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医案2首方 来源:《外科与皮肤疾病千首方》 一、 方法:升陷汤合桃仁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 赤芍、当归各10克,生黄芪30克,坤草40克,猪苓、 泽泻各15克,川牛膝12克,鸡血藤20克,升麻、柴胡各9克。 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效果: 李氏,女,60岁。患下肢静脉曲张多年,稍事劳作即下胶浮 肿、胀痛,步履困难。饮食及二便调畅。医院外科建议行手术治 疗,因惧手术而要求保守治疗。下肢静脉怒张、盘旋,有凹性水 肿。舌脉无明显异常。予以上方7剂后,症减半,继服18剂,症 状基本消失。以后每有劳作依然发病,但症状较前轻。且依旧服 上方数剂,症状很快消失。 按:本例患者系年高,正气巳虚,血行郁滞,拟黄芪升提元 气,桃红之辈行血之滞,坤草大剂用之,可利水活血。 本方系樊中州之经验。 二、 治疗方法 方药:黄芪20-50克,当归10克,赤芍7.5克,地龙、 桃仁、红花各5克。形成溃疡者加白芨15克。水煎服。 治疗效果;经治30例。显效21例;有效9例。 按.本方系沈阳铁路局阜新医院李筠、孙伯昌经验。 曾刊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年第5期, 附: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 病因: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 多由于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股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的浅静脉血流反流,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引起。其次,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也是重要原因,患者常合并有周身或局限性的静脉壁缺陷,在静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静脉的迂曲、扩张。最后,长期站立、肥胖和腹腔压力等因素因可增加静脉压力均会增加静脉曲张发展发生的可能。 临床表现 发病早期,多为下肢酸胀不适及钝痛感,同时有肢体沉重感,易乏力。多在久站后上述感觉加重,通过平卧、肢体抬高则可缓解。病变中后期,静脉壁受损,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样外观,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明显。病程长者,肢体皮肤则出现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湿疹及溃疡。随着病情的演变,可以伴随血管走行的疼痛、下肢肿胀、淤积性皮炎、浅静脉血栓等症状。 诊断 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即可以明确诊断。站立后,下肢浅静脉突起,即提示静脉曲张的可能。若要进一步全面了解病情,则需进一步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及深静脉通畅情况,必要时需进行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重点应与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导致的静脉曲张相鉴别,后者有深静脉血栓病史,下肢多有明显肿胀的表现。如下肢有靴区溃疡、重度皮炎等,需要注意交通静脉有无受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