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动力 人本精神

 冬可燃冰 2019-01-28

 1文化是新时代城镇化的动力,人是城镇化的核心

中国城镇化最大的特点是快,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很多国家上百年的道路。经过了30年的快速城镇化,中国城镇化正进入“质量提升阶段”,更注重从速度转向质量。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把文化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文化能不能成为新时代城镇化的动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我们根据这个命题,做了一些理论上的梳理。



文化是城市未来的动力,“场景”是文化动力的核心

1
场景理论——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

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特里·克拉克提出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场景”理论,在对全世界700多个城市文化设施的调查基础上得出结论:各种文化设施、市民组织与活动组合形成特定场景,这种特定场景又孕育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吸引着不同优秀群体前来居住、生活和工作,从而驱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



2
理论的宁波验证:城市经济—文化产业—文化生活—人口结构正相关

现象1:城市经济与文化产业正相关

我们发现GDP高于宁波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基本比宁波高(除无锡),2016年原低于宁波的佛山GDP也超过宁波。


现象2:文化产业与文化生活正相关

文化产业发展得比宁波好的城市,文化生活水平(在豆瓣同城活动数量上)也基本高于宁波。

现象3:文化生活与人口素质结构紧密相关

宁波文化活动少,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较低。


现象4:文化场景是提升城市魅力的关键

我们在调研中听到的声音“宁波没什么好玩的,苏州开了诚品书店,我要去苏州”——宁波缺书店吗?它缺的是符合新价值取向的书店新定义。


现象5:场景是一种文化氛围和生活态度,是凝聚人精神需求的载体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很多年轻人或者是创意人群,他们不一定喜欢高楼大厦,而这种在两大城市坐标中间私搭乱建的咖啡小院,更符合他们生活的趣味性,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理论与现象的启示 

城市经济—文化产业—文化生活—人口结构”呈正相关的关系,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新区来讲,可能会从原来吸引产业,有了人口做服务配套,慢慢培育文化,到现在倒过来,这个地方有没有吸引人的文化,有没有人喜欢的城市服务——从“产人城文”转向“文城人产”,后工业化时代,人口的迁移可能会以文化因素为导向,哪个城市的文化和环境对高素质人群有吸引力,那个城市就会获得新优势!


创造这种具有复合型体验和情感价值的文化场景,应该是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城市发展要从“有序”到“有趣”的观念转变。


文化场景中国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体现出整体观下的“天人合一”思想,既讲究秩序,又追求人文意境,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尝试新的规划模式,促使物质空间的规划与人文内容的发展同步进行。像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活动提出“文化兴市、艺术建城”的目标,深圳趣城计划的施行则希望让城市更有竞争力。



建立规划新思维,创造动人文化场景

1
规划新思维

→ 建立规划新思维

实现理性有序和感性有趣的结合。


→ 建立多维的空间观

通过活动、声音、公共艺术、灯光、互联网等多样化体验手段,创造文化场景魅力。


多维的空间观

物理——三维空间

时间——昼夜、四季、年代

运动——速度、节奏

情感——乡愁、社群、氛围

文化——地域、民族、历史

经济——集约、效率、功能

政治——区划、管制

生态——物种、系统

社会——绅士、女权、年龄

网络——线上(互联网文化)与线下(社交文化)


2
规划创造文化场景,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

→ 文化场景提高对创新创业人群的吸引力,提升发展动力


案例:杭州青山湖科技城

打造“诗意的科技之城”,

建设城市欢乐走廊创造对创意人群的吸引力


·引入创意思维,挖掘现有要素的文化价值(丝绸研究院、竹子研究院等于中国元素有关的研究机构;爆米花棒棒堂等互联网企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

·通过“文化+”,打造若干特色艺术场景和文化活动,打造大园路城市欢乐走廊



将传统的道路空间转换为具有魅力的“文化游乐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创造的滑板道非常受年轻人的喜欢,越来越多学生喜欢用滑板出行。


→ 文化场景提高对城市居民的感染力,提升城市气质

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就是一座社会活动的剧场(剧场是感染人、教育人的空间)”。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与中国樊跃导演在武汉合作做城市“秀”,想把舞台放大到城市,希望由功能城市推向文化城市。樊导把这艘船做成一个漂移舞台,形成一种沉浸式演绎,我们在基础上做了顶层设计,把“秀”拆开,将活动、空间与城市连接,用网络技术打造三位一体的多维的城市“”。

通过文化社交空间的创造,重构 “江、城、船、人”之间关系,表达了知音的理念,使城市和文化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这场秀于今年5月份公映,带来了不一样的变化,让城市有了新的仪式感,很多女性开始穿着中国传统旗袍,文化行为的感染力会影响人行为模式的转变,提升整个城市的气质。


→ 文化场景提高对城市居民的凝聚力,实现社会的和谐

位于北京郊区的原乡话剧团通过组织话剧活动增强了社会的认同感,文化场景不仅是吸引高端要素的手段,也是增强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住建部王部长在厦门提出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行动中,包括通过文化来加强社区的营造,加强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时代,规划的新任务:

创造文化场景,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

这张由多人照片组成的芝加哥印象图摘自芝加哥文化规划,诠释了人与城市的关系



The End.

相关链接:

·规划与文化的思考——以“文化+”卓越武汉计划为例│实践探索

·宁波规划局与中规院联手探讨文化视角下的宁波城市未来发展大计

·徐泽:关于“城市文化”的书单



点击浏览相关主题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