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症全身性顽固多汗症伴失眠验案(桂枝加附子汤)

 大富豪654 2019-01-28


    患者王某,女性,64岁,主因漏汗不止20余年于2018426日初诊。

    患者20余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当地医院予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后大量汗出,发热症状缓解,此后遗留持续性自汗、盗汗,严重时日间十分钟更换一次衣服,夜间换6-7次衣服,尤以上半身为主,伴恶风寒,不敢开冰箱,后背痛,先后于国医堂、东直门医院就诊,自服玉屏风散等症状缓解不明显。时感头昏沉,口干口苦,嗅觉欠佳,视物模糊,心悸乏力。饮食尚可,失眠多年,多因汗出过多,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睡眠时间仅1-2小时,大便1-2日一行,小便频、量少不畅,夜尿2-3次。舌暗红、苔黄厚腻,根部尤甚,中裂,脉细弦尺弱。肌肤甲错。既往:膝关节置换术后、右肺错构瘤切除术后,高脂血症(CHO 6.72mmol/LLDL-C 3.44 mmol/LTG 1.56mmol/LCA199 60.99U/ml;甲状腺多发结节。双下肢银屑病。

    辨证为营卫失和,阳虚阴损。治拟调和营卫,复阳固表。取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15g          白芍15g         生姜15g         大枣15g

炙甘草15g        黑顺片30g先煎1.5h

          14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口服

贴脐外用方:

五倍子30g        枯矾10g         琥珀1.5g        冰片2g

2018510日 二诊:

患者服上方后汗出明显减少,日间更换1-2次,夜间基本不换衣服,怕风、怕冷程度较前减轻,后背痛改善,目前后背汗出较前胸部明显。纳食可,夜眠大为改善,睡眠时间>5h/d。舌胖大、中裂、齿痕,苔薄,脉沉细短。   

按:临床上多汗症可继发于其他一些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疾病、胸部肿瘤、脑血管病变以及皮肤疾病等,治疗可选择金属盐类止汗药阻塞汗腺导管,交感神经切除术,离子电渗透疗法抑制汗腺功能或营养治疗。但全身性多汗症很难控制。该患者始于受凉后,过度发汗,而形成重症全身性多汗症,中医称之为“漏汗”,病程20余年,虽汗出却畏寒,虽伤津却舌苔厚腻。源于太阳病发汗太过,阳气耗损,漏汗不止。阳虚于内则水液失于温化,聚而成湿邪,发于内则头身困重,舌苔厚腻;湿邪发于外则自汗不止。若投以收敛止汗之剂则湿邪无以出,自汗更重。故临证用药以附子扶阳化气,桂枝汤调和营卫。桂枝加附子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发汗太过既使表邪不解,又伤阳伤津。病证的主要方面是阴阳之伤,本于阳虚汗漏。治疗之法以扶阳为主兼以调和营卫,使阳气来复,气化津生。陈修园在《伤寒论浅注·辨太阳病脉证》中言“太阳病,固当汗之,若不取微似有汗,为发汗太过,遂漏不止。前云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故其人恶风犹然不去,汗涣于表,津竭于里,故小便难。四肢为诸阳之本,不得阳气以养之,故微急且至难以屈伸者,此因大汗以亡阳,因亡阳以脱液,必以桂枝加出附子汤主之。方中取附子以固少阴之阳,固阳即所以止汗,止汗即所以救液,其理微矣。方中桂枝辛温,温通卫阳,解肌祛风,芍药酸苦微寒,益阴敛液而和营气,桂芍等量配伍,一散一敛,调和营卫。生姜辛温,佐桂枝辛甘化阳以和卫气。炙甘草味甘,补中缓急,与芍药合用则酸甘化阴,与桂枝相伍则辛甘化阳。附子味辛而大热,性燥烈而善走通行十二经。本方附子与桂枝相配,有扶阳温通,大补表阳;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矣。生姜大枣是脾胃药,此乃援脾胃为生化之源”“血汗同源之义。本患者营卫得调之后,失眠症状也解除,是《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绝好体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此阳虚自汗证,非扶阳无以止汗,非化湿无以驱邪。全方虽无养阴之药,但湿邪为阳所化,津还阳复,营卫调和。《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王燕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