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开拓者的胆识,主动与乡政府签订厂长个人风险承包合同,开创了浙江企业承包改革的先河,并首创浮动工资制 他,带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作坊发展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他,开创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家勇于改革实践的智慧和担当。 他,创造了许多奇迹: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第一家进入国务院试点企业集团的乡镇企业,第一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乡镇企业,第一家并购国外上市公司的乡镇企业..... 他,就是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鲁冠球 鲁冠球,男,汉族,1945年1月17日—2017年10月25日。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8年10月,鲁冠球被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鲁冠球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 家境贫寒,辍学进城 1945年,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的一处不足二十平米的古旧房屋。由于家境贫寒,14岁时不得不辍学。父亲希望儿子能够学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但鲁冠球却想着要进城当工人。因为在改革开放前,在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年代,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工人和农民社会福利差异较大。一个农民想进城成为一名工人,渠道非常有限。1959年,萧山城里一家铁器社招收学徒工,鲁冠球不顾家人反对,报名进了工厂。 三年学徒期刚满,鲁冠球即将转正的时候,一场意外的变故,又让他回到了起点。 20世纪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出台了精简城市人口的政策,当时大约有2000万城市人口被精简到了农村,鲁冠球便是其中的一位。 摸爬滚打,不断探索 精减回来后,鲁冠球修过自行车,开过米面加工厂,但都被当成“资本主义的尾巴”,被割掉、被查封。负债累累的鲁冠球变卖了设备,卖掉了祖屋,才还清所欠下的债务。那时,所有身边的人都劝鲁冠球:收手吧,安心当个农民不好吗?可鲁冠球的脑子里,依旧不停地转着开工厂的念头。 靠在城里工厂学到的手艺,鲁冠球又在村上办起了一个铁匠铺。为了避免再次被“割尾巴”,这一次,他事先征得了大队干部的同意,获准使用大队农机修配组的招牌。这一变通的作法,让鲁冠球名正言顺地干起了工厂,虽然小打小闹,不怎么赚钱,但毕竟不用再东躲西藏了。 1969年,鲁冠球在村里开铁匠铺,没多久,国家出台了一个文件,每一个人民公社,可以搞一个农机修配厂,为农业机械服务。这一个消息,让鲁冠球眼前一亮,他找到公社领导,表明了自己的愿意。1969年7月8日,鲁冠球的铁匠铺由大队农机修配组变成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人员依然是包括鲁冠球妻子章金妹在内的七个人。 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由修配组变成修配厂,名字虽然大气了不少,但是鲁冠球的经营依然举步维艰。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材料供应紧缺,鲁冠球只有靠收废铁,拣别人用过的“二煤”,艰难的维持着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的生存。 1973年春天,鲁冠球无意中得到了一个消息,江苏镇江码头,有一批300吨的军工废角料。他迅速赶到镇江,买下了这批炮筒料头。但厂里没有氧气切割机,如何把千斤重的炮筒料头切成大小合适的材料?妻子章金妹出主意, 用电焊机一块一块地切开。从此以后的两年多时间,不管天热天冷,不管天晴下雨,都能看到章金妹切炮筒料头的身影。 后来有人开玩笑说,鲁冠球是用大炮筒“轰”开了旧体制的大门。鲁冠球却很认真地说,我们只是用小小的电焊机“切”开了旧体制的一条裂缝。 从六十年代末算起,十几年来鲁冠球的修配厂靠生产镰刀、锄头,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一步步向前挪进着。1979年,鲁冠球敏锐地判断出,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将大有可为,他砍掉其他项目,专攻汽车配件万向节。 不惜代价,引进人才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经过几年的培养,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相继学成毕业。此时,正赶上鲁冠球承包企业的初期,急需人才。可统招统分的高等教育制度下,作为乡镇企业,很难争取到大学毕业生。1984年6月份,高校毕业生分配在际,鲁冠球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引进人才。 他向教育部门支付了24000元培养费,获得了四个大学毕业生分配名额,让厂行政科长无论如何也要腾出两间房,还买回4辆当时高档自行车,并指定要“永久牌”,寓意让四位大学生永久地留在厂里。刚好,这一年上级奖励鲁冠球一台彩色电视机,当时自己家里还没有电视机,鲁冠球却直接把电视机给了新来的大学生。 改革创新,进军新领域 九十年代初期,万向集团已经成为乡镇企业中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是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在每一次公共场合,曾经一直想成为工人的鲁冠球,从不讳言自己是个农民。而他企业发展壮大之后,也时时刻刻想着要为农民做点实事。 工业创收,反哺农业。在这种理念支撑下,鲁冠球在农业养殖、种植方面,曾经做过多种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早期的多次失败,让鲁冠球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一是通过投资,第二个有专业的团队去经营。在农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效。 2017年,由万向集团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卡玛在美国上市。标志着万向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新能源汽车。 而在鲁冠球的规划中,并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早在20年前,他已经规划了一个更大的项目:万向创新聚能城。它是一个集聚科学家、创业者、投资者、企业家的综合性智慧城镇模式。 2015年,万向集团正式启动“万向创新聚能城”建设计划。今后5-7年,万向计划投资2000亿元,推进方圆10平方公里的万向创新聚能城。 ![]() 每年的7月8日是万向集团的成立纪念日。2017年7月8日,鲁冠球病重在美国接受治疗,他通过远程视频,向万向的全体员工发表讲话。这是鲁冠球最后一次在全体职工面前露面,也是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讲话。三个月后,2017年10月25日,鲁冠球在浙江杭州萧山的老家病逝,享年74岁。追悼会当天,附近几万名居民闻讯赶来,为这位在商界拼搏闯荡一生的民营企业家送行...... ![]() ![]() ![]() 鲁冠球从来不满足于现状, 对于自己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他从来没有停止过, 他说, 每一天做一件实事, 一月做一件新的事情, 一年做一件大事, 我这一生当中,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就是把万向集团办好。 ![]() 2019年1月28日晚21:48分,锁定央视财经频道《财经人物周刊》,带您了解民营企业家鲁冠球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
|
来自: 阿牛哥8mi3kbb7 >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