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元璋定都南京,而朱棣登基后迁都北京。虽然不是都城了,但南京还是作为明朝的陪都,当时保留着一整套的官僚体系,是毫无争议的南方政治中心。到了满清入关,清军占领南京后,将南京改名“江宁府”,无比重视这里。 清朝统治者很清楚,南京在汉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这里必须要死死掌控在自己手中。反清复明则希望拿下南京,这样就能一呼百应,郑成功也是这样想象的,可惜他以惨败收场。那么,郑成功已经兵临城下,为何还是失败了? 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李自成西逃,朱由朱由崧在南京称帝。随着清军南下,李自成的大顺军、弘光政权先后灭亡,但南明方面的抗清行动此起彼伏。郑成功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对清朝东南海防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经过一段时间的征战,郑成功的势力已经遍及福建、浙江、广东三省。拳头大了,郑成功把目光投向了南京。郑成功认为,一旦自己能拿下南京,以这里为根据地来号召汉人,天下势必会群情激愤。 另外,一旦占领南京就相当于控制了江南富庶地区,军队的后勤补给将不是问题。地理学家也表示,300多年前的长江入海口在如今的江阴附近,这也给了郑成功水军攻入南京提供了便利。 很快机会来了,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主力集结云贵准备围剿南明永历政权,东南一带防御较为薄弱。郑成功决定利用这一点,举全力攻打南京,于八月率水军从舟山北上。 然而,郑成功的水军长期活跃在福建海域,对浙江海域不熟悉,又遇到台风,第一次出征官兵仅溺死就8000人。次年,郑成功再次北上,先是消灭了清军定海水师,解除了自己进军长江的后顾之忧。 六月下旬,镇江知府戴可进开成献降,郑成功终于打开了南京的关键之地。占领镇江后,郑成功部将甘辉建议应该立即派陆军星夜兼程直下南京。郑成功的一个致命失误出现了,他认为南京早晚是郎中之外,坚持以水军为核心,稳扎稳打。 郑成功失误了,他忽视了南京周边的水文环境并不适合水师稳扎稳打,这里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根本不适合大型船队的运转。就在郑成功以为势在必得时,南京城里清军的防御已经大大加强。最终的结果是这样的:江宁围攻战以郑军惨败告终,伤亡至少2万人以上,这是郑成功军事生涯中的最惨重一次失败。 参考资料:《郑成功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