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意 | 黑白

 清虚堂 2015-12-12


在佛典中有一段经文阐述,有一位叫掬提的生意人,为人老实,而且信仰佛法。他的儿子优婆掬提,很有善根且富有智慧。当优婆掬提年龄渐长,掬提居士就将自己开设的一家店交由儿子接管,他则专心修学佛法。有一天,掬提居士对一位已证得罗汉果的比丘说:「尊者!我很期待儿子能进入佛门、修学佛法。」比丘说:「很难得你有这分心,我会让他有机会接近佛、法、僧。」互相承诺后,比丘就到优婆掬提的店里随缘度化,应用智能解说佛陀的教法。优婆掬提听闻佛法后深感欢喜,有如甘露灌顶般;他问比丘说:「我要如何才能进入佛门?如何真正修行呢?」比丘说:「你要照顾好你的心。心念如果能达到善良、慈爱与平静的境界,就是修行了。」




优婆掬提说:「这无形无影的心念,要如何照顾?又该如何证明哪一心念是好的?哪一心念是不好的?」比丘回答说:「你可用黑豆和白豆,来试验心中的善念或恶念。一天中若起善念,就放一粒白豆;如果生起一恶念,就放一粒黑豆。黑豆减少、白豆增加,表示善念升高了;白豆减少,就表示恶念、烦恼增加了。」




《摩诃僧祗律》卷十三:

羯磨已,此比丘应作二种色筹:一者黑;二者白。不应唱言:非法者捉黑筹,如法者捉白筹。应如是唱:如是语者取黑筹,如是语者取白筹。




尔后,优婆掬提按照比丘的教法,把他的店当成道场,好好照顾自己的心。有人来买东西,他就生起欢喜心、感恩心,殷勤服务客人。使客人感到愉快后,他就放一粒白豆。有时遇到喜欢论斤计两的客人,优婆掬提对客人起憎恶和不欢喜心时,他就放一粒黑豆。一天下来,黑豆的数量比白豆多,优婆掬提随即提醒自己要加紧努力,照顾好自己的心。




过一段时间后,黑豆的数量仍比白豆多,优婆掬提就下定决心:「不要让心念被境转了!要对境不生心,以平常心、欢喜心来对待一切的事物。」优婆掬提精进的心,终于使黑豆的数量由多渐少,甚至完全消失。



季羡林先生在谈佛里解释过:““黑”与“白”同在其他语言里一样,白的颜色总是同“光明”联系在一起,引申为“善”。黑的颜色总是同“黑暗”联系在一起。引申为“恶”。




心念是修行的关键,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就在于一念心。若能好好照顾自己的心,保持平常心,就会处在宁静之境。照顾心念,保持平常心的方法,就是要培养大爱和善念。端视自己是否能多用心,时时培养心中的善念,并好好照顾这分心念。




陶瓷设计师泥人微信号:lungmo12 欢迎喜欢陶瓷的朋友添加交流

注:图文取自于网络由琅沐整理编排,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联系平台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