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溯源龙文化--------7

 温情海洋 2019-01-28
         孔子向老子问礼学道,终创儒家大统,儒由道生。孔子,首先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因为在于分清“人为裸虫,三百之首”,因之使教,礼法方成。在这同一个层面,困扰西方哲人的问题,倾一生不能够解决的诟病,因之忧郁而发疯,发狂,或自杀者,不在少数,原因在于无法区分人------这个动物体的本质。而孔子既学道于老子,定然通晓阴阳五行之法,所以把人类二分,一是有教而知礼法者,称之众,君子;一是人之裸虫,不知礼法者,称之人之动物,小人。然后,因人而教,方是解决教育之大道,更是解决人类自身面对社会,应当如何解决问题的本质性的区别所在。
       《论语》是记载孔子同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现儒家思想和道德体系,总的说来就是国之体,民为本,用之以仁;民之社会,教之礼法。上国下民,用之中庸,方为儒家之大道。儒家,儒化。后世学者,常背离大道,名为儒学,实为私利,终恨肆意篡改之心。”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知,亦不可行也“,修身之根本,予以拳拳之词,后世又有几人寻道善行。经世致用,原本修身齐家平天下之好同,却使私利者迷离在名利之间,不识儒家之道之本原。更又甚者,每每篡改之能事,覆盖于孔子之名,“巧言乱德“。不知儒学者读出”巧言乱德“之义,是真学是假学,对于后世论及儒家者,当删之又删,方得道之本,真言一页纸,废话一万张,则明白孔子当初删六艺之初衷,无另巧于言者乱世,故儒家文化,只推《论语》足矣,其他不必牵强于孔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