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笔·作文 汇编 美团给12万外卖员发了问卷,他们最想向用户说的话里面,得票较高的是: ——及时接电话。 ——把收餐地址写对。 ——收餐时说声谢谢。
一瞬间网友们吵翻了天。主要在于最后一句话,收餐时说声谢谢,这声谢谢到底该不该说呢? 第一类网友当时支持外卖小哥的说法,说句谢谢也是应该的,毕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世界,这么说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中国民族是礼仪之邦,谦逊有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句谢谢,给辛苦送外卖的小哥暖暖心窝也是无可厚非的。 另一类网友就是保持着相反的意见了,认为外卖是属于服务行业的,我花了钱买的服务,还要我和你说谢谢,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
【延伸素材】 ◆01 我的妈妈是外卖员
最新一期的《少年说》,主题是“我妈妈是外卖配送员”。
12岁的初中生仁志,他要上台对妈妈说些心里话。他的妈妈是一位外卖配送员。
“我的妈妈每天都辛苦工作,却一直得不到尊重。” “有一次,妈妈送一份外卖,在最后两分钟才送达,虽然有些晚,可还是在规定时间内啊。客人十分不满意,抓着妈妈就让她赔钱,最后还是路人解围,事情才平息下来。” “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我妈妈一样的人多一些善意,因为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
后来主持人上台说:“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做哪一个行业从来都不是大家高看或者低看你的源泉,做成什么样才是。”
仁志妈妈很尊敬这份工作,也尽力做到最好。甚至在儿子说完不讲理的客人后,对儿子说,其实大部分客人都是很善良的,下雨天会提醒她注意安全,会提前点已送达。尽管她自己会因为这份工作感到让儿子抬不起头,却也尽力向儿子传递一份善意,想要引领他对人性充满信心。
◆02 木心先生有一颗平常心
木心先生回到乌镇后,没过多久就病倒在床,负责照料他的,是两个没读多少书的年轻人,小杨和小代。
木心过世后,陈丹青问:“久病床前无孝子。为什么你俩对先生这么好?”
小杨看看小代。停了片刻,小代缓缓地说:“你知道的,丹青老师,我们在外打工,就是两条狗……到这里来,先生把我们当人看。比方说,我做对了事情,先生会夸奖我,我做错了,他从来不骂……”
“那他怎样呢?”
“他就教我下次怎么做,下次怎么说。”
木心先生是一个“诚觉世事皆可原谅”的人,他眼里自然没有什么三教九流与高下尊卑,他有的,是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
磨难中,他未曾屈服;盛名处,他觉得无趣。吊诡的是,这颗平常心,却最难为平常人所拥有。
03 感到迷茫,就去麦当劳打工吧
蔡澜老先生是一个顶有趣的人,最近他开放微博问答一个月,老有人问他,感到迷茫应该怎么办?他的回答经常是——去麦当劳打工。
有人就问了:为什么你总是建议人家去麦当劳打工啊?他回答说:“才知人间疾苦。”
微博上有人说:“我们之间是交易关系,我花了钱,所以不需要说谢谢。”马上有人回怼:“完美的逻辑闭环。我付了钱所以不需要说谢谢(对服务人员)。我说了谢谢所以不需要给钱(对帮了忙的熟人)。”认为外卖员无权要求客人说谢谢,本质上是缺乏对劳动者基本的尊重与同理心。
蔡澜本人是个通达大气的人,见谁都笑眯眯的,极少刻薄他人,却也依然认为服务行业才是真正的“人间疾苦处”。
[素材速写] 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要参加劳动的,没有一种劳动比另一种劳动更高级。人生在世,生存而已。
《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古斯塔夫对zero说:“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这野蛮的屠场里,这就是人性。这就是我们这些谦逊,卑微,渺小的人可以提供的。”
对所有服务行业的人——包括清洁工、出租车司机、快递员、服务员等,由衷地说一句谢谢,这大概就是文明吧。
【深度思考】 ◆这是一个不习惯说谢谢的社会?
这次的争论,也引起了一些其他方向的反思。
有的人觉得很疑惑,原来不是每个人都默认待人接物时理应“客气”一点儿啊。在很多人眼里,跟陌生人打交道时说你好、说谢谢,麻烦人时要说“请”之类的客气话,明明已经成了社交的基本操作。都客气两句,大家都好过。
就好比一天能说8遍sorry的英国社会——
地铁上不小心碰着人衣服了,公共场合打了个喷嚏,两个人迎面走来没有默契地找好错身的方向,都要异口同声地互道sorry。
这样频繁地使用敬语哪怕只是嘴上形成习惯、心里没有一丝波澜,至少也是个文明社会该有的好习惯,表明不愿冒犯他人的尊重。 实际上,理想虽然如此,我们社会的共识还真的没有进步到大家能把礼数做得那么周全。 说起来,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还没习惯说“谢谢”的环境里吗?
但按理说,现在流行的情感文化中,大家说起谢谢都挺痛快的。发个朋友圈都是,谢谢你爱我,谢谢你爱过我,谢谢生命赐予我的一切痛苦……对世间万物都能充满感恩之心。
可是唯独到了生活里却容易忽视别人主动释放的善意并非理所当然,忘了给一点儿礼貌得体的回应。当连“要不要跟外卖员说谢谢”这种分歧都能出现时,可能是因为一些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件事而有的人还没有——就算不强求发自内心的教养,人与人发生交集的场合里,“谢谢”这些礼貌的字眼儿就是保证世界和平的通行证。
常常把这些客气的话语挂在嘴边哪怕很“虚伪”,可是这种“虚伪”多一点儿,大家都舒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