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越轨行为:沉溺网吧、游戏厅

 木香草堂 2019-01-27

儿童越轨行为:沉溺网吧、游戏厅

1 虚拟世界的诱惑


近年来,沉溺于网吧、游戏厅的儿童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也令无数的父母、教师为此而伤透了脑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少年儿童沉迷电子游戏呢?


游戏的魔力。


电子游戏多以跳跃式的画面、卡通的造型出现,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规律,容易刺激孩子的感官,吸引孩子;

游戏具有互动的特点和很强的参与性,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象征的方式学习角色的扮演和角色认同,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而不受成年人的束缚,在虚拟的世界里得到自我实现的快感;


玩电子游戏过关斩将之类的操作可以高得分、取得好成绩、得到代用币或物质的奖励,使孩子产生在现实生活种少有的胜利感、满足感、成就感,产生我要玩得更好的愿望;


在游戏世界里,不需承担责任,任何失败都可随时都能被否认或逆转,任何事情做糟了,都可以重来;


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能量、不良情绪可以通过游戏释放和发泄出来,某些幻想可以在游戏中得以实现和得到满足。

自身的内驱力


好奇心的驱使。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探索世界的动力。在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里,有许多现实社会中没有的或自己接触不到的东西。在游戏中对这些内容了解越多就越好奇,越是好奇越要继续探索下去;

 
寻求刺激、满足兴奋的需要。儿童有兴奋的需要,要维持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信息输入,对单调、枯燥的现实生活不满足,就会很自然地去寻求刺激,这是一种类似觅食的行为;


性格的偏移。一些调皮、任性、倔强、富于攻击性的孩子一般不被人喜欢,便回避与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而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为所欲为,更容易沉迷电子游戏;


同龄人的相互模仿。模仿行为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手段,模仿的对象主要为同龄人,同龄人的行为对其有极大的感召力,个别孩子对电子游戏的青睐、在同伴中的渲染、以及相应的外部环境的刺激,很容易游戏往往是更多的孩子深陷其中;

寻求自我实现。每个人都在寻求自我实现,当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很自然会转到虚拟现实中来寻求补偿,使受到挫折的自我再次壮大,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家庭的离心力


回避家庭冲突。一些家庭冲突不断,尤其是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不断发生家庭暴力、冷战都会使孩子缺少温暖、关爱和安全感,孩子幼小的心灵倍受困扰,为逃避精神困扰,忘却烦恼,网吧、游戏厅自然就成为孩子的避难所;


宣泄对父母的不满。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于严厉苛刻,孩子什么事情都得遵从父母的意志,必须走父母铺就的成长道路,使孩子缺乏自由的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遭到扼杀。为了渲泄心中的不满和压力,也作为一种代偿或反叛,孩子很容易加入电子游戏大军;


缺乏父母管教和正确引导。有些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或个人消遣,忽略孩子的心理和生活需要,对其放任自流,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在电子游戏中寻找心理和行为的归宿。


学校的压力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在班上拿不到名次,也没有什么特长,为自己不能出人头地,体现自我的价值而感到自卑。作为精神上的补偿,攻城掠地、过关斩将的电子游戏很自然地成为他征服他人、取得成功的替代行为;


繁重的学习任务令一些孩子不胜负荷,身心疲惫,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放松精神、调整情绪,容易选择电子游戏来舒展身心;


学校刻板的管理、过多的约束难以满足儿童探索、好奇、兴奋的需要,使一些不安分的学生自己另辟蹊径,在游戏厅里获得了暂时的自由;


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在家里和同学中都没有什么伙伴,加之同学之间存在着竞争,不善于与同学交往或人际关系敏感的孩子容易出现社交焦虑或恐怖。为回避社交,电子游戏中的人物成了他的玩伴,虚拟的世界,成了他的欢乐天地。


2
.怎么知道孩子玩游戏上了瘾


学校又交费?李岳的爸爸下岗了,妈妈病休在家,家庭生活拮据。开学后的学杂费、书本费交了不少,此后又是班费、上机费、扶贫捐助费……接二连三的交费令家里有点招架不住,可是父母觉得这都是学校的正事儿,再困难也不能委屈了孩子,每次都是如数给予。直到有一天又要交50元的校服费,妈妈无意中跟邻居念叨,她孩子正好和李岳在一个班,人家说,没有啊,不是上学期刚刚换了新校服吗?李岳的妈妈大吃一惊,又询问交过的其他费用,多数都不是学校要求交的钱。难道孩子在说谎?经过父母再三追问,李岳才道出了实情:同学拉他去游戏厅,开始是别人请客。去了几次后,有点上瘾了,可是总让别人花钱挺不好在意思,自己又没有多少零花钱,于是就想出各种名目找家里要钱。他对父母说,我知道只要是学校的事,你们给钱最痛快。


吃早餐的钱哪去了?一天上体育课,王宾突然在操场上晕倒了,医生检查后说是低血糖,主要是空腹加上剧烈活动造成的。我儿子怎么会空腹呢?每天早上5元钱的早点钱没有一天拉下过呀!妈妈莫名其妙。粗心的妈妈哪里知道,两个多月以来,王宾就没有吃过早餐,省下来的钱全用来打游戏机了。王宾觉得吃不吃早点无所谓,不打游戏机?那可不行!


放学了,孩子却没回家。小虎上五年级了,眼看着就要毕业了,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每天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今天补语文,明天补外语没有一天闲着。可是就这么紧张、下这么大的功夫,学习就是不见起色,而且越来越糟糕,几乎跟不上进度了。开家长会时,爸爸才知道学校根本就没有什么补习班。原来,每天放学小虎都去游戏厅玩游戏,越玩瘾越大。爸爸很后悔:如果早一点发现,早一点跟老师沟通,或许不至于这样。


精神恍惚的好学生。杨帆是连续三年的校级三好生,差不多每门功课在班里都名列前茅。可是新学期开始后,他几乎变了一个人:上课精神不集中,本来爱动脑筋的他对老师的课堂提问竟然也总是支支吾吾;在课间他也没有了往日的活跃,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作业常出错,几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班主任带他找心理老师咨询,才知道他家的电脑在假期里上了宽带网,他经常在网上漫游上了瘾,整天废寝忘食玩网络游戏、与网友聊天、在网上冲浪……使他陷入了虚拟世界的情境之中难以自拔,达到很难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和学校生活环境的程度,发展下去非常危险。杨帆的父母说,亏得老师发现得早,不然孩子就毁了。


3
.帮孩子回到现实世界


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儿童之所以沉溺网吧、游戏厅,热衷于在虚拟环境中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意、不满足造成的。而他们的自制力较弱,理性发展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状态,所以父母、老师要承担起对他们引导、帮助的责任。


呼吁社会不如呼吁自己


许多父母、老师作为教育者面对孩子沉溺于网吧、游戏厅,出现种种触目惊心的问题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呼吁社会引起重视,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其实,我们本身同样是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而且比社会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您了解孩子为什么迷恋游戏、沉溺网络吗?家庭是否对他缺少关爱?学校是否给他太大的压力?我们的教育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网络和电子游戏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您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吗?能与孩子共同讨论它们的利与弊吗?如果您对此一无所知,而以一个外行对孩子指指点点,又如何能让孩子服气呢?——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向孩子学习、向媒介学习、向专家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育者的迫切要求。
虚拟社会让孩子迷恋,我们能否可以在现实社会中创造一些儿童喜欢的环境、搞一些孩子有兴趣的活动呢?星星河快乐家园雏鹰假日小队不是也吸引了无数的孩子吗?——父母、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创造更多的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


◎“
不如


电子游戏不是恶魔,网络也不是洪水猛兽。它们既然产生了,受到众多儿童的青睐,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完全禁止不可能,堵也堵不住,不如。也就是说,不是不可以玩,而是要把握好玩什么?什么时间玩?
指导孩子选择游戏和上网的内容。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社会主流信息、通过游戏增长智慧、通过电脑操作掌握现代技能……帮孩子选择一些好的游戏软件,介绍一些权威的儿童网站,让游戏和网络的积极因素对孩子发挥更大的作用。
指导孩子安排好游戏和上网时间。对孩子来说,课余时间有许多事情要做,写作业、参加各种活动、休息睡眠、上网、玩电子游戏……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要统筹安排。如果上网、玩电子游戏只是全部活动的一部分,被事先严格限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无节制地沉溺其中的问题了。


◎“
他律不如自律


当孩子最初接触电子游戏和网络的时候,就让他了解使用规范,比如网络的安全规则、电子游戏的禁忌,增强识别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不良刺激的免疫力,能够做到自行选择、自我控制,养成自我驾御的好习惯。这样教孩子自律往往比父母和老师盯着孩子不厌其烦的他律的作用更大。
                       

(原载《孩子你在想什么》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文章来源:关颖的博客

http://blog.china.com.cn/guan_ying/art/823207.html

 

 

 伊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