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族从哪里来?说了你可能都不相信

 【漏痕斋】 2019-01-28

我们都知道,在哲学的大问题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我从哪里来”。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亲们介绍一下我国多民族中回族的历史发展沿革。我们都知道,回族目前是中国仅次于汉族的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那么,历史上的回族究竟是从何而来,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

首先,其实早在唐朝以前,就已经有不少外族人开始陆陆续续的前往中原来做生意和生活了。当时这些外族人亦或是外邦人所聚集最多的地点仍然是国都长安,毕竟长安的经济在当时较为繁荣,异域商人做买卖也更加容易不是?而既然有外族人的到来,相应的一部分外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也都随之传入了中原地区。直到大唐帝国统治期间出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战乱,为了能够稳定国内局势,朝廷不得不向外请求支援,这其中就包括向当时的“大食”借兵平叛。

就这样,待祸乱平息之后,朝廷为了感谢大食的援手,不仅慷慨的让大食的士兵留在了中原地区,并且还为他们挑选了姿色尚可的中原女子与之喜结连理。此后,这些与中原女子婚配的大食士兵也就留在了中原,并开始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再后来,直到蒙元入关,为了更好的扩充自己的兵力,当时的蒙古统治者在周边地区也抓获了不少“回回”(并不是带有歧视的称呼,而是历史上的称谓确实如此),并强制他们参军,随蒙元铁骑一同征战天下。

而当天下平定,蒙元政权确立之后,这些回回也被同其余一部分民族合称为“色目”,也就是在蒙元人种登基制度中排名第二的高贵民族。不过,这些被归列为色目人的回回也还是被朝廷分派到了全国各地,其主要作用就是起到对汉人的监管作用,消除地方上潜在的谋反思想与行为。也回回在中原地区的大面积分布,才使得他们所信仰的伊斯兰教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如此一来,原本不是回回的一些外族人也开始信奉这一宗教,而这些人也就成为了后来回族的祖先了。

只不过,当时的伊斯兰教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称呼,基本上诸如大食政权,回民族,以及我们现在随处可见的“清真”二字,在当时都曾做过伊斯兰教的称呼。直到建国之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伊斯兰教的确切称谓才被最终确定了下来。因此,之前的回民祖先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在与中原女子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回族这一少数民族也就渐渐的形成了。

并且,时至如今,部分回民仍旧过着较为自主的宗教生活。尤其是在自治区中,回族男子一般会头戴一顶白帽,而回族的女子则是在头上围着一条纱巾,基本上除了民族信仰与部分生活习俗与汉民有所不同之外,长相与汉族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