当的酵母种类(可选择酵母见附表三),按照活酵母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附图二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37±5℃之间,培养24-56小时。
4.打开附图二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9122±0.5MHz范围内。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波强度调节到230±15mv/cm范围内。
6.将装有酵母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附图二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调节到与发射仪所发射频率相一致的频点上。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100±20cm,并根据所确定的距离按照230±15mv/cm要求计算出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如距离为100cm,其发射机的输出电波强度为(230±15mv/cm)×100=21.5-24.5v}。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37±5℃的温度条件,激活42-72小时。
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或低温干燥等方法制成安瓿、粉剂等保存。
例四激活用于调控NK细胞免疫功能基因酵母“隐性功能基因”的方法举例如下1.按照附表一的成分配制培养基1000-2000ml,并灭菌处理。
2.选择IFFI1048酵母种类,按照活IFFI1048细胞/培养基≥1×108个/1000ml的比例,注入附图二所示容器内的培养基中。
3.保持容器中的温度在37±5℃之间,培养24-56小时。
4.打开附图二所示的电波发射仪,将输出电波频率调节到9122±0.5MHz范围内。
5.将电波发射仪输出电波强度调节到21.5-24.5V(以距离为100cm为例)范围内。
6.将装有酵母IFFI1048培养液的培养瓶,按照附图二所示的模式安装到接收机放大器输出端,将接收频率与发射仪的发射频率调节到相同的9122±0.5MHz范围内。同时调节发生仪和接收仪之间的距离为100cm。
7.在上述条件下,并保持37±5℃的温度条件,激活42-72小时。8.经以上条件激活后IFFI1048酵母细胞,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或低温干燥等方法制成安瓿、粉剂等保存。实验举例实验举例一a.取wates大鼠60只,分成A、B、C共3组,每组20只大鼠。A组为实验组,B组为使用环磷酰胺对照组,C为空白对照组。b.采用180腹水瘤,分别接种各组大白鼠。c.从接种后的第二天开始,A组给本生物制剂液(含4种特异性酵母细胞数量相同,均为≥1×108个/ml,即4种特异性酵母细胞总量≥4×108个/ml),剂量为0.3-0.6ml/kg;B组给环磷酰胺,剂量为10-20ug/kg;C组给生理盐水0.3-0.6ml/kg。每天一次。d.七天后解剖检测腹水瘤的大小,如下表 注上表所列-27.2%、-86.4%,分别表示(B)对照组及(A)试验组瘤体平均重量比空白组(CK)瘤体平均重量减少的百分量。实验举例二a.取wates大鼠90只,分成A、B、C共3组,每组30只大鼠。A组为实验组,B组为使用环磷酰胺对照组,C为空白对照组。b.采用U-14实体瘤,分别接种各组大白鼠。c.从接种后的第二天开始,A组给本生物制剂液(含4种特异性酵母细胞数量相同,均为≥1×108个/ml,即4种特异性酵母细胞总量≥4×108个/ml),剂量为0.3-0.6ml/kg;B组给环磷酰胺,剂量为10-20ug/kg;C组给生理盐水0.3-0.6ml/kg。每天一次。d.服用14天后解剖检测腹水瘤的大小,如下表 注上表所列-10.5%、-89.5%,分别表示(B)对照组及(A)试验组瘤体平均重量比空白组(CK)瘤体平均重量减少的百分量。六、特异性酵母耐酸(耐低PH)的驯化以上说明了本发明采用人工模拟“生命波”的方法,分别激活酵母不同“隐性功能基因”,获得4种分别用于激活、调控B细胞免疫基因、T细胞免疫基因、K细胞免疫基因和NK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特异性酵母。但这4种特异性酵母还不能直接用于调控各种免疫基因,这是因为它们还不能适应肌体内的环境。众所周知,肌体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而且各种环境因子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当这4种特异性的酵母通过口腔、胃进入小肠的途径时,很难保障其细胞的完整性,更难保障酵母细胞内目的酶的活性,因此保障酵母细胞活性是十分关键的。本发明采用了对4种特异性酵母的环境因子驯化培养,驯化培养方法步骤如下本发明4种特异性功能的酵母环境适应性驯化,是通过如图三所示方法实现的参阅附图三,本发明4种特异性酵母环境适应性驯化的方法步骤分别说明如下(一)、驯化调控B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步骤1.按照附表二的方法配置好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取1.中配置好的培养基1000ml,注入到附图三的容器中。
3.取调控B细胞免疫基因的种特异性酵母液10ml(含活性酵母细胞≥1×108个/ml),注入附图三所示的容器中。
4.打开如图三所示的电波发生器,并调节到适应于调控B细胞免疫基因的种特异性酵母专一性频率9142±0.6MHz上。
5.调节如图三所示的电波输出电压为5-10mv/ml(1000ml培养基所使用的电波强度为5-10v)。
6.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在37±5℃的温度条件培养48-96小时后,分离保存在0-4℃的条件下备用。(二)、驯化调控T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步骤1.按照附表二的方法配置好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取1.中配置好的培养基1000ml,注入到附图三的容器中。
3.取调控T细胞免疫基因的种特异性酵母液10ml(含活性酵母细胞≥1×108个/ml),注入附图三所示的容器中。
4.打开如图三所示的电波发生器,并调节到适应于调控T细胞免疫基因的种特异性酵母专一性频率8998±0.5MHz上。
5.调节如图三所示的电波输出电压为5-10mv/ml(1000ml培养基所使用的电波强度为5-10v)。
6.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在37±5℃的温度条件培养48-96小时后,分离保存在0-4℃的条件下备用。(三)、驯化调控K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步骤1.按照附表二的方法配置好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取1.中配置好的培养基1000ml,注入到附图三的容器中。
3.取调控K细胞免疫基因的种特异性酵母液10ml(含活性酵母细胞≥1×108个/ml),注入附图三所示的容器中。
4.打开如图三所示的电波发生器,并调节到适应于调控K细胞免疫基因的种特异性酵母专一性频率9563±0.6MHz上。
5.调节如图三所示的电波输出电压为5-10mv/ml(1000ml培养基所使用的电波强度为5-10v)。
6.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在37±5℃的温度条件培养48-96小时后,分离保存在0-4℃的条件下备用。(四)、驯化调控NK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步骤1.按照附表二的方法配置好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取1.中配置好的培养基1000ml,注入到附图三的容器中。
3.取调控NK细胞免疫基因的种特异性酵母液10ml(含活性酵母细胞≥1×108个/ml),注入附图三所示的容器中。
4.打开如图三所示的电波发生器,并调节到适应于调控NK细胞免疫基因的种特异性酵母专一性频率9122±0.6MHz上。
5.调节如图三所示的电波输出电压为5-10mv/ml(1000ml培养基所使用的电波强度为5-10v)。
6.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在37±5℃的温度条件培养48-96小时后,分离保存在0-4℃的条件下备用。七、本发明的制法及4种特异性酵母的培养工艺本发明生物制剂的制法主要分为特异性酵母的培养、混合、浓缩、罐装等主要工序,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四。
本发明所涉及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共4种。这4种特异性酵母经过上述方法获得后仅是获得了种子,要制成大量的本发明生物制剂,必须有足量的特异性酵母,因此需要扩大培养。本发明分别经过以上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获得的4种特异性酵母液,送入4种酵母液的混合工艺。4种特异性酵母培养是分别通过以下方法步骤实现的七-1、调节B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本发明所涉及调节B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工程正如附图五所示。
参阅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五,本发明所涉及的调节B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步骤如下1.按照附表四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经灭菌处理后,分别注入到附图五A、B、C罐中。
2.将经人工模拟生命波方法激活,并经耐受低PH(小于PH2.5)的培养所获得的调节B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输入到附图五所示的种子罐A中,作为种子液。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A罐种子液注入到B罐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注入的比例为A种子液/B培养液=5ml/1000ml。
3.调节电波发生器,使其输出生物电波为9142±0.6MHz,并同时按照0.5-1.0v/L的要求计算,设定电波强度(如假设B罐中培养液的数量为50L,单磁波强度应为0.5-1.0v/L×50L=25v-50v)。
4.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情况下,37±5℃条件下培养56-72小时。
5.当B罐中调节B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活细胞达到20亿个/ml时,将B罐酵母液输入C罐中,准备输送到下道混合工艺。七-2、调节T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本发明所涉及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工程正如附图五所示。
参阅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五,本发明所涉及的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步骤如下1.按照附表四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经灭菌处理后,分别注入到附图五A、B、C罐中。
2.将经人工模拟生命波方法激活,并经耐受低PH(小于PH2.5)的培养所获得的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输入到附图五所示的种子罐A中,作为种子液。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A罐种子液注入到B罐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注入的比例为A种子液/B培养液=5ml/1000ml。
3.调节电波发生器,使其输出生物电波为8998±0.5MHz,并同时按照0.5-1.0v/L的要求计算,设定电波强度(如假设B罐中培养液的数量为50L,单磁波强度应为0.5-1.0v/L×50L=25v-50v)。
4.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情况下,37±5℃条件下培养56-72小时。
5.当B罐中调节T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活细胞达到20亿个/ml时,将B罐酵母液输入C罐中,准备输送到下道混合工艺。七-3、调节K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本发明所涉及调节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工程正如附图五所示。
参阅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五,本发明所涉及的调节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步骤如下1.按照附表四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经灭菌处理后,分别注入到附图五A、B、C罐中。
2.将经人工模拟生命波方法激活,并经耐受低PH(小于PH2.5)的培养所获得的调节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输入到附图五所示的种子罐A中,作为种子液。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A罐种子液注入到B罐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注入的比例为A种子液/B培养液=5ml/1000ml。
3.调节电波发生器,使其输出生物电波为9563±0.5MHz,并同时按照0.5-1.0v/L的要求计算,设定电波强度(如假设B罐中培养液的数量为50L,单磁波强度应为0.5-1.0v/L×50L=25v-50v)。
4.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情况下,37±5℃条件下培养56-72小时。
5.当B罐中调节K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活细胞达到20亿个/ml时,将B罐酵母液输入C罐中,准备输送到下道混合工艺。七-4、调节NK细胞免疫基因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本发明所涉及调节N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工程正如附图五所示。
参阅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五,本发明所涉及的调节N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培养工艺步骤如下1.按照附表四的成分配制培养基,并经灭菌处理后,分别注入到附图五A、B、C罐中。
2.将经人工模拟生命波方法激活,并经耐受低PH(小于PH2.5)的培养所获得的调节NK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异性酵母,输入到附图五所示的种子罐A中,作为种子液。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A罐种子液注入到B罐的培养基中扩大培养,注入的比例为A种子液/B培养液=5ml/1000ml。
3.调节电波发生器,使其输出生物电波为9122±0.5MHz,并同时按照0.5-1.0v/L的要求计算,设定电波强度(如假设B罐中培养液的数量为50L,单磁波强度应为0.5-1.0v/L×50L=25v-50v)。
4.保持上述电波频率和电波强度不变情况下,37±5℃条件下培养56-72小时。
5.当B罐中调节NK细胞免疫基因的特异性酵母活细胞达到20亿个/ml时,将B罐酵母液输入C罐中,准备输送到下道混合工艺。八、4种特异性酵母的混合工艺本发明所涉及的4种特异性酵母液混合工艺,是按照下表的比例进行的。
特异性酵母液混合比例一览表(以4000L混合液计)
本发明特异性酵母液的混合是按照附图六的方式进行的。参阅附图六,本工艺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1.将4种特异性酵母液分别输入到A、B、C、D罐中.
2.将A、B、C、D罐中的4种特异性酵母液按照等量的比例输入到混合罐M中进行混合。
3.将混合后的酵母液注入到附图七所示的浓缩工艺中,准备浓缩。九、特异性酵母浓缩工艺浓缩工艺是将上述八。中4种特异性酵母液混合后的液体浓缩,浓缩的目的是达到灌封成品时的要求设定的。浓缩工艺分为两级,第一级浓缩后再输送到第二级浓缩,最终达到浓缩度为64%左右。
本发明所涉及特异性酵母液的浓缩,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1.将经上述混合工艺混合后的混合液,输送到附图七所示的浓缩工艺第一级浓缩机设备。
2.在第一级浓缩罐中将特异性酵母混合液,浓缩至80%(以容积计算),然后输送到第二级浓缩机中浓缩。浓缩可采用冷冻真空浓缩、常温半真空浓缩或加温浓缩等方法,但无论哪种浓缩方式都必须以保持特异性酵母细胞的活性为基准。
3.在第二级浓缩罐中再次浓缩至80%,有关浓缩的要求依然同2.中的条件。浓缩后立即输送到灌封工艺准备罐封。十、灌封工艺本发明所涉及的灌封工艺分为冷却、计量和灌封三个过程。冷却的目的是将浓缩过程中造成的温升将下来,以免灌封后产生气体;计量是为了检验浓缩是否达到总量的控制要求,并为灌封所用的瓶子数量做准备;灌封是将特异性酵母液制成成品主要工艺的最后一步。本工艺是按照附图八所示的步骤实现的1.将浓缩后的特异性酵母混合液输送到附图八所示的冷却罐中,冷却到12-15℃。
2.将经过冷却罐冷却的混合液,输送到计量罐中计量。将计量后的混合液输送到灌封机种灌封,制成成品。附表一激活调控(B、T、K、NK)细胞所用酵母“隐性功能基因”培养基成分表
附表二 环境条件适应性培养基成分表(以1000ml为例)
附表三本专利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但不仅限于本表所列微生物)
附表四特异性酵母扩大培养基成分表(以1000L培养液计)
注1.上表中各种液体均是按照物料/水=1/10的比例加工制成的。
2.上表培养液要调整到PH2.5±0.2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采用模拟生命波的不同频率电子信号,分别激活普通酵母隐性基因,使其变成不同的特异性酵母。这些特异性酵母被激活的不同隐性基因所表达的不同蛋白(酶),专一性的调控、校正或激活人体内B细胞免疫基因、T细胞免疫基因、K细胞免疫基因和NK细胞免疫基因,使这些免疫低下或免疫应答能力下降等基因恢复正常,重建免疫系统。本发明详细叙述了采用这些特异性酵母,制成了生物制剂。通过服用这种生物制剂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防治多种肿瘤、尿毒症、各种病毒性肝炎、各种神经障碍造成的疾病、红斑狼疮、肺结核、糖尿病、各种胃肠溃疡、多种病毒性感染等。
2.如同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使用酵母制成,所涉及的酵母广泛如同附表三,但不局限于附表三。
3.如同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除酵母外所使用的原料为野山楂(或山定子)、酸枣、五味子、人参、大豆等制成。
4.如同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使用了模拟生命波的不同频率的电子信号激活普通酵母。
5.如同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了液体和固体的免疫调节剂,并用于人体免疫功能的重建、免疫基因的调控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模拟生命波的电子信息频率的方法,激活普通酵母隐性基因,使普通酵母变成特异性酵母,这种特异酵母所表达的特性蛋白(酶),分别具有激活、调控、校正免疫能力低下B细胞免疫基因、T细胞免疫基因、K细胞免疫基因和NK细胞变异基因的功能。并使用这些特异性酵母制成了生物制剂用于调控机体免疫基因达到重建肌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患多种疾病的肌体恢复健康。本生物制剂可用于多种肿瘤、尿毒症、肝炎、老年痴呆、各种胃肠疾病、糖尿病、神经障碍等多种疾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04GK1366038SQ0110058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6日
发明者张令玉 申请人:张令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