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匈奴——胡人的故事(十一)

 陆一2 2019-01-28


一个伤感的故事结束了,接下来的故事还如此低沉吗?

01

河西王

这是一个关于卢水胡的故事。他们是由南匈奴与月氏、羌人杂居而成,因世代居住在卢水(今青海西宁西)而得名。故事里的第一位人物蒙逊,出生在一个部落酋长世家,先祖曾担任过匈奴和前秦的官员。

有一天,担任后凉大臣的两位伯父被听信谗言的后凉国王吕光无辜杀害。复仇的火焰烧红了蒙逊的双眼,趁回家埋葬伯父的机会,他和太守段业一起背叛了吕光。在蒙逊的拥戴下,段业于东晋安帝司马徳宗隆安元年(397)自称“大都督”、“凉州牧”,两年后自行升格为凉王(历史上称为“北凉”)。后来,两人的关系因段业心胸狭窄走向破裂,伯父的悲剧眼看就要重演,握有实权的蒙逊率先发难,以残害忠良为由处死了主子段业。他成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

接手北凉的蒙逊并没有多少骄傲的资本,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版图上,除了自称正统的东晋和日益强盛的北魏,还有长安的后秦姚兴(羌族),苑川的西秦乞伏乾归(陇西鲜卑),西平(今青海西宁)的南凉秃发利鹿孤(河西鲜卑),姑臧(今甘肃武威)的后凉吕隆,敦煌的西凉李暠(hao)(汉族),得罪了他们中的哪一个,他都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为此,他对外向后秦纳贡,继而又向南凉纳款;对内则励精图治,颇有一点韩信胯下受辱、勾践卧薪尝胆的味道。

到了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兴二年(410),有了底气的北凉开始奉行远交近攻战略除了向北魏称臣外,不再向其他任何邻国进贡。南凉王秃发傉檀勃然大怒,立即派出使者斥责北凉。结果,使者被驱逐出境,两国约定适时决战。于是默默无闻的穷泉(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见证了一次恶战。毫无大战准备的南凉军队被彻底击溃,南凉都城姑臧随之换了主人。时隔两年,蒙逊把都城从张掖迁到姑臧,自称“河西王”。

北魏明元帝泰常六年(421),蒙逊又倾力灭亡了西凉,得到了著名的绿洲重镇酒泉、敦煌,占据了梦一般美丽、油一样丰饶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西域的黄金路线,也是佛教继丝路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

英雄总有迟暮的一天,蒙逊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延和二年(433)病重。临终前,他一再告诫三子牧犍:“与北魏亲善是我们的国策,请儿子铭记!”遵照父亲的嘱附,牧犍继续奉行向北魏称臣的政策,将妹妹兴平长公主送给北魏拓跋焘为右昭仪,对方也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牧犍为妻。有北魏这个巨人撑腰,北凉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

问题是并非每间闺房都值得采花贼光顾。拓跋焘的妹妹长得太黑了,好色的牧犍只是把她当“菩萨”一样高高供着,背地里与粉妆玉琢、貌美如花的寡嫂李氏双宿双飞。想不到这位色胆包天的李氏为了与小叔子长相厮守,竟然在武威公主的饭菜里下毒,多亏北魏皇帝派御医快马赶到,才将妹妹的小命从死神手中夺回。大怒之下拓跋焘要妹夫交出李氏,但嗜色如命的牧犍却暗中将嫂子藏到了酒泉。这一著名的桃色事件发生在北魏太武帝太延六年(439)。拓跋焘决定发兵亲征薄情寡义的妹夫。

针锋相对,北凉人也摆出了决一雌雄的架势。还是那句老话,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沮渠祖、沮渠万年暗中做了北魏的内应,固若金汤的姑臧城门大开,牧键被迫率文武5000人向妹夫兼大舅子缴械投降。只经历了两位国主,立国39年的北凉走下了神坛。

下一场将是哪个匈奴部落身披历史的霞光登场演出呢?

02

可怜无定河边城

陪伴血色黄昏的往往是灿烂无比的晚霞。在整个匈奴走下坡路的年代,一支名叫“铁弗”的匈奴部落留下了一支凄美的绝唱。

所谓“铁弗”,意为匈奴父、鲜卑母的后裔。晋永嘉四年(310),铁弗匈奴人从山西北部出发、渡过奔流不息的黄河,迁居今内蒙古河套一带,相继依附汉主刘聪、后赵石虎、前秦苻坚、西燕慕容永、后秦姚苌cháng)。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六年(391)的一个冬夜,急促的马蹄声敲碎了草原的静谧,北魏突袭了铁弗匈奴首领刘卫辰的老窝代来城(今内蒙古乌拉特旗东南)。刘卫辰在乱军中被杀,只有年方11岁的三子刘屈孑侥幸冲出重围投奔了后秦。

一个浪打上礁石,海鸟惊逃,以为是一次谋杀;孩子欢喜,以为是大海开出了鲜花。刘屈孑善骑射、多智谋、喜杀戮的特点,引起了许多后秦大臣的警惕和不安。而后秦高平公没奕于却把女儿许配给了他,一心笼络人才的后秦皇帝姚兴也给了他无限的信任。

让有些人敞开心胸,大概只有在手术台上。刘屈孑在被派到朔方协助岳父没奕于的日子里,先是扣留了柔然可汗向姚兴进贡的8000匹战马,然后在一次围猎中从背后射死了岳父没奕于,吞并了岳父的人马,随后以姚兴与北魏暗中勾结为借口宣布独立。

因为自认为是夏后氏苗裔,所以他在北魏道武帝天赐四年(407)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他还认为先人随汉朝公主姓刘是匈奴的一大耻辱,于是下诏:“帝王者,继天为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今改姓赫连氏,庶协皇天之意。”从此,刘屈孑改名赫连勃勃。

雄心勃勃的赫连勃勃于龙升七年(413)征调10万人在黑水之南营建都城。并把新都城命名为统万。

苍天有时也会瞎眼,机遇竟然一再垂青这位飞扬跋扈、反复无常的人。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东晋太尉刘裕灭掉后秦以后,带大军返回洛阳谋划篡晋,只留下年仅12岁的次子刘义真镇守长安。赫连勃勃乘虚包围了长安,近乎疯狂的进攻持续到第二年,坚固的长安被撕开了缺口,抵抗者的头颅被全部割下,堆积成一座高耸的小山供胜利者参观,还美其名曰“髑髅(dú lóu)台”。然后,他宣布成为皇帝。那一刻,他高坐在金色宝座上,仰望着蔚蓝的天空,心潮澎湃,踌躇满志。

之后,他经常站在城头上,将弓剑放在身边,凡是看到不顺眼的人,便亲手将其射杀。就这样,这位识字不多的国王竟然为神奇的“悖论”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

晚年的赫连勃勃居然玩起了“通过竞争选择接班人”的游戏,让太子赫连璝(guī)、次子赫连昌、幼子赫连伦互相攻杀。结果,赫连昌表现最为抢眼,就被赫连勃勃立为新太子。

夏真兴八年(425),赫连勃勃驾崩,太子赫连昌继位。并非所有靠竞争上台的人都有真本领,尤其是参与竞争的只有兄弟3人,属于典型的“矬子里面拔将军”。果然,上台后的赫连昌既无父亲的谋略,也无父亲的凶残,加上兄弟间的攻杀游戏一直未停,几天前还绿树荫荫的“大夏”突然临近了凋敝的深秋。第二年,北魏国主拓跋焘督兵攻进大夏,大夏先丢长安,后丢统万,王公、卿将、诸母、后妃、宫女都做了俘虏,所幸赫连昌带着7万户军民逃脱。

不久,赫连昌就被拓跋焘在临时喘息的安定城生擒,他还幸运地被封为王公,并娶到了拓跋焘的妹妹始平公主。但他耻于寄人篱下,后来在叛逃途中被北魏轻骑兵追上砍了脑袋。

至此,历经25个夏天的大夏,在西下的残阳里,急剧地合上了喧闹一时的帷幕。

昔日芳草茵茵、水流潺潺的无定河上游,如今只剩下苍鹰落日,塞外风沙。从碧波荡漾的河边营帐到指点江山的塞外名城,再到风沙弥漫的历史遗迹。500年,它经历了一个可怕的轮回。


文章部分内容采摘于《另一半中国史》——高洪雷著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