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液中的“千面娇娃”

 开心100mm05xkw 2019-01-27

作者: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  杨瑞芳


最近,同事小王常常会出现头昏,乏力的症状,去医院看病,抽血做了血常规检查。拿到结果后医生诊断为贫血,同时建议加做外周血涂片检查,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外周血涂片中红细胞这一“千面娇娃”的各种面貌吧。


血常规是临床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血常规的检测内容主要包括血细胞数目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两个方面。贫血时血液中可能会出现除正常红细胞以外的一些特殊细胞,这时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带你一起到显微镜下看看这些异常红细胞:


一、红细胞大小异常


01

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小于6um者称小红细胞,正常人偶见。如果血涂片中出现较多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能由于缺铁引起或者球蛋白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病。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性中心浅染区消失。


02

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大于10um,见于溶血性贫血及巨幼性红细胞性贫血。


03

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大于15um。最常见缺乏微生素B12及叶酸所至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其胞体所以增大是因缺乏上述因子。幼稚红细胞内DNA合成不足引起;不能按时分裂所致。当这种幼稚红细胞脱核之后,便成为巨红细胞。如果血涂片中同时存在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则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性更大。


二、红细胞形态异常


01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球形红细胞直径小于正常。厚度增加常大于2um。无中心浅染区,形似球形,细胞中心区血红蛋白含量较正常红细胞多,常见于下例疾病:

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③异常血红蛋白病(Hbs,Hbc病等)。


02

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椭圆形红细胞呈卵圆形,杆形,长度可大于宽度3-4倍,最大直径可达12.5um,横径可为2.5um。此种红细胞置于高渗、低渗、等渗溶液或正常人血清中,其椭圆形保持不变。这种红细胞增多见于:

①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意义;

②大细胞性贫血,可达25%;

③其它各类贫血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03

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比正常红细胞扁薄,中心有少许血红蛋白,部分可与周围的血红蛋白连接。边缘部染色深,故成靶形。主要见于:

①地中海贫血;

②严重缺铁性贫血;

③一些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

④肝病、脾切除后及阻塞性黄疸等。


04

形红细胞(sickle cell)形如镰刀形,这是由于红细胞内存在着异常血红蛋白S(Hbs)所致;在缺氧情况下也可出现这类红细胞。因此检查镰形红细胞需将血液制成湿片,然后加入还原剂如偏亚硫酸钠后观察。主要见于Hbs病。


05

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心仓白区呈扁平状,周围深染有如一个微张开口的嘴形或鱼口。正常人偶见。增高见于:

①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②急性乙醇中毒;

③少量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06

棘形红细胞(acanthocyte)是一种带棘状的红细胞,棘呈针刺状或尖刺状。见于:

①棘细胞增多症(遗传性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

②严重肝病或制片不当。


07

皱缩红细胞:皱缩红细胞周边成锯齿状,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可见于干燥太慢的血片,也可见于急性铅中毒,尿毒症等病人的血片上。


08

裂片细胞(schistocytes)为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红细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有各种形态,如棘形、盔形、三角形、扭转形等。正常人血片中裂片细胞<2%。多见于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症。其它也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不全。


三、红细胞结构异常


01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 cell)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胞浆内存在嗜碱性黑蓝色颗粒的红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等,多少不均,正常人血片中很少见到,约万分之一。在铅、铋、汞、锌中毒时增多,常作为铅中毒的诊断筛选指标。


02

卡波氏环(cabort's ring)成熟红细胞浆内有染成紫红色的细线性环,呈圆形或8字形,可能是残留核膜所至,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等。


03

豪-周氏小体(Howell-Jolly's body)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浆中,呈圆形,有1-2um大小,染紫红色,可一至数个,可能是残留的核染色质微粒。见于增生性贫血,脾切除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04

有核红细胞(nuclearted erythrocyte)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正常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时常见到。


四、血液寄生虫


4种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的不同发育期从而引发贫血等症状,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主要寄生于网织红细胞,三日疟原虫多寄生于较衰老的红细胞,而恶性疟原虫可寄生于各发育期的红细胞。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育、繁殖,形态变化很大。一般分为三个主要发育期。


①滋养体(trophozoite)

②裂殖体(schizont)

③配子体(gametocyte)




见识了“千面娇娃”红细胞的千变万化,您知道血涂片镜检有多么重要了吧。只要抓住血涂片镜检,结合临床症状或辅助检查,我们就能把贫血等血液疾病抓住病因,对症下药。


编辑:梁丘  审校:Ros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