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下,作为一名优秀的平面设计师应该从传统思维定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实现思维从平面到空间的转化,赋予设计更为广泛的意义。 在平面设计创作中,设计师的任务是提高信息的品质,增强信息传播的力量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尺度。设计师应平静而内观,围绕信息传达这一设计本质功能,通过自己的创意并切中主题的把握,带动人们的思考。然而,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化体现在具体的设计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平面烘托、渲染与塑造空间环境,使之成为空间环境中的积极组成要素。二是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多维空间,从单一到多元转化,拓展平面设计的感染力,调动观者的多感官参与与体验; 平庸的设计很容易淹没在多于牛毛的信息中,被人们自动过滤掉。因此,信息传达要清晰有效,新颖独特的设计才能延长视觉的停顿时间,使人获得明确而深刻的印象。平面设计是视觉传达的设计,它的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进行传达。平面设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逐渐从平面向空间,单一向多元,静态向动态的交叉和综合方向发展。平面设计可以拓展和丰富空间的层次,传达空间的内容,美化空间的环境。 平面思维是指人的各种思维线条在平面上聚散交错,也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普遍联系,这种思维更具有跳跃性和广阔性,联系和想象是它的本质。我们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属于平面思维的范畴。实现平面思维向空间思维转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体现在观念的变化上。后现代设计主张用多元、丰富来对抗单一的“纯粹”意义,甚至是跨界的交融,用活泼来消解统一,营造消费时代轻松幽默的生活氛围,自由尝试任何可能的风格并进行折衷处理,实现与大众的对话等。 平面思维作为一种确定性的思维,保证了思维要有一个明确的出发点,有一个确定不移的思维对象或研究中心并在单一定向中活动。与平面思维相对应的是空间思维。它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去感知对象,并充分考虑了事物存在的环境,能跳出事物的本身。 平面设计适应性与载体依附性较强,如通过充满艺术张力的绘画、图案与时尚前卫的涂鸦等等,能在三维空间中创造无限的想象力,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国古代著名人物诸葛亮,擅长于用“兵”是众所周知的,一般人可能认为只有“人”才可以当“兵”用,但在诸葛亮的思维中,水、火是“兵”,草、木皆“兵”,更可以借东风以作“兵”用,他可以想到比“人”更多的事物抵当“兵”用,这就是平面思维的效果。 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的产生正是阿基米德联想到了用“水”的方法来解决皇冠之迷。 “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虚构的神物,它的形象是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放在平面上组合而成的。汉代学者王充就曾指出过,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这不能不说是古人平面思维的结晶。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遭到德军的包围,经常受到敌机的轰炸。在这紧急的关头,昆虫学家施万维奇从蝴蝶五彩缤纷的花纹能迷惑人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建议对重要目标进行迷彩伪装。这一招十分有效,大大降低了重要目标的损伤率,也就有了今天的军用迷彩服。这绝对不是单向线条思维可以做到的。 因此,从平面到空间的转换,首先是一种思维的转换。这种思维是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思维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